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在甘肃的几次重大事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形成了甘肃丰富独立的红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甘肃是一个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地方。

  1936年10月,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发生重大变化的的紧要关头,著名的山城堡战役就是发生在甘肃庆阳革命老区环县境内,这次战役歼灭了国民党胡宗南部主力一个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彻底切断了蒋介石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尾巴。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对促成西安事变,实现国内和平以及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介绍的红军长征“第一街”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甘肃省宕(dang)昌县的小镇哈达铺。

  哈达铺小镇离宕昌县城只有36公里,212国道(兰州一重庆)穿城而过。人口2.77万,人口稠密,集市繁荣。

  哈达铺是个汉族和回族混居的小镇。原名哈塔川,自古以来是甘川道上的一商贸重镇,也是一个军事要冲。三国时为“阴平古道”明朝在这里设铺。“哈达铺”的名字沿用至今。

  正是有了这座小镇,被称为红军长征的里程碑,成为长征的转折点。

  1935年9月17日佛晓,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攻克敌人把守的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红军在这里得到了粮草和药品等物品的补充,因此哈达铺又被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坐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中走过的最长的一条街。当年红军官兵住过的地方,红色历史印迹清晰可见。

  这条红军长征途中走过后原貌保存最好的街道,被人们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在这条街上留下了众多的革命前辈足迹。

  1935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毛泽东主席就住在义和昌药铺的宅院里。在宅院里运筹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的重大决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篇也是在这里写就的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哈达铺是红军在甘肃省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旧址。

  纪念馆内存有文物52件,其中国家级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8件,国家三级文物14件,收藏胡耀邦以及张震、萧克、杨成武、杨得志、张爱萍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为纪念馆题词手迹116幅,省军级领导题词30多幅,国内知名人士题词100多幅,将军简历106篇,照片80多幅,哈达铺游击烈士生平简历20多篇。

  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又共同授予哈达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6年新建的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又在哈达铺红军广场落成。

  哈达铺的红军长征第一街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已成为甘肃省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