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尤其步入”80”后,常常想起张家湾镇。张家湾是1953年春天,我们这批从北京一中、四中、八中、通县潞河中学,保定一中、二中以及石家庄、唐山和归绥(呼和浩特)等地被选中的学生集训的地方。是空军为抗美援朝培训急需的机要人员所在地,番号为空军九五零部队。

在这里,我们脱下了学生服而穿上了空军的军装,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在这里,经过半年多严格的军事政治培训,让我们这批青年学生改掉了自由散漫的习气,举手投足有了军人的仪容,之后能自觉地坚守着令行禁止;政治上,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论,进行了思想改造和总结,开始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在这里,让我学到了做人做事的准则。从而,踏踏实实地自觉自愿的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当了一辈子兵。

这里的队列训练、在操场上的磨爬滚打;这里的政治学习、触及灵魂的思想改造;这里多样化的文娱体育生活,如操场上的各类球赛,田经赛及叠罗汉;晚上的歌会舞会化装舞会月光晚会电影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尤其国庆节晩上在天安门城楼下的逛欢之夜,通宵达旦的喜庆场面,深深的印记在我的心底。这些陈年往事,虽然尘封了一个多花甲,而近来却总是不时的翻腾出来,还怪叫人坐立不安的。

凡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感悟到,在人生旅途中,如能有人(或组织、或领导)给你以指导,那是十分幸运的事。回首自已一生走过的路,非常感恩于九五零部队的培训,故对张家湾的情很深,很想念她。所以,在我虚岁80的那年夏天,特让女儿专门开车陪我到张家湾看了看,以了了思念之情。  

原来的记忆,几乎找不见踪影了。

正在惆怅时,迎面走来一位四五十岁的大姐,非常热情的跟我打招呼:

“大叔,找人啊?”

“不找人,找地啊。”

“什么地?”

“空军九五零部队的驻地。”

“啊,听老辈人提到过,就是这路东,北边这一片,早就全翻盖成磚瓦房了。”

……

如今的张家湾桥南我们训练队的住房,全不见了。但当年南门东侧的一段城墙和它门外的那座小石桥,仍然留存着。桥头还新立了一块碑,碑上镌刻着:“通运桥”三个大字,成了市级保护文物。这“通运桥”上的石狮子,虽然又经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仍然还是当年的威风凛凛的样子,还是那么栩栩如生。

张家湾变了,房屋整齐了,街道成了洋灰路了。

张家湾——大运河畔的璀璨之星,我踏上革命征程的起步点,我心中的第二故乡,空军九五零部队培训机要员的基地。我从这里先后走进了不同的军营,是带着在机训队学会的做人做事的本事,一辈子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言行一致的里表如一的,完满无憾的完成了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

这辈子稳稳当当的走过来,完全得益于在张家湾的培训。

时光任冉,一晃又是六七年飞逝了。

如今,张家湾正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要地,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可喜可贺。我心中升腾出强烈的愿望,要让儿女们陪我在庆祝我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再去看看我的“第二”故乡——通县张家湾镇。         

2021年4月10日于北京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