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文献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一开播,就在全国观众中引起了轰动性的效应。银河悦读中文网积极组织广大文友写剧评,开启《跨过鸭绿江》剧评征文活动。广大文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自1月19日至3月19日,历时两个月。共审核上线的63篇,其中,获金星的作品28篇。应征作者遍布大江南北。他们中,有亲自参战的老志愿军将士,有志愿军后代子女,有影视工作者,有退役军人,有退休干部。有耄耋老人,有中青年群众,有铮铮男子汉,有娇娇女儿身。他们缀笔成文,把自己观后的感受,对电视剧的内容意义和艺术价值做出了科学的评估和中肯的评价。

一、剧评征文的基本内容

纵观本次征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有关抗美援朝和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

1.结合抗美援朝实战评价《跨过鸭绿江》

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老战士,看了《跨过鸭绿江》百感交集。电视剧把他们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带回了刀光剑影的岁月。年过九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洪宝在朝鲜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已经融入自己的骨血里.惨烈的战争场面,英勇牺牲的战友,震撼世界的上甘岭战役,至今历历在目。老兵李洪宝负责的兵团连续作战,为保障上甘岭前线军用物资的供应,作出贡献。上甘岭激烈的战斗持续鏖战43天,志愿军战士们血战上甘岭,终于凭着正义、坚定意志、视死如归的勇敢打出了国威与军威。《跨过鸭绿江》电视剧的精彩画面,与老兵李洪宝当年参战的战斗场景即吻合又真实的再现。李洪宝说,他在画面中看到了战友的形象,他深信此电视剧的拍摄无疑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丁立高《在画面中看到战友的形象》)

宋涛的《不能忘却的那场战争》,剧评对大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从永不忘记、停战谈判的斗争、战争的胜利意义非凡三个角度对该剧进行评述,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难、不信邪,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作者为父辈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自豪,更为父亲保留下的珍贵书籍与地图宝贵财富而骄傲。时代在变,精神不变,抗美援朝精神永存!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永远不能忘却的战争。

2.结合志愿军将士的表现评价《跨过鸭绿江》

老将军齐德学的《邓华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个突出贡献》,在刚刚播放完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这部恢弘大剧中,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通过这部大剧,观众又一次进一步认识了他们,以及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其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邓华将军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在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邓华将军临危受命,担任了第13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等具有战略性的预见,在接下来的朝鲜战局发展中和志愿军入朝后前期的作战中,全部得到了应验。邓华将军以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在整个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邓华将军是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志愿军领导人,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抗美援朝战争也是邓华将军军事生涯中最为精彩、最为辉煌的一个阶段。齐将军在文中介绍了邓华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突出的几件事,阐述了邓华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几个突出贡献:临危受命,担任13兵团司令员;率领第13兵团领导机关,负责完成整个东北边防军的整训工作,为志愿军出兵朝鲜做好了准备;朝鲜战争僵持于洛东江一线时,预判美军可能在平壤或汉城地区登陆;寻机歼敌,取得横城大捷;第四次战役紧要关头受彭德怀委托全权指挥作战;在谈判军事分界线问题上,提出“就地停战”的建议;高风亮节,两次提出让职;在志愿军领导人中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最多。齐将军用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把邓华将军的历史作用和丰功伟绩梳理并展示给世人,令人敬仰。邓华将军是我们军队的骄傲,为民族解放和保卫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让我们向邓华将军致敬!永远不能忘记老一辈的丰功伟绩。

弦歌悠扬的《彭总的眼泪》独具慧眼,另辟蹊径,选择了彭总数次流泪的场面。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面对千军万马指挥若定的彭老总,在敌军面前有着铮铮铁骨的彭大将军,却在面对属下部队、英雄战士、温柔妻子、祖国人民时多次流下眼泪,彰显出他的铁骨柔情。正如作者所总结的:“彭总的泪,有自责,有赞赏,有甜蜜,有牵挂,有欣赏,有不舍,有怀念烈士,有百感交集,为观众奉献了一个集钢铁硬汉与侠骨柔肠于一身的敬爱的彭老总。”

