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作人的《乌篷船》和《初恋》到老舍的《断魂枪》、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中,做一种抉择,选择其中之一赏析,我略过犹豫的步骤,径直选择了周作人的《乌篷船》。要问其中的缘由,并非觉得它好赏析,而是小小的心里一直都抵不住散文和随笔带给我的雀跃。在散文里,我可以任意游走,让飞扬的思绪与或浓或淡的情感交织,乘着细微的流云感受作者的呼唤,与同样炽热的心产生共鸣。

  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我,不曾见过江南水乡里的乌篷船。第一次听到乌篷船,是在鲁迅的《社戏》中,朦胧的月色中停泊着航船,坐在船中听“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闻“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的清香”,感受着似有似无的“歌吹”和令人向往的“渔火”,想来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啊!而再次了解到乌篷船,便是在读了周作人的《乌篷船》一文后,深深地觉得平淡温和的文风里充盈着一种亲切自然的闲适感。

  全文篇幅并不长,以书信体写成,看似是写给朋友游览自己家乡绍兴的“指导”,实则跟随着作者笔下的乌篷船和游山玩水的行迹,览察到的是一种闲适自然的人生观。周作人闭户读书,自任士流,虽身处尘世喧嚣中,心态却远离民众。社会的纷纷扰扰,他看得见,却难猜十字街头人们繁杂的心思。他并不深入社会现实的底里,只作冷静的旁观,只希冀于荒芜粗糙的社会现实中,求得一些精致的生活风味,于古人深陷其中的礼教渊薮中,求得几个思想通达的素心人做知己。于是,他构建着自己的内心的一方世界,喝茶、赏景、览民俗风物,以淡淡的喜悦抚慰幽深的苦楚,并自说是在“凡人的悲哀”苦中作乐。《乌篷船》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写成的。

  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不像代步工具,更像是一种消遣愉悦心情的方式。他在信中写道:“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我想,若是我,也会选择这种方式。现代城市中钢筋水泥的生活和车水马龙的繁忙早已消磨掉人们内心的恬淡和平静。身处快节奏时代,大家都在被裹挟着一路向前,社会的声音呼唤人们,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才不至落后于被前卫席卷的时代浪潮中。殊不知,疲惫的灵魂早已不堪重负,沉得迈不开步伐。

  在《乌篷船》中,作者告诉我们,人生之途不必行色匆匆,心平气和、淡泊恬适才是处世的最佳状态。我想,生命最好的状态,也永远不是青春永驻,而是体验当下,去探寻,去发现,去在岁月中丰满灵魂,并找寻自己心中完美的宁静。人生之路漫漫,莫在牵引中盲目前行,当“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