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赏独特,可是讨厌做作,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不会极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的跟别人不一样,相反,那种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人,首先要活的真实、自在,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比人看,或者那怕是活给自己看。那么,你越是表演的独特,你实际上越是活的平庸。

       上帝在无聊时创造了人,女娲用应付了事的态度制造了人。无论我们是百灵鸟、或是简陋的土狗,无论我们是春天的夜莺,抑或地下暗夜的知了,树梢的鸣蝉,我们都要用我们的嗓音去自然的叫,去真实的呼吸。我们是渺小的疯癫,不是张扬的“王炸”,无论你是写字楼的白富美、CEO,还是菜市场的矮矬穷,无论你是主席台的厅局级,夜场里傲娇的“卡哇伊”,抑或汗流浃背的快递哥,弯腰佝背、两手泥土的园丁大妈或者灰头土脸的搬运工。我只爱后者真实的仪式,以及他们疲惫皮囊下真实的生活,他们唯美的汗水,以及艰难的生存法则。

       当灵魂的芳香和人性的光辉从一个个造作的躯壳中粉墨离场时,茫茫人海里、芸芸众生中,几人不是粉墨登场的最好演员,哪个不是虚荣怪兽身上的那条可怜的寄生虫。人追求独特很容易,但一不小心就会在虚荣中陷入了造作的泥潭。

       以前有一位朋友,家人及家庭关系中多人是当地的公务员。很羡慕他迎来送往的能力,在一堆在我看来鱼龙混杂的人中,他一介书生,却能处理的井井有条,游刃有余。我是不擅和人迎来送往的,对关系之类的东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即使和父母之间,近三十年的经验,并没有使我们的沟通效率有所改进。因此从小都羡慕那些交往型的人格,朋友中能上蹿下跳的并不少。用弗洛伊德的逻辑,这可能是出于幼年时代的一种心理补偿。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发现,许多交往型的人格的朋友,内心都有比较悲摧的一面。周内工作日程满满,每天都在祈祷假期的降临,但真正放假休息时,却怅然若失。尤其当朋友同学于今多结婚生子,家庭的幸福和重负使许多交往都变成了单向的寻求。还是那位朋友,多年之后才了解,相比白日繁华间的觥筹交错,每夜的失眠和绝望伴随他已走过了10余年的时光。高楼之下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谁知道呢?      

      表演型的人生大多会以悲剧收场。最近经常记起马戏团小丑的故事,那个心理咨询师目前流泪的小丑。他可以用自己的技艺和表演博取全城人的笑声、呼喊和欢乐,但他却无法医治自己内心的忧伤。当他勇敢的出现在心理咨询师目前时,当心理咨询师推荐他去看自己的表演时,他的勇敢注定只能以荒谬收场。故事中的小丑流泪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而现实中的小丑呢?大多数人会选择默默离开。像一只月光下的流浪猫,自己舔自己的伤口,自己给自己疗伤。

       历史上,我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陈独秀是个很性情且有赤子之心的人,然而刘师培和黄侃等一帮人竟组织一帮学生骂他是伪君子,还想把他赶出北大。 唉,活在他人世界和眼光中本身就累,况且独特与做作的界限也实难把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