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唱妈妈教的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从妈妈的心头飞起,这支歌鼓舞我建设新生活……”

  我是一名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铿锵有力、旋律优美的歌长大的。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使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虽然没有饱尝过旧社会的心酸,劳苦者的饥寒,但是老师的教育,父母的教诲,历史的事实告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日子,回首这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党从血雨腥风中走来,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华各族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我们党不愧是民族之魂,国家之基。

  在这个建党百年的日子里,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聆听了许多关于共产党人感人的事迹和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并深受鼓舞。

  其中,《半条棉被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故事讲述了1934年冬,红军长征来到汝城县的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但徐解秀家一贫如洗,床上只铺着稻草,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三位女红军就和女主人合盖一条行军被,拥挤着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

  第二天,三位女红军决定将那条仅有的行军被留给这个家,可是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收,就这样互相推让着,一位女战士摸出一把剪刀把那条被子剪下一半交给徐解秀。女战士说:“红军现在穷,等胜利了我们一定回来看你,送你一条暖和的被子。徐解秀接过半条棉被,眼泪流了下来。

  红军出发了,徐解秀的丈夫给红军带路也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乡亲们说每年的这天,都看见徐解秀在出行的路口等待,等待着胜利归来的红军和丈夫。这一等就是五十年。

  1984年,重走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来到沙洲村。84岁的徐解秀听说北京来人了,找到罗开富,给他讲述了50年前的故事。老人急切地问:“胜利了,当年的女红军也不知怎么样了。我想她们呀!

  1984年11月14日半条被子的故事刊登在《经济日报》头版头条,题为《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开始了一场寻找当年三位女红军的行动,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三位女红军的下落。看到消息的邓颖超大姐与其他15位走过长征的女红军共同买了一条蚕丝被,委托罗开富送给老人,兑现红军的承诺。当罗开富再次来到沙洲村时,老人已经在三天前去世了。

  老人临终前嘱托儿孙“要永远跟着共产党。共产党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送给老百姓的好人。”

  《半条棉被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什么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强国?为什么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为什么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为什么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那是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每次当我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总会分享给我那九十高龄的母亲。母亲是一位很爱学习的老人。

  今天,我把《半条棉被的故事》读给了母亲听,母亲感动的一边擦拭泪水,一边告诉我说:“共产党的军队的确就是这样。六十年代初,解放军在我们家附近做一个工程,借我们家一把厨刀砍树枝,结果厨刀被砍成了缺口,部队的领导安排一个战士递来一把新刀,我推让着说什么都不肯收。可是,那个小战士说,这是他们部队的纪律,损坏东西一定要赔偿的。共产党的军队纪律严明,就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中唱到的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歌是那样唱的,他们也是那样做的。”

  我的母亲出身在万恶的旧社会,记事起,她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以及共产党人怎样救苦救难,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母亲说:“因为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

  是啊!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中国,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党和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实行严防死守,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巨大的责任感。当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疫情再度失控的同时,我们中国民众可以自由行动。这让美国及西方人羡慕不已,作为一名中国人真的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生在这伟大的国度真的感到幸福和快乐!

  我常常不知觉的哼起这些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我亲爱的妈妈》、《社会主义好》、《站在草原望北京》。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不正唱出您的儿女对党和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和炽热的爱吗?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不正是他们热爱共产党,一心向着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吗?

  时代楷模黄文秀,在扶贫长征路上用双脚走遍百坭村的每一片土地,她的心中全是对百坭村群众沉甸甸的牵挂。30岁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时代楷模黄大发85岁一个老党员,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

  88岁的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的华人科学家。

  “天眼”之父南仁东,24年,8000多个日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他来不及目睹,但他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继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82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耄耋之年坚持深海下潜。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青春?如此执着?如此努力?是信仰!是信念!是信心!是心中的那份对党、对祖国赤诚的爱,铸就的精神的力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在生命的长河中不舍昼夜,一往无前。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您的儿女个个是英豪,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2016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他用老人的话嘱托全党,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送给老百姓一半的人。

  半条棉被盖不住一个人全身,但它能温暖人心。

  半条棉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渔水情深,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不变初心。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故事中的先进人物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远跟着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