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我开车送老婆到洪洞县xx镇政府上班。九时许,全体人员都集合去会议室开会了。

  看娃娃的我带着孙孙就在政府的南院溜达起来。过道边两排垂柳随风飘摇的树枝已然泛起嫩黄嫩黄的叶片,西侧地块里气象台那笔直矗立的竖杆子上,测试风速的风向标规律地左右摆动着。我特意爬在政府周转房一楼第一间房的窗户上,往里观望。天道酬勤的匾额还挂在东墙上,室内的其它摆设一切照旧,但此时显得很冷清。我想,如若往常,我早已坐在室内的沙发上端起热气腾腾的香茶,跟这里的主人聊开家常了。

  此时,好久不见的一个人,关于他的印象愈加清晰起来。他——就是镇政府食堂曾经的管理员赵红平赵师傅。

  对赵老弟的初印象,始于五年前的腊月里。当时县上委派了几位书法家下乡镇来写春联,各位老师挥毫泼墨,隶、草、楷、行,各种书体,令人大饱眼福。这时,有个陌生的面孔出现在书写现场。他让书法家们写完后,到镇食堂去吃饭,并应允其中一位头发斑白的王老师说,已经备下好酒款待大家。

  后来,听老婆讲,人家是单位新来的食堂管理员赵师傅。过了些日子,老婆又念叨说,这位新来的赵师傅真不赖,大家都反映跟过去相比,如今的灶上伙食可好多了。赵师傅聘来的两位女厨师,干净利落,而且,一周五天的饭食每天还不重样,干部们吃的舒心如意,因此,每天来灶房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仅如此,那段时间,老婆下班回来,就夸赞赵师傅是个勤快人,把南院的地块整理得井然有序,南院里的环境卫生较之前有了大的改观;她还夸赞赵师傅可会操心哩,他独自爬到房顶上,把所有房顶上积攒了多年的杂物全部清除了一遍,解决了即将来临的雨季淤堵的问题;还把院内时常滴水的自来水龙头更换好;他还在地块里种下时令蔬菜;特别是在地块周围种了很多的丝瓜、葫芦等藤蔓植物;还在食堂前石桌周围搭上竹架,栽下几株葡萄,以一个农民的勤快精心打造出一派怡人的田园风情来,让大家心情说不出的愉悦舒畅。

  有缘结识赵老弟,则源于他的古道热肠。因为每天下班人走了之后,做事精心的他,就挨个查看每间办公室的门锁上没有。闲暇之余,他就来到院里,跟大家搭话唠嗑,经常问道起孩子的事情,诸如学业啊工作啊婚姻啊。我有空经常去镇上南院,他就热情地喊我大哥,于是,我们就慢慢地熟络起来。

  赵红平,1970年生人,是洪洞县辛村乡马二村人。未满十八岁,他就开始跑生活。曾在广胜寺镇某企业做过事,在那一带积累很广的人脉。还在城里跟别人合作干过房地产开发,且小有名气。赵老弟有二女一儿,家庭和美。对老婆来讲,他就是一个暖男丈夫,平时在家里除了将财政交由老婆执掌外,还时不时地带着老婆出外旅游,给老婆买化妆品,那些中低档次的绝不会买,动辄就买上千元一套的。贤惠的老婆也很会打理家庭,相夫教子,堪称完美。赵老弟对孩子们,那更是好的没法说。

  在两个姑娘出嫁时,作为父亲,他都会送出了相当丰厚的嫁妆,比其他家户多出许多。老小是个男孩儿,名叫志强,夫妻俩爱称“胖子”。前年胖子从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和学生党员的,他以应届生的身份报考了当年的选调生考试,笔试成绩还超过了录取线。为了让孩子面试成功通过,作为父亲,他果断掏出一万多块钱,把孩子送到省城有名的辅导机构,接受培训。期间喝茶时,他听我说起临汾中正培训机构的骄人业绩后,非要让机构的高老师过来,单独辅导孩子一个上午。他说,只要对孩子好,花些钱算个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好在天道酬勤,争气的孩子沉着应战,最后逆袭,一跃入围到第十三名,顺利通过面试,最初被分到襄汾的赵康镇工作,几个月后,又被抽到了县政府办公室。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提起儿子,老弟的脸上总是泛起自豪和高兴的神情。

  赵老弟,个子较高,额头很大,衣着打扮特别整洁,从不邋遢。老弟是一个性情耿直的人。除了管灶,他还兼任镇环卫管理工作,手下有三十几号人。我经常看到,赵老弟大早上,开车从城里过来,进了镇管辖区,就下车来,走走停停,依次查看各处的清扫效果。曾经有个街道摆摊的难缠户,不听劝告,占道经营,甚至还跟赵老弟争执不休,威胁说谁敢动他,就拿出30万来。本来赵老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看此架势,还真的动了气,说:那好!马上就拿50万,先挪了你的摊再说。那钉子户,一看不妙,怎么来了个不要命的?!就乖乖地缴械投降了。之后他见了老赵就服服贴贴了。此后,各条街道的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不规范的街边广告等现象,几乎全部消失殆尽了。老百姓对于赵老弟的工作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都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生活里的赵老弟,生性本不是一个小里小气的人,别说平时请个饭,就是有朋友提出借大钱,赵老弟也是非常慷慨,予以满足。几十年的历练,阅历丰富的他,尤其看不惯少数人那些颐指气使,有恃无恐的作为,经常鄙视那些说大话使小钱的行为。即便是面对有些政府人员,赵老弟也毫不客气,不留情面。

  赵老弟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他却是一个精通各种习俗和文化的人。这些都得益于他善于学习,喜爱琢磨。我们俩个平时志趣相投,经常相聚,曾一起到姑射山的仙洞沟景区了解古代习俗,曾一块儿去襄陵镇景村参观书法家卫俊秀先生故居,曾远赴河西文化历史名镇汾城考察城隍庙的古建筑……平时我们经常交流看法,相互取长补短。赵老弟一俟闲下来,他就钻进隔壁的图书阅览室里,看书写字,习惯养成很好。他曾建议让我去他的家乡马牧村去参观考察;还约定,抽空一起去外地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他还赴长治晋城等地考察一些家庭经营的项目,准备年纪大了之后,回到村里在自家几亩田里,发展庭院经济,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我与赵老弟的交往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志趣甚为投缘。小我几岁的他,留给我的正能量印象太多了,我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完。

  《苏三起解》剧里有句台词说:“洪洞县里没好人”。其实,清代花部“乱弹”作品《玉堂春》里原先的台词应是“洪洞县衙没好人”。就这样,一字之差,让洪洞当了多少年冤大头,且影响和误导了国人多少年。可是,现在我要说,洪洞县里有好人,好人还挺多。赵红平老弟就是自己身边一个洪洞好人的典型。他勤勉、敬业,他耿直、爱人,他渊博,进取……赵老弟永远走在俗人的前头,因为他的人生总是朝着正确的方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