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典小说,影响极为广泛的,当属《西游记》,这是一部优秀的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长篇神话小说,它的出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新领域,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宝库。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它的成书过程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相似,都是小说中的传奇,传奇的特征就是作者集民间传说再创作而成,这就可以明确区别于《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西游记》的故事先是在民间长期流传,最后由作者吴承恩在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组织整理加工再创作而写定。

  《西游记》的主要篇幅是写一个叫孙悟空的猴子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关于唐僧取经一事,在历史上可是确有其人其事。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为了弄清搞懂悟透佛经教义,只身赴天竺去取经,历时十七年,最终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这在当时的确是一次壮举!一个奇迹!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玄奘回国后,奉诏口述沿途见闻,他的弟子辩机就根据他的口述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佛教遗迹等等奇闻轶事。

  后来,玄奘的门徒慧立,彦悰又写了一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详细的记述了这一次经历。

  这两部书虽名为记实,但由于这一事迹的宗教性质,加之佛教徒意识形态的有意渲染,所以最后就使这一事件越来越远离史实而增添了许多的神异色彩。

  待传到民间后,又由许多的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将其越说越玄越神奇化,于是真人真事便就变成了充满神奇怪异的幻想故事。

  当进入宋代,随着民间说话艺术的兴盛,这玄奘取经的故事也就被说书艺人用嘴巴子带上了说话艺术的讲台上,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并且又写成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便就是南宋时期民间说话艺人讲说取经故事的底本。

  话说,这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共分十七节,第一节残缺,故事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很单薄,宗教色彩浓厚,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节开始便出现了一个化作白衣秀士的“猴行者”,从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上让人可以看到后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影子,这底本中还出现了一个叫深沙神的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应该就是《西游记》中沙僧的前身。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虽说写得比较粗糙简单,但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故事的主角已经由唐僧而变成了猴行者,这说明取经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有了不注重取经的本事而专写猴行者这个人物的趋势。

  当了元代时期,取经故事有了更大的发展,根据发现的片段材料推断,这时应该是有了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更为完整成熟的《西游记》平话本。

  据明代的《永乐大典》第一三一三九卷记载,保存有一段“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全文约一千二百字,内容与《西游记》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的前半部基本相同,它标明这就是引自《西游记》的平话本。

  另外,在古代朝鲜国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也曾提到《西游记》平话本,并记载有“车迟国斗圣”的一个片段,故事内容相当于今本《西游记》第四十六回。

  朝鲜国的这本《朴通事谚解》中还有关于《西游记》平话本故事的八条注文,叙述了《西游记》平话本的故事梗概,其中就有大闹天宫,车迟国斗圣,黄风怪,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以及火焰山,女儿国等许多的故事,并且随同唐僧取经的除了孙行者之外,还有了沙和尚和黑猪精朱八戒。

  总之,《西游记》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在《西游记》平话本里大体上已经是都有了,由此可见,这部已经失传的《西游记》平话本很可能便就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重要依据和蓝本。

  《西游记》的故事除了沿着《西游记》平话本的系统流传之外,在南宋至元明时期,取经故事是更加的日益丰富起来,成熟起来,甚至还被艺人搬上了舞台。

  这个时期的话本和杂剧也已经是出现了如宋元南戏的《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的《唐三藏》,元杂剧还有王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但可惜的是现都已经失传了。

  现在我们可以见到的最早的《西游记》的故事剧,是元末初人杨景贤著的《西游记杂剧》,全剧六本二十四折,写了唐僧出世,闹天宫,收龙马,收八戒,女儿国逼婚,火焰山借扇等故事,只是没有“梦斩泾河龙”和“太宗入冥”的情节,并且孙悟空身上还带有了不少的妖气,如抢金鼎国国王的女儿为妻的故事等。

  但是,从整体故事上来看,基本上是已经具有了《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当然,它故事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还远远的没有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高。

  作为《西游记》故事的最后一个集大成者的吴承恩,他是在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前人的成就加以总结和集中,创造性的又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最终写成这部名垂千古的《西游记》。

  再创作也是一种创作,尽管素材来自民间,吴承恩是按照他自己的意念,根据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再创作的。

  这部作品曲折的然而又明显的反映了作者所处的社会风貌,也十分明显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冲突,阶级斗争的现象,表现了作者的爱憎,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一些哲理性的见解。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吴承恩以他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就是这部传奇神话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他之所以将这个人物写的是光彩照人,在于吴承恩把孙猴子创作成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在这个人的个性中,揉合着活泼,调皮,聪颖,勇敢,无畏,正直的特点,可敬而又可爱的斗争精神。

  可以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取经故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造性的总结,他的集大成而再创作,尤如一座奇峰陡然拔地而起,使之最后成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功绩是巨大的,不愧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