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百年奋斗的征程中,祖国大地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承着红色的基因,坚守着信仰的力量。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鲜活的革命历史遗产。

       在广州小住期间,我们特地去参观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也是妻舅贾力更(原名康富成)学习过的地方。

       十二月的广州,依然温暖如春,天高气爽,阳光和煦。我们迎着朝阳去参观广州农讲所旧址。讲习所坐落在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走下车来,我们远远就看到悬挂着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匾额,这是1953年由周恩来同志为农讲所亲笔题写的匾额。馆址原是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

       走进农讲所大门,我们沿着参观路线,依次参观一个个展厅,从教务部、值星室、庶务部,到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绕过浓荫蔽日的古龙眼树,一个庭院广场赫然呈现在眼前。正南面是当年教授理论的课堂,正北面是膳堂,东西两侧是军事训练部和学员宿舍。馆内陈列着一至六届农讲所的历史资料、农讲所的证章、学员的笔记以及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等珍贵文物。《农民问题丛刊》是农讲所的镇馆之宝。在《农民问题丛刊》的序中,毛泽东鲜明地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617804840128432.jpg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讲解员向我们详细地介绍每一个展厅。我们一路边听边看,脑海中重现当年的画面: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学员们一身戎装,集合到广场步操;日间端坐课堂,认真聆听革命理论;军事训练也非常严格,列队、射击样样不少……

       我们边参观,边听讲解员的讲解。讲解员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在共产党人彭湃等人的倡议下,经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1924年7月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名义上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讲习所先后举办了六届,培养了近800名农民运动干部,在全国各地播撒了革命火种。

       第六届由毛泽东任所长,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李立三等著名共产党人担任教员。第六届共有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毛泽东除担任所长负责主持所务工作外,还给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在讲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毛泽东经常在黑板上画上一座多层的塔,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作科学的分析。毛泽东还主编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一共出版了26种,为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学员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工作,大多数学员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在各地宣传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革命武装,点燃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妻舅贾力更是广州农讲所第六届学员。我们特地去观看了一件特殊的展品——一块瑞士手表,这是贾力更曾经用过的手表。后来,贾力更将此表送给胞弟康福成,为胞弟便于他从事抗日的交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康福成把该手表转交给胞妹康军。1975年康军又将此手表捐赠给广州农讲所收藏。农讲所纪念馆的专家指着展品对我们说,“这就是你岳母捐赠给我们农讲所的手表,该手表现存的半截表带是呼和浩特市鑫光工艺社维修时添加的。”

1617804889509496.jpg

      (广州农讲所给岳母的感谢信)

      睹物思人,顿时让我们想起了贾力更在农讲所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1926年初,受中共中央北方区委选派,年仅19岁的贾力更与高布泽博、李春荣、赵文翰、云继珍、任殿邦、麟祥和王建功等8名蒙汉学生,告别家乡内蒙古赴广州农讲所参加第六届学习。

       1926年5月3日,广州农讲所第六届正式开学。贾力更和学员们坐在绘有犁头的红旗下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的第一堂课。

       贾力更对农讲所设置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25门课程都认真学习,悉心领会,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特别是毛泽东讲授的《中国农民问题》、周恩来讲授的《军事运动和农民运动》、肖楚女讲授的《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和彭湃讲授的《海丰农民运动》,使贾力更得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理论的进一步武装。

       在那紧张学习的日日夜夜里,从绥远来的同学们受到了毛泽东的特别关怀和爱护。毛泽东知道绥远来的同志不习惯吃米饭,就让庶务部专门设了一个面食组,使他们能经常吃到可口的饭菜。广州气候炎热,蚊虫又多,毛泽东生怕同学们被蚊虫叮了生病,三番五次地关照他们晚上睡觉要把蚊帐放好。有时候,贾力更和同学们在校园里的水池中洗澡,毛泽东看见后,担心他们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总是着急地喊:“快上来,水凉,会生病的。”特别是毛泽东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绥远蒙汉学员谈心的情景,使贾力更感动万分。

1617804947116456.jpg

       (农讲所一个月的教育活动表)

       5月下旬的一天傍晚,贾力更和同学们接到毛泽东的邀请。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应约向东耳房走去——那里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毛泽东亲切地把大家迎进屋里,在粗瓷碗里倒上开水,拿出香烟问大家会不会吸,很随和地和大家打招呼。毛泽东热情的招待,排除了大家拘谨的心情,无拘无束地和毛泽东攀谈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家乡军阀欺压百姓、王公贵族压榨穷苦牧民以及土匪遍地、灾情严重、穷苦人没有活路的情形都向毛泽东倾诉出来。毛泽东听了之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严肃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几万万同胞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来这里学习,就是要弄懂我们的人民受苦的原因和怎样才能使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道理。”毛泽东还说:你们绥远来的同学有蒙族也有汉族,这很好。要想获得解放,各族人民就得团结起来,不要分蒙族、汉族。这是因为汉族的地主官僚不仅欺压蒙族劳动人民,同样也欺压汉族劳动人民;蒙族的王公贵族不仅欺压汉族劳动人民,同样也欺压蒙族劳动人民,汉族的地主军阀和蒙族的王公贵族互相勾结,他们是一家,我们蒙汉劳动人民又是一家。所以蒙汉人民要像亲兄弟一样团结起来,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军阀、地主和王公贵族!

       毛泽东的亲切教诲,使大家的心头豁然开朗,原来朦胧的认识一下子清晰起来。辞别时,贾力更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说:“我们一定学好革命本领,按照您的要求勇敢斗争!”

       1926年9月11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胜利结业。临别那天,毛泽东把贾力更、高布泽博等8人送到门口,再一次嘱咐大家:回到绥远,要做一颗革命火种,让革命烈火在塞外燃烧起来。他风趣地说:以后我要到你们那里做客,欢迎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欢迎!欢迎!”贾力更握住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用农民运动的胜利欢迎您!”他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告别了敬爱的毛泽东,踏上了回归绥的列车。1617805029966579.jpg               (烈士贾力更)

       回到归绥后,贾力更任绥远特区农民部长、农民运动特派员,发动把什、察素齐、毕克旗一带群众,组建农民协会,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党支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贾力更转入地下,1928年奉派去蒙古国党务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赤色职工国际中国工人俱乐部任干事兼会计。1937年七七事变后,贾力更受党的指派回归绥,领导土默川人民进行抗日救国斗争。             

       1939年9月,任中共土默特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取得联系,并与李森等一起创建了蒙古抗日游击队,任第一任指导员。1939年底,中共绥蒙区党委指派他为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0年初任中共绥西地委蒙民部部长。8月任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蒙政处处长。1941年3月19日,贾力更作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带领一批蒙古族青年从大青山出发赴革命圣地延安途中,行至绥西张启明沟,突然遭日伪军围追。贾力更组织力量顽强抵抗,当把青年学生掩护过山梁后,在冲过一块开阔地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英勇殉国,年仅34岁。

       贾力更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毕业生,践行了毛泽东对他的嘱咐:“回到绥远,要做一颗革命火种,让革命烈火在塞外熊熊燃烧起来。” 这一嘱咐也道出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对中国革命不可磨灭的贡献。

       忆往昔岁月峥嵘,展未来任重道远。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