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座蓬勃着希望和活力的北国春城,在普遍唱衰东北的大气候下,却表现出卓尔不凡的潜力和前景。我虽然不是长春人,但因为各种关系已经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所以格外关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初次听说“这有山”还是如坠五里云中,一座地处城市商业繁华地带的商业综合体如何会有如此令人费解的名字?搞了这么多年文化旅游,这样的鲜活样本一定要去探个究竟,都说好奇害死猫,想想我石门捕鼠犬还是有相当的免疫力,我的好奇或许还能成就一篇锦绣文字呢!自吹自擂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些年见过太多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产城综合体、社区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占地面积从几十亩到几百亩,再到几十平方公里,能在城市传统商业核心区域不大的地块上,规划建设起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概念、全新理念、全新格局的文旅商业业态,并成功地俘获了生活在白山黑土之上的吉林人难以捉摸的消费心理,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天天逛的都是平面铺展开来的大商场大超市,特大、超大已经难以逗引起消费者的出行游览欲望,推陈出新已是必然,于是在长春市的黄金消费商圈红旗街,“这有山”这个起到探索引领作用的文旅商综合体,就横空出世了,甫一问世就迅速成为春城最亮眼的网红项目。

  和大多数商业综合体不同,“这有山”没有陷在传统商业的窠臼里冥思苦想,在普遍追求“高大上”的今天,追求高,高已经是高不胜高,大也是越来越大,此地断无大的可能,螺蛳壳里做道场,那就凭创意和理念了,高的惊艳,大的风光,都不是太难的事,难的是要满足春城挑剔的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那就追求“高大上”最难以逾越的上,古语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上就是要引领游客顾客攀登而上的全新的购物休闲体验,让空间、布局、服务由平面铺陈,转为向上生长,开发构建具有山地城镇观览体验的立体开发模式,身处吉林长春闹市,却能仿若走进了大西南靠山临水的山岳小镇。

  层层叠叠的感受,上上下下的观览,寻寻觅觅的探究,完全打破了传统商业的扁平化体验,有体力有兴致那就走走停停,品尝攀登带来的大不一样的消费游览感受,发现曲径通幽和更上一层楼的妙处,真正的山是高处不胜寒,此处却是越高越精彩,俯视整个罩在巨大钢结构之下的人造山城小镇,就好像置身于南国山城,两山夹一沟,所有的建筑都是不断地在向上生长,你家的房顶就是他家的平台,他家的道路就是你家的屋顶,就是在拥挤和憋塞中,既顺其自然又巧夺天工,呈现出大不一样的韵味,客栈、店铺、民居、影院、书店、餐馆都是密密匝匝的小镇布局,依山就势,巧妙安排,和谐统一,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不会浪费,都能将它的实用功能、装饰效果发挥到极致,处处皆美景,时时有精彩,“这有山”想不红都难。

  那天运气比较好,将车停在地下停车场,走到正门正赶上隆重而别致的开街仪式,巨大的线控木偶小和尚,隆重而悠扬的开街铜锣,都彰显出“这有山”的特立独行,还有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汹涌客流,进门更是被“这有山”的创意和效果所震撼,拾级而上,意趣渐浓,平视、俯拍、仰望都能将美景收入镜头,细微之处都体现着匠心。在“猫的天空之城”,看着慵懒的猫喝咖啡;在“星巴克甄选店”享受散淡的时光流逝;在“甘食记成都肥肠粉”享受川味小吃的美妙,“狠货毒物坏品味”“炸物社”“小时候”“盛锦集臭豆腐”“三茶六面”“鳌拜包角布”,还有些店铺,光听光看名字就让人感受到“这有山”的网红气质。

  就是在这个宏伟的钢构建筑里,不但布局了众多的餐饮、娱乐、文创、电影、店铺、民宿、场景,还营造出巨大的公共生态空间,将大自然的绿色植物、鸟叫虫鸣、花香蝶舞都融入其中,透过穹顶就可以仰望蓝天、阳光、月亮、星光。在这个立体的空间里,既有欧美异域风情的业态,也有民族符号浓郁的非遗和工艺,回味无穷的美食,闹中取静的客栈,声色斑斓的夜市,丰富多彩的文创。“这有山”巧妙地与红旗街商圈的老牌百货大鳄形成错位经营,规避了不必要的竞争,又弥补了欧亚商都、亚细亚百货、巴黎春天百货、万达广场的市场空缺,还与长影旧址博物馆等文化产生互动和引流,堪称沉浸式购物体验的经典。

  边攀登,边欣赏,彷佛走进了成都的宽窄巷子、重庆的洪崖洞、福州的三坊七巷,抑或就是大西南某个靠山滨水的极具烟火气的特色小镇,青砖石瓦,烟雨古镇,层叠变幻,有山有景,有韵有味,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们太渴望商业形态的推陈出新了,而“这有山”就满足了人们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对于激活长春的夜经济,推动长春市传统商圈的实体商家进入高质量创新发展期还是大有好处的,也为长春民众带来了全新的消费理念,“这有山”也迅速成为轻度假微旅行的休闲胜地,不但年轻人来了之后都是流连忘返,就是我这个半大老头都觉得长春“这有山”完全可以最为样板,在各地再复制几个也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