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女儿开家长会,在教学楼走廊的墙上见到了那久违的《劝学》,我感慨良多,情不自已,尤其对那句“学不可以已”情有独钟。


  孔子把学问的取得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庄子也说过“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儒道两家都在不同角度呼吁那句话——“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们的名言,也应该成为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座右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一个人身份在不停地转变,学习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在父母面前我是儿子,那我就应该学习怎样去孝敬父母;在妻子面前我是丈夫,我就应该学习夫妻间怎样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家庭;在女儿面前我是父亲,我就应该学习怎样“父慈”,怎样令女儿“子孝”;对人生来说我是学生,就应该学习怎样使生活快乐,怎样使生命有价值,这都需要“学不可以已”。


  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对同一种事物,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人也会由于年龄的增长,阅历和经验的增加,会对同一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而这同样需要“学不可以已”。 


  前些时候,读到过一篇文章。作者把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面加上了一句“与万人交流”,我觉得很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培根在《谈读书》里说过,“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其言真真,其情切切。而这些如果没有“学不可以已”,怎么能做到呢?

 

  “学不可以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人没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毅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这顽强毅力需要什么来维持呢?我觉得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了一种煎熬,而煎熬是无法长久的;如果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了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更会令人“学不可以已”。兴趣的取得,也许是有先天的,但大部分需要后天培养。真希望一些人多培养一些对大多数人有价值的兴趣,而这有价值的兴趣地培养,同样离不开“学不可以已”。 


  “学不可以已”,还离不开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为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学不可以已”就会成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空话,也会成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注解。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地锻炼,良好心态地培养,同样离不开“学不可以已”。 


  女儿买了许多书,其中关于世界未解之谜的书占了很重的份量。对于未知领域的研究与探讨,往往会成为人类的未解之谜,而这未解之谜更会令人类“学不可以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