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我在陕西省米脂县旅游时,参观了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的杨家沟革命旧址。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到达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离开延安后,在转战陕北过程中居住时间最长、从事活动最多、影响最大的地方,是从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

  1946年6月23日,蒋介石撕毁1945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谈判签署的“双十协定”,以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点燃了全面进攻的战火,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3月13日,国民革命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1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指向延安。彭德怀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部署延安保卫战,掩护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转移。3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由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担负起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的任务。延安保卫战进行了七天七夜,国民党军兵临延安城下。3月18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居住了10年的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临走时,毛泽东对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撤出延安后,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领导全国解放战争并与国民党军周旋,朱德、刘少奇与部分中央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3月19日西北野战军主动撤出延安。

毛泽东转战陕北行军路线图.JPG

  (毛泽东转战陕北行军路线图)

  从1947年3月18日傍晚撤离延安,至1948年3月23日在陕西省吴堡县的川口村东渡黄河,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共计行程2000余里,历时一年零五天,途经榆林地区8县33个村。1947年4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靖边县青阳岔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中的《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6月17日,毛泽东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研究解放战争的反攻问题。8月19日,毛泽东到达佳县梁家岔,当晚在距梁家岔10余里的前东元村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决定在米脂县沙家店消灭胡宗南的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8月18日,西北野战军乘南北敌军尚未会合之际,在沙家店设伏,向从榆林南下的第36师发起进攻。至20日黄昏,全歼第36师6000余人,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的战争局势。8月24日,毛泽东在佳县朱官寨发表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文。9月25日,毛泽东到达佳县神泉堡,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还给佳县县委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11月22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到达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米脂县杨家沟。在转战期间,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在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

杨家沟一隅.JPG  (杨家沟一隅)

  杨家沟——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我和旅游团乘坐的旅游车开进一条山沟,公路的一侧是河沟,另一侧是一面高大的石墙。石墙上方,可以看到一座有着很多垛口的城墙模样的建筑,我们从石墙上的一个题写着“扶风寨”门额的门洞进入围墙里面的杨家沟村。扶风寨是杨家沟地主庄园的名称。它的对外寨墙高耸,城门威严,内部是民居古道。我看到一片依山势而建的民居,层层叠叠地向山上延伸。我们沿着用直立的片石砌成的道路向上攀登。道路比较陡,走起来有些费劲,但所有游客(绝大部分是老年人)个个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在路上,我向村中望去,看到村民房子的墙上有一些醒目的大标语,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毛主席万岁!等等。最具特色的是,在多座房屋的屋顶上,树立着红底黄字的标牌,上面分别写着中共中央供销社旧址、中共中央保卫科旧址、中共中央公安处旧址、中共中央情报局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中共中央通讯班旧址以及张闻天、任弼时、胡乔木、陆定一旧址,等等。看到这些标识,我不禁对这个革命村庄肃然起敬。

杨家沟一角.JPG  (杨家沟一角)

  杨家沟村是陕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马氏地主家族所在地,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地主经济集中的村庄。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及随行官兵600余人,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现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任弼时、胡乔木、陆定一、叶剑英、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旧址,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劳动人民翻身纪念大会旧址等;中共中央政治部、情报局、新华社、广播电台、解放日报、西北局、陕西省委、通讯班、战地医院、供销科、保卫科、后勤处、参谋部等重要革命旧址。

十二月会议旧址.JPG  (十二月会议旧址)

   在杨家沟,我们重点参观了两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的正门有一座门楼,门楣上方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牌匾,写着“大夫第”三个大字,门外两侧放置有石鼓,显示房屋主人曾经是一位尊贵官员的身份。进入大门,只见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子的三侧是住房,大门和侧门之间是一间客厅。住房的门窗外形都是拱形的,仿当地窑洞的形式。各个住房依次钉着叶剑英旧居、陈毅旧居、林伯渠旧居、彭德怀旧居、汪东兴旧居、机要室、贺龙旧居、叶子龙旧居、杨尚昆旧居和医务室的牌子,表明这里当时是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居住的地方。

