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历史事件 近现代                                 

  滹沱河水奔流不息,带给了两岸不竭的生命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浪潮,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事变在古老的滹沱河畔发生,现代化中心城市石家庄崛起,滹沱河流域的中心城市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代化城市发展阶段。

  历史风云激荡,石家庄在这块热土上书写了历史的新辉煌,开创了不凡的创业之路;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独特历史贡献,熔铸了非凡的城市底色;以其在时代风云洗礼中凝结的时代精神,奏响了红城壮歌,书写了石家庄城市文化的新篇章。

  一、城韵新章

  二、烽火石门

  三、历史的新篇章


  井陉煤矿的创建

  现代化的井陉煤矿的创建,是石家庄市现代工业的发端,在石家庄现代化城市的兴起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说:“先有井陉矿,后有石家庄(市)。”

  井陉的现代化煤矿是由井陉煤矿和正丰煤矿组成。办矿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是不断排除封建官僚体制干扰的过程,也是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勾结排挤民间资本的过程。


  排除民资 井陉煤矿艰难起步

  井陉县境煤藏丰富,开发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到清末,仍然是半工半农的开采方式,境内散布着众多的采煤小窑。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近代机器工业,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种半工半农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于是出现了少者几十人,多者二三百人,集资合股经营的较大的长年挖煤民窑。

  第一个股份制煤矿是井陉人张凤起开办的。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南正村文生张凤起集资购置横西村武生马会廷土地18亩,呈请县署,转呈直隶总督批准,于同年五月开始以土法开办煤矿。但开矿时间不长,因资金短缺而停工。不久,他召开股东会议,商定招募股本,购置机器,使用新法开矿。次年张凤起赴天津寻找合作伙伴,结识了在北洋海军任提督的德国人汉纳根。

  汉纳根是德国贵族后裔,退伍军人,被中国驻柏林公使聘请来华,在天津任教官兼李鸿章的副官,办理北洋陆海军务。就是这个汉纳根,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失误,使中国海军遭到惨败。他侥幸拣了条小命,看看在北洋海军混不下去了,于是跑到当时主持中国海关税务司的岳父德璀琳那里讨出路。德璀琳告诉他开办煤矿可以名利双收。于是他通过李鸿章拜见慈禧太后,陈述开矿事宜。慈禧太后满口允许,并面谕李鸿章尽力给予方便。

  正在这时,张凤起来津招募股本,汉纳根大喜过望,机不可失,即刻和张凤起拟定办矿草约合同十二条,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三十日上报井陉县署和德国领事馆,转呈清政府路矿总局。经清政府官僚机构左批右审,无数次反复,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间整整用去了五年,还卡在北洋大臣袁世凯的手里。张凤起、汉纳根又锲而不舍地向袁世凯一连呈报五次都被驳回,最后张凤起落了个“刁生劣监”的名义被踢出而告终。

  申请过程如此艰难,但开矿的活动始终未停止,购置机器、运输材料、查勘测图、勘定井口、聘请矿师等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1月,举行了第一次开工典礼,开凿南井,安置绞车及抽水机,安设大小锅炉17个,修建坑道、铁道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出煤。八月又举行北井开工典礼。

  袁世凯驳回张凤起办矿请求,却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二月设立直隶井陉矿务总局,并派津海关道梁敦彦督办直隶井陉矿务总局事宜。梁敦彦一面收买张凤起所置矿地,取消其矿权,一面又与汉纳根商定官商合办,磋商了两年,也未定下来。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大臣换人,继任者杨士集委派津海道蔡绍基、大名道李德顺,依照中、比合办临城煤矿的办法,与汉纳根继续磋商,拟定合同17条,汉纳根以“井陉矿务公司”名义为一方,将矿产折合股本银25万两;井陉矿务总局代表中方,将井陉县煤田折合股本银25万两,共合本银50万两,定名为“井陉矿务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奏报批准。就这样,排除了民资,官、洋合作的井陉煤矿正式开办。    