柴英的《士兵万岁》从士兵的角度,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无畏。中国军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一点不假,这种材料特殊在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坚强无畏敢于牺牲的钢铁般意志。剧评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详细总结了志愿军的这些优秀品质和精神,他们是“保卫共和国安宁的最坚强的基石,是胜利的保证,是国家安全的捍卫者”,他们是共和国坚实的脊梁,他们铸造的中华民族精神,定会千古流芳,不断激励后来者。这篇剧评文字热情饱满,内容详实,总结精辟,即便没看过此电视剧,也会被图文并茂的剧评深深感染。

这篇《跨过鸭绿江》剧评文字,柴英又以醒目摄魂的标题,喊出了“士兵万岁”,同样振聋发聩。是啊,“士兵万岁”,它本来就是“38军万岁”、“抗美援朝精神万岁”、“人民万岁”的延伸。不是吗?松骨峰阻击战、长津湖伏击战、三所里龙源里上甘岭争夺战……哪一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是血战!其中最著名的335团3连,排长牺牲了班长主动代理,班长牺牲了战士主动接替,危急时刻炊事员和通信员也冲了上去,直至战斗到最后一人。美国佬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如此不怕死,没了子弹的中国士兵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无所畏惧地迎面冲了过来。刺刀折断了,还要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用石块,直到他们认为应该结束的时候便拉响身上的手榴弹同归于尽……连天炮火硝烟中,从军长到伙夫,无一不是铁血士兵!无数的士兵倒下牺牲了,他们的精神却得到了永生,“万岁”之誉当之无愧!

本剧评从高处开凿,从细节入手,夹叙夹议,点面结合,很有说服力。最精彩的莫过于作者对士兵不怕死的精神支柱的揭示,就是那场“喊话”的戏!可以这样诠释,那时的年轻人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那些国民党士兵也是被抓“壮丁”后投诚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知道,真正代表老百姓利益的是共产党,真正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是共产党,他们能够参加共产党的军队,为新中国而战,为和平而战,内心充满了光荣与骄傲,为国捐躯也在所不辞。这说明,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年代,人们对党的热爱,对人民军队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纯粹无暇的。正如作者所言,士兵们的忠诚和勇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战,视死如归。  

戈壁金沙的《《跨过鸭绿江》与我的志愿军父亲》这篇剧评很特别,作者把观剧感受和父亲在朝鲜战场的经历交叉来写,更增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真实度,尤其写到九兵团的作战场面,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战后父亲的临摹作品苍劲有力,一字之改,还原了战场的真实状况,让人肃然起敬。

3.结合英雄精神评价《跨过鸭绿江》

神农架人的《有感于彭总盛誉邱少云为“军魂”》结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彭德怀司令员盛誉邱少云为“军魂”的情节,联系到60军3500人潜伏18小时,其中30人被炸伤,战士张保才的腿被炸断依然一动不动,直到牺牲的英雄事迹,延伸到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全国人民严格遵守纪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大公无私的崇高品德。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军魂”精神,也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资本主义只追求个人“自由”不顾他人死活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

4.结合遗物遗书评价《跨过鸭绿江》

山谷的《 战火中的遗物与遗书》选取了志愿军的遗书、遗物这个侧面,表现了志愿军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毛岸英的手表和遗物,毛主席一直珍藏在床头,催人泪下,毛主席也是一个父亲啊。黄继光的遗书,马金虎的遗愿,都令人心心碎,令人震撼。作者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亲身经历,自己就曾留下遗书奔赴战场,亲眼看到牺牲在身边的小战士的遗书,更是令人感动。这就是我们的军人。战火中的“遗物”与“遗书”是何等的闪亮、何等的珍贵。它不仅充满着书写人对亲人牵挂的柔肠亲情,更充满着书写人坚定的战斗意志和为国为民、乃至践行国际主义义务临危不惧、奋勇作战、不惜献身的精神!