中央工作会议会场.JPG  (中央工作会议会场)

  客厅的门上方挂着一块红底黄字的牌子,写着“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房间中部摆放着一列桌子和椅子。一端的墙上有一幅大型油画,上部的横幅写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油画上,毛泽东主席一手叉腰,一手挥起,正在做报告,他两侧的周恩来、任弼时及其他与会者抬头望着他,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人拿着笔记本,有的端着茶缸似乎忘记了喝水。这正是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做报告油画.JPG  (毛泽东主席做报告油画)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此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外,还有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负责同志。会议主要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主席所作的重要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毛主席在报告中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阐明了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在政治、军事、经济、土地改革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会议决议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会议最后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大门.JPG

  (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大门)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院落在山顶上,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旧居。这个院子的大门像一个小型城楼,上面插着一面国旗,随风招展。拱形的门洞上方用阴文刻着“新院”两字,上款写着“中华民国二十八年落成”,下款是“马筑平经修”。门楼的建筑极其讲究,其中拼接起来的每块石料上凿出来的斜线条,看上去都是严丝合缝地连接在一起的直线。1929年,陕北大灾。曾经留学日本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最早的窑洞建筑改革家马醒民(本名马筑平)先生,亲自设计监修,在灾年以工代赈,兴建了这座“新院”,历时10年,缓解了许多贫民的生活困难。“新院”坐落在杨家沟扶风寨的特殊龙脊地貌上,隐没在米脂县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中,是东西方建筑艺术融合的典范,中华民族窑洞建筑的瑰宝,既体现了西方建筑之典雅,又反映出西北窑洞建筑之雄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毛主席、党中央到达杨家沟后,马醒民把“新院”捐赠给了国家。

毛泽东主席塑像.JPG  (毛泽东主席塑像)

  见院子很大,一面靠山,一面临沟。靠山的一面是住房,临沟的一面有围墙,围墙修成城垛的样子,与大门相对的一面是配房。院子中央有一座白色毛主席全身立像,基座上刻着“毛泽东主席”字样,基座前方有个石桌案,案子上摆着一个石香炉。

  毛主席塑像背后是正房的中央。正房有三扇窗户,两边的窗户较大,中间的窗户略小。中间窗户上方挂着“毛泽东旧居”牌匾。进入室内,看到有毛泽东主席接待室、毛泽东主席办公室、江青办公室及毛泽东、江青卧室。室内设施都很简单,就是土炕、炉灶、木桌椅之类。就在这简陋的环境中,在短短的4个月里,毛主席撰写了数十篇纲领性的文章,其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11篇著作收入了《毛泽东选集》,29篇编入《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旧居.JPG  (毛泽东旧居)

  在毛主席旧居的旁边,是周恩来旧居,那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在毛泽东旧居和周恩来旧居中间,是一间会议室。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张长桌和三把木椅,正面墙上挂着一张《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图》。中共中央在杨家沟期间,研究、决策许多重大问题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全国的解放战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周恩来副主席参加了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作了《关于全国战争形势的报告》。1948年2月12日至3月3日,西北野战军展开宜川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个旅2.9万余人,粉碎了胡宗南集团阻止西北野战军南进的企图,有力地策应了中原野战军的作战,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形势。宜川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在杨家沟召开了庆祝宜川战役大捷大会。中共中央决定离开杨家沟前,召开了东渡黄河动员大会。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离开杨家沟,走向解放全国的战场。毛主席深情地对送行的群众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

周恩来旧居.JPG  (周恩来旧居)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同年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正如杨家沟的墙壁上高高悬挂的一条大标语所宣示的: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JPG

  (标语: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在参观过杨家沟革命旧址后,我对杨家沟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党中央、毛主席和解放军总部在解放战争的转折关头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已经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了70多年,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几十年得来的胜利成果发扬光大。我们要像在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所号召的,“我们应当努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不懈努力奋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