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6日,积极配合武昌起义的清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和参谋长张世膺、副官周维祯在石家庄火车站惨遭杀害。

  辛亥三烈士喋血石家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辛亥革命的进程,而且,这是进入近现代石家庄发生的第一次政治事变,辛亥三烈士用鲜血为石家庄的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从此,石家庄搭起了政治舞台,拉开了新的历史进程的序幕。

  吴禄贞,字綬卿,湖北省云梦县吴家台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1895年父亲病逝,家道衰落,吴禄贞弃学入湖北工程营当兵,不久考入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的湖北武备学堂。1899年由于品学兼优,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士官学校深造,是我国第一期留日士官生。在日本,他结交了诸多民主志士,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成为兴中会的早期会员。2.jpg

  1900年国内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先生在日本镰仓召开会议,研究了国内形势,决定配合义和团运动,在珠江和长江流域同时发动起义。吴禄贞及好友傅慈祥等随即回国与唐才常共同组织了“自立军”起义。起义军总部设在汉口,吴禄贞及秦鼎彝任前军指挥。因起义走漏风声,遭到了清军的血腥镇压。吴禄贞虎口脱险,只身潜回日本复学。1901年冬毕业于士官学校。

  1904年吴禄贞由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良弼推荐,到北京清政府练兵处任职。1907年4月吴禄贞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到奉天,时值日本侵略者挑起“间岛”争端,徐世昌委派吴禄贞负责延吉边务。吴禄贞不辞辛苦,亲自率员勘查边界,测量绘图,草拟《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10万余言,用大量确凿的证据说明此地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他团结当地军民与侵略者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吞我国领土的野心。这是清末外交史上少有的胜利。

  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军,建成北洋六镇。1910年革命党人筹措白银2万两,贿赂当权者庆亲王奕劻,为吴禄贞谋得第六镇统制的职位,12月23日得到清政府的正式任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前往湖北镇压,并抽调吴禄贞所辖第六镇十一协南下。吴禄贞见武昌起事,形势逼人,希望能和义军接触,配合南方行动,遂即到陆军部自荐,请求随军前往。清廷对吴禄贞早有戒心,他的请求不但未得到允准,反遭申斥,令其回保定待命。这时屯兵滦州的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在滦州举行兵谏,拒绝执行清政府的命令,并提出“二十条政纲”,迫清政府停战,实行立宪。

  南有义军起事,北有军队骚动,清政府内外交困,决定召派与张绍曾有同学之谊、且有深交的吴禄贞为宣抚使去滦州平息动乱。吴禄贞一到滦州不但不“宣”、不“抚”,反而鼓动张绍曾不失时机,尽快采取革命行动,调集滦州二十镇进军丰台,吴禄贞由保定进逼长辛店,兰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作后援,形成夹击之势,攻占北京,策应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由于张绍曾犹豫不决,使这一计划未能付诸行动。3.jpg

  1911年10月20日山西革命军击毙巡抚陆钟琦,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清廷电令驻防保定的六镇十二协协统吴鸿昌率军开赴石家庄,进军太原,镇压革命军。吴禄贞在滦州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深知六镇如与山西民军开火,定会造成严重后果,遂派革命党人何遂急赴保定任十二协参谋随军前往,防止发生意外。吴禄贞与张绍曾商议,准备进一步联合山西民军以实现南北夹击,推翻清廷的计划。随后,吴禄贞于11月1日赶到石家庄,即派副官周维祯持函到山西会见阎锡山,商谈组织燕晋联军共同举事。

  11月4日清廷突然宣布任命吴禄贞为山西巡抚,企图用高官厚禄笼络吴禄贞,使吴禄贞与山西义军互相残杀。当天上午有一列由北京开往湖北前线运送军火辎重的火车,开进石家庄车站,吴禄贞当即下令扣留,并奏请停战。

  下午一时吴禄贞轻装简从,如约赶到娘子关与阎锡山会商。商定成立燕晋联军,推举吴禄贞做燕晋联军大都督,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温寿泉为联军参谋长。燕晋联军宣告成立,决定11月7日凌晨晋军与六镇在石家庄会师,举行起义。

  11月6日夜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东不远的电报局楼上(旧址在现电报局街)召集中级以上军官开会,宣布7日凌晨举行起义。布署完毕匆匆赶回设在正太车站的行辕。