5.结合演员评价《跨过鸭绿江》

独上月楼以《守望正义》制片人的独特身份,先抑后扬步步深入的认识丁勇岱的过程,旁征博引艺术形象刻画的标准及审美要求,娓娓道来促膝而谈生动有趣的论述方式,评价了著名演员丁勇岱成功地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彭老总的艺术形象。文章不仅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了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令人敬仰的彭老总,更展示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丁勇岱的敬业精神和艺术成就。《跨过鸭绿江》里的可亲、可敬、可爱、可信、血肉丰满、立体多面、魅力全开的全新的彭老总:夫妻之间,柔情似水;叔侄之间,俨如慈父;官兵之间,视卒如子。这篇剧评发表仅3天多点的时间,阅读量1190人次,评论26人,人气爆棚,热度烫手,可喜可贺!就这篇剧评的思想观点和语言表述来说,都是经典之评、专业之论、上乘之作。这篇剧评与其它剧评有所不同的是,重点评演员而不是评剧情。作者认为,演员丁勇岱所扮演的彭德怀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尤其魂似。这得益于丁勇岱“力求塑造一个有血肉的,会哭会笑的彭德怀”,把彭德怀普通人的一面演活了。其实,丁勇岱并不是一个特型演员,在外形上有很大差距,在所扮演过的角色上也有很大差距,以“悍匪之首”和“坏皇帝”而闻名。那么,丁勇岱如何从丁不是彭到丁就是彭,被观众“确认姓彭不姓丁”的?有了这个悬念,使这篇剧评更显得出手不凡、独具慧眼。

山西师大的张教授说,如果你佩服彭德怀元帅,你就不得不佩服《跨过鸭绿江》中饰演彭总的演员丁勇岱,因为他把朝鲜战场上彭总的军事才华用故事形式讲述得清楚明白,把彭总的骁勇果敢展示得淋漓尽致,把彭总对妻子的爱演绎得温婉含蓄,把彭总对战士的关爱表现得真切动人,把彭总对毛岸英牺牲得悲痛挥发到极致。丁勇岱,无愧于“德艺双馨艺术家”这一光辉称号!你如果佩服丁勇岱,你就不能不佩服独上月楼,因为她在七千多字的文章中,采用三条叙事线索,把彭总的功绩、丁勇岱的演技、自己的故事完美的揉合在一起,一边讲述自己与丁勇岱相识、相知过程,肯定赞美丁勇岱超乎寻常的表演才能,一边叙述彭总建国前后的各种感人事迹,一边还在梳理自己的文学梦创作情。这种三管齐下的写作手法,这种同时讲述多个故事、展示多个人物事迹的文章笔法,使得该文结构巧妙,内容厚重,有极强的阅读感染力。

沈延滨的这篇剧评,全面阐释了著名演员丁勇岱为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成功塑造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形象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根据剧情,丁勇岱从忠诚、刚直、智慧、柔情、威风等多个侧面将彭德怀形象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为这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大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现了他“希望能通过这部戏让大家产生共鸣,增强爱国斗志、爱国情怀,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的良好愿望。丁勇岱也因此成为一位被观众认可的好演员。最后的结尾部分画龙点睛:丁勇岱饰演彭总的“笑”是对路的。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丁勇岱是成功有突破的。情感细腻刚中带柔,火候把控的很到位,把彭总忠实的一面、刚直的一面、智慧的一面、柔情的一面、威风的一面以及领导艺术、指挥艺术呈现得很好,塑造了一个喜怒哀乐兼备、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彭老总形象。实现了他“希望能通过这部戏让大家产生共鸣,增强爱国斗志、爱国情怀,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的良好愿望,以优质高效的演出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合格的答卷。必须指出的是彭总的人物形象是剧中的绝对主角,为该剧的成功热播奠定了坚实可信的支撑和根基。演绎诠释的彭总人物性格形象栩栩如生、可圈可点,丰满鲜明,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十分敬仰。

对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剧评,每个评论者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面,柴英谈士兵,山谷谈战火中的遗物与遗书,沈延滨谈演员丁勇岱塑造彭德怀的形象,神农架人谈彭总与英雄邱少云,戈壁金沙写父辈与抗美援朝战争……

 

二、剧评征文的现实意义

银河悦读做为“红色网络文学的领跑者”,深感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举红旗,担正义,传承红色基因,宣扬正面能量。这次《跨过鸭绿江》剧评征文,正是践行网站初心与使命的一次活动。