                                   井陉矿务局总办大楼

微信图片_20210407104512.jpg  段祺勋插手 正丰煤矿开办   

  “正丰煤矿”的前身是“华丰公司”。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和矿山,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各阶层人民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霸占中国铁路和矿山的斗争,由山西开始的赎矿运动,对井陉县影响很大,县内商绅筹设了“保井公司”。但因资金短缺停顿。当时被称为实业家的杜英魁又筹资办矿,向县政府申请,批给矿地30亩,在黄家沟村开建矿井。但因矿井临近绵河,地下水特大,耗资甚巨,无法开采。杜英魁不甘失败,又联合正定吴雪门、王士珍等筹措本银五万两,建“华丰公司”,在黄家沟开矿,增设锅炉两口,水泵两台,120马力绞车一座,开凿矿井一眼,使用新法开采。

  汉纳根看“华丰公司”日渐扩大,担心影响自己的利益,便出来横加干涉。谬称“井陉公司管有全县矿权,不准再有他人开采。”“华丰公司”拒理力争。官司打到清政府,最后裁定以绵河为界,井陉公司开采不得超过绵河以南,华丰公司开采不得超过绵河以北。“华丰公司”表面上得胜、争得矿权,但黄家沟一带地质复杂,紧临绵河,地下水大,设备不足,生产很不景气。民国元年(1912年)4月王士珍、吴雪门等拉拢北洋军阀、陆军总长段祺瑞的弟弟段祺勋等旧官吏入股,资金达到17.8万余元,将华丰公司改为“正丰公司”,成立了“正丰公司”董事会,推段祺勋为总经理,吴林森为协理,会址设在天津市许帽街日本租界2号。资金增多,购置锅炉、水泵等新式机器。虽多方努力,但因黄家沟附近矿藏不太丰富,营业仍不景气,于1916年在附近的支水沟、窑子沟开凿新井西口,都因煤田限制,产量很低,1918年越过绵河在荆蒲兰村附近开矿,安装4口锅炉、1台300马力绞车、3台水泵,煤炭产量大增,日产量达200—400吨。有人推荐凤山村一带煤的储量大、质量好。虽然当时地主庄文周正在报批建矿,段祺勋借用其兄的权势,把批准庄为周开矿的批示,改为“批准段祺勋在直隶井陉凤山村西开采矿业。”庄文周费了很大心血,被段祺勋无偿霸占。段祺勋于1918年在凤山一带开凿新井,建厂房,盖大楼。正丰矿从此兴盛起来。 

  正丰矿东大楼

微信图片_20210407104405.jpg  现代化工业企业炼焦厂上马

  在煤矿开采有了一定规模后,井陉矿务局从1916年又在石家庄市内筹建炼焦厂。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建设该厂的德籍人员被遣返回国,工程搁浅。1918年大战结束,根据新约,1923年4月石家庄炼焦厂再次上马,于1925年9月建成一座20孔小型废热式炼焦炉,日产焦炭40吨,经化验检测,确认焦炭质量极佳,属国内首创,产品畅销国内一些大城市并外销日本。随着国内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日本的大量购买,需求量大增,废热式炼焦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要。1925年11月井陉矿务局谋划扩建10座大型蓄热式炼焦炉。但因受1926年北伐战争、1929年蒋桂战争、1930年3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战争的影响,蓄热式炼焦炉的建设处于暂停状态。到1930年9月,蓄热式炼焦炉才建成,11月正式投产,日产焦炭由原来的40吨增到110吨。据统计,1929年炼焦厂年产13642吨,1930年产量达到34923吨,1933年产量高达35339吨。在产品产量猛增的同时,20多种副产品的生产也大幅度增加,如1929年臭油生产551吨,1931年增加到1734吨,1929年汽车油生产71吨,1931年猛增到365吨,增长5倍。正副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其余销往北平、天津、保定、汉口、石门(石家庄)等城市。

  随着产、销量的不断增长,炼焦厂的厂房设施和管理机构也逐渐健全。到20世纪30年代初,石家庄炼焦厂建有动力房、锅炉房、电灯房、臭油房、编苏油房(汽油房)、氨水房、拿房(茶房)、水泵房、铆工房、管子房、木工房、瓦工房、工具房、工牌房、红砖房、缸砖房、机修房、水塔、冷却塔、大井(机械井)两个、贮油罐、贮油池。管理机构设有:正副主任各一人,工程师、文书、会计、化验室、医务所、工务员等。其行政管理层人员文化、专业科学技术水平是比较高的。炼焦厂成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为现代化石家庄市兴起发展起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政协文史资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