石家庄工人阶级第一次显示自己的精神品格和力量,是1907年,工人自发集资修建大石桥。

大石桥是石家庄历史的见证,石家庄工人阶级第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从此,工人阶级登上了石家庄的历史舞台,掀开了石家庄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大石桥位于石家庄市区中心、“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之北。大石桥建于1907年,全长150米,高7米,宽10米,共23孔,呈东西走向。桥身用青石砌成,桥面两侧设有石质栏杆,桥面平缓,两端各有两尊石雕狮子。因整个桥体全部用石头砌筑,故名“大石桥”。
       大石桥的修建,和铁路有直接关系,是京汉路和正太路两路在石家庄交汇的产物。

1906年京汉(今京广)铁路通过石家庄,1907年正太(今石太)铁路全线通车。由于正太、京汉两条铁路均从市中心穿过,把石家庄分成了东西两部分。铁路没有安全实施,行人车辆穿越铁路,经常发生火车轧撞人、畜的事故。铁路员工和各界代表上书法国铁路总办,要求拨款建桥,法国资本家置之不理。正太铁路员工气愤异常,决心自筹资金建桥。在一部分工人代表的倡议下,正太铁路全线2500多名职工每人捐献一天的工资,做建桥费用。建桥工程由唐山人赵兰承包,1907年春季动工,秋季完工。桥身由青石砌成,坚固美观,同时跨越正太、京汉两条铁路共七股线路。从此,火车从桥下畅通,行人从桥上跨越,方便了过往行人和车辆。当时,市民编了歌谣:大石桥,大石桥,工人血汗来建造,一块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义高。从此,石家庄有了桥西、桥东之分。
  1618995945110212.jpg旧时大石桥)

大石桥是石家庄早期历史的见证,成为石家庄市的象征性建筑。

这是石家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个行动,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品格,也是第一次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大石桥修好后,成为沟通铁路两侧的第一座跨线桥,桥的两侧成了繁华的市场,并逐渐演变为石家庄市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心。辛亥革命时,吴禄贞喋血大石桥畔;1922年12月正太路工人大罢工,为声援罢工,工人领袖康景星在桥下用“石头当银元”,和法国资本家打心理战,战胜法国总办,取得胜利;1923年五卅运动时,高克谦在此组织学生游行和工人运动,被反动政府杀害后,各界人士在此举行高克谦追悼大会;日本侵占东北后,朱琏、赵子岳等多次在这里举行石家庄各界民众抗日救亡活动。
    日军进攻石家庄时,大石桥一度被炸坏,日军还在这里举行了入城式。日军占领石家庄后,为了方便掠夺资源、集结军队,拆除了正太铁路窄轨,重铺了标准铁轨。大石桥不能适应铁路交通的发展,京汉线也改道东移,绕到了大石桥东一百多米处。为了便利市区东西交通,后来在大石桥东侧的铁路上架起一座铁桥供行人来往,在车站南侧铁路下修筑桥洞、马路供车辆行走。大石桥失去了供人行走的功能,桥头遂被堵砌,桥孔改建为工房、仓库。但大石桥南侧的广场,仍然是石家庄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第三军占领石家庄后,军长罗历戎看中这座桥可作指挥所,下令将桥孔堵死,四周立起围墙,使大石桥成了能攻能守、能打能藏的坚固堡垒。附近高大的正太饭店也筑有坚固工事,作为屏障。1947年11月解放石家庄战役时,国民党守军把大石桥改成核心工事,成为国民党守军最高指挥官刘英的指挥部。

解放军突破内市沟,向市区推进时,国民党军驻守石家庄的指挥官刘英妄图凭借核心工事负隅顽抗,一时,空中的飞机,地上的坦克,车站上的铁甲列车,轰炸、扫射、炮击,整个市区笼罩在硝烟中。

1618996053112665.jpg

       战斗异常激烈,但往往也有戏剧性。11月11日夜晚,解放军各部队在向核心工事进击时,四纵十旅三十团一营二连行动最快,他们从北道岔向大石桥穿插时,国民党守军正在向核心工事收缩兵力,于是他们冒充敌军,跟进了大石桥核心工事,摸到了刘英的指挥部,俘获了两个哨兵,在俘虏的指引下,冲进了刘英的房间。刘英正召集几个团长开会,被突然从天而降的神兵惊得目瞪口呆。趁混乱,刘英一头钻到床下,但还是被二连的战士从床下揪了出来。

       (现在的大石桥)

       刘英,这位国民党将军、黄埔四期高材生,两天前,对石家庄市民的广播讲话中,还在声嘶力竭地狂叫“有我无匪,有匪无我!”,此时威风荡然无存,面如土色,在解放军指挥员的威严命令下,提笔写了停止抵抗的投降书,让参谋长贺定纪向火车站、正太饭店等处守军传达。

       1987年,在纪念石家庄解放40周年时,对大石桥进行了重修,成为文物,予以保护,供人参观、瞻仰。1993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