1.征文活动又一次掀起了学习抗美援朝精神的热潮

去年十月末的丹东之行,把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年的《跨过鸭绿江》剧评征文再一次推波助澜,把继承红色基因学习志愿军凝铸的伟大精神的热情高涨起来。志愿军不畏艰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保家卫国支援邻邦的国际主义,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的精神瑰宝。战争年代,靠着这种忘我的精神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来犯之敌,建设时期,我们仍然要有这种精神,把建设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完成得更出色更圆满。《跨过鸭绿江》把志愿军的这种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征文稿件把这种精神阐述得全面细致。

2.征文活动增强了网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到现在为止,很多家文学网站重发文轻评论,作者、编者、读者各行其是互不沟通。而我们银河悦读中文网,历来重视评论工作,并建有专门的强有力的评论队伍,专门的新闻发布队伍。作者、编者、读者合下一盘棋。每篇征文作品一上线,编辑部、评论部、版务部、公众号等,一起上阵,一个和谐大家庭的气氛跃然期间。我们不是专业作者,不是专业编辑,也不是专业的批评家新闻家,但我们有相同的dna,是爱生活爱文学的纽带把我们紧紧地联在一起。我们地处天南地北,但一到网站,我们就亲如兄弟姐妹。互相支持互相援手。作者倾情编者倾意评着倾肠。银河悦读的高光闪闪发亮。

3.征文活动提高了网站的影响力合知名度

银河悦读成立四年来,队伍逐日壮大,声望逐日提高。这是全站上下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在董事长日夜奔波率先垂范的影响下得来的丰硕成果。但,客观地说,我们网站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网站的每一次线上线下活动,都是扩大网站的影响力提高网站的知名度的契机。尤其是这次《跨过鸭绿江》剧评征文活动,许多网友文友通过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转载优秀征文作品,评价网站活动。例如,征文转载到《跨过鸭绿江》剧组,得到了全体演职人员的高度赞许。中红网,军嫂网、头条网等专门网站的多次转载,让银河悦读名声四震。稻菽迎风浪正高,花红来日更芬芳!

三、征文活动尚有疏忽与瑕疵

1.  时间略显仓促,组织尚有不周

书评也好,剧评也罢,都应该是在仔细阅读或认真观看之后的反刍和玩味。而我们这次征文活动是在电视剧热播期间进行的。很多作者还没来得及把电视剧看完看完整,更别说有充足的时间仔细品评。另外,从组委会到评委会,也没有及时的沟通和串联,致使征文活动显得不够深入。征文作品显得不够精湛。

2.  一些作品重叙述,轻评论

剧评重在评论,评论电视剧的主题意义、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而叙述剧情,是为评论服务的。我们这次征文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大篇幅地不惜笔墨叙述剧情,评论却成了点缀。这种本末倒置,使得作品离评论渐行渐远。

当然,完美也是相对的。瑕不掩瑜。征文活动的成绩是主流。漫漫银河,总有云遮掩的地方,广袤稻田也有莠稗蔓生的时候。但,金凤习习,映入眼帘的总是“喜看稻菽千重浪”。

四、剧评与剧评创作

剧评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它是针对舞台剧与影视剧的演出效果、演出意义、演出效应、演出技巧等进行评论的一种文体。包括对背景、音乐、情节、人物等的评价和论析。

1.  剧评不是简介,文章简介故事简介人物是为了评论有据。简介是末,评论才是本。剧评不能没有简介,没有简介的评论就是无源之水。但,大篇幅简介,评论只是蜻蜓点水,就是本末倒置了。画龙画虎贵在点睛,点睛才是神来之笔。

2.  剧评不是观后感,无论是舞台剧还是电视剧,观众看后总会感受深深感想多多。观后感是观众看过演出以后的主观的心理反应。而剧评则是批评家对戏剧作品的客观效果的评议和分析。

3.  要写好剧评,首先要认真观看演出,深入分析演出,不能凭空臆造,不能想当然。

4.  剧评不必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就难免浮皮潦草,很难深入。择其一个节点,选取一个角度,集中笔墨,才能深刻。

文无定法,剧评也不能一个框框框死,也需要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但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剧评是“评”。

2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