  此时,清廷正秘密行动,暗害吴禄贞。11月5日被吴禄贞撤职的原十二协协统周符麟和军咨府第三厅厅长陈其采先后窜至石家庄进行秘密活动。何遂等人看到这些反常现象,立即向吴禄贞报告,希望他提高警惕。6日午后由北京到石家庄投奔吴禄贞的孔庚也从北京带来消息,说军咨府已开会,准备派人来石暗杀他,希望他加倍注意。何遂建议调山西革命军来充当卫队,或换个地方住,可是吴禄贞却满不在乎地说:“骑兵营长马蕙田担任警戒,他是我的心腹,靠得住。”

  他怎么也想不到,危险已向他袭来。

  骑兵营长兼警卫队长马蕙田是吴禄贞一手提拔起来的军官,因善于逢迎耍两面派,长期得到吴禄贞的信任。吴禄贞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自己所信任的人,贪图二万元的赏金出卖了他。

  吴禄贞本来计划翌日把司令部迁到大石桥东边不远的栗村路(现正东街)路南的英美烟草公司大楼。7日凌晨一点钟,车站司令部里,吴禄贞和参谋长张世膺、副官周维祯、参谋张厚琬还在紧张地工作,研究布署作战计划。吴禄贞批阅完军咨府转滦州张绍曾的电奏件,交书记员送出,此人出去后突然又惊慌折回。这时司令部已被包围,马蕙田带着一些人闯进办公室,口称大人高升,向大人贺喜,却随手拔出手枪连连射击,吴禄贞随即倒在血泊中。马蕙田遂割下吴禄贞首级去邀功请赏了。办公室案上滦州张绍曾的来电:“我军整装待发,请与山西义军前来会师”和吴禄贞的复电“愿率燕晋子弟一万八千人以从”墨迹尚未干。参谋长张世膺在车站旁同时遇难,参谋张厚琬混乱中逃出,躲避到英美烟草公司楼上。

  一夜枪声不断,临时住在离车站不远、大石桥东侧晋阳客栈的孔庚被枪声惊醒,换了便衣要到司令部去,此时已戒严,通往车站的大石桥上有协统吴鸿昌把守,不许任何人通过,只好仍返回客栈。等天明后,赶到车站,见吴禄贞和周维祯的尸体倒在办公室的地上,用毛毯遮掩,吴的尸体无头。此时石家庄秩序大乱,何遂、孔庚等随同山西军队将吴禄贞的尸体运往娘子关,为吴禄贞做了一个木制的脑壳草草装棺入殓。赶到石家庄赴约的山西义军先头部队,听到吴禄贞被刺的消息,遂拆毁铁路十余里,将第六镇的辎重物资装上火车,撤回山西。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表彰先烈,下令吴禄贞以陆军大将军例赐恤,追赠同时遇难的张世膺烈士为陆军少将衔,周维祯烈士为陆军大都尉衔。3月14日,黄兴主持在上海张园举行追悼吴禄贞活动。孙中山先生派员前往致祭,并亲撰祭文。4.jpg

      1913年11月7日吴禄贞三烈士遇难二周年之际,石家庄人民和山西人民在烈士牺牲的正太车站北边择地修建了吴公祠和陵园,将吴禄贞的遗体由娘子关迁葬于此,同时将与他同时遇难的张世膺和周维祯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吴禄贞墓的两侧。

  烈士墓庄严肃穆。墓前建立三座4米多高的墓塔,高高的须弥座上树立着圭形尖顶式汉白玉碑石,正中一座碑身正面镌刻着“故燕晋联军大将军绶卿吴公之墓”14个金色隶书大字。左侧墓碑上刻“故燕晋联军参谋华飞张烈士之墓”,右侧墓碑上刻“故燕晋联军参谋干臣周烈士之墓”。塔前设石供桌。吴公墓后高台上,建尖顶凉亭式凭吊楼,楼头有阎锡山书撰的挽联:“迢迢石庄道上,凄绝凭吊楼头;槛外峰回路转,芳名万古不朽”。墓侧有阎锡山书撰的三通碑铭,记述三烈士生平业绩。碑额由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书篆。并设有专祠祭堂。举行葬礼时自动聚集万余人参加。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特派专使前来祭悼。

  1982年,三烈士墓迁建于市区长安公园。4月12日吴禄贞烈士的子女和亲属从国内外赶到石家庄,暨石家庄各界群众代表在烈士墓前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扫墓仪式。新墓环境优雅肃穆,宽敞的多级石阶之上是石砌的平台,四周环筑花墙。三座墓塔依原样重建,三通汉白玉方碑经整修仍用原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