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季铁中去大庆检查工作,顺便回一趟故乡宾县,路过延寿。看到延寿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千,这里是他战斗过的地方:1933年10月,赵尚志在珠河(今尚志)三股流创建哈东抗日游击队,(后改为哈东支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他是其中的一员。不久,支队扩大,七大队长刘海涛率队开辟延东新区,把抗日游击区扩大到延寿东部,哈东抗日游击区变成了抗日根据地。这里的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青年上队,扩大了抗日队伍。然而,出现了新问题,引起司令赵尚志思考:根据地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军,里边竟有不少穷苦青少年要跟赵尚志走!司令赵尚志舍不得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经过研究决定成立少年儿童抗日先锋队,直接归司令部领导。这个少年儿童先锋队的第一任领导是韩世德,指导员是小梦(即韩光),韩光调满洲省委),季铁中接任小梦任指导员。过一段时间,赵司令发现太小的孩子不便于和作战部队一起行动,于是把十三岁以下的孩子集中到大山里,由专人负责照顾生活,学习文化。十三岁以上到十七岁的组成抗日少年连,随司令部一起行动,季铁中化名王生接小梦任少年连指导员,连长小万。(抗日队伍中为了安全不许问真名)

这个少年连从1934年秋成立,在哈东地区打了很多仗,威震敌胆,在战火中一些孩子淬炼成钢,成年以后升入作战编制。战争的岁月给季铁中副部长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他和连长小万形影不离,共同战斗到1936年夏天,小万受伤、吐血离队,两人洒泪话别竟是几十年音信皆无!但他记住了:小万,延寿人!

季副部长在延寿停留时间不长,但他提出了两点请求,要延寿有关部门帮忙:一是他离休了想写回忆录,希望延寿同志把少年连在延寿的战斗情况整理一下;二,寻找万连长!


一、少年连,初战天台山

小万在哪里?小万叫什么名字?季部长提供的材料是,1934年春天,在珠河大山里一个叫三股流的山村里,来了一群要求参加抗日的年轻人,当时的季铁中负责登记建档,站在他面前的小伙子个头不高,有些消瘦,衣衫褴褛,两眼却有神——季部长说,至今印象深刻,问他姓啥,他只说了个“万”字,问名字他却摇摇头。在身边的赵尚志说:好,符合条件。小万就这样成了抗日队伍的一员。小万由于作战勇敢,不久就成了季铁中的好搭档——少年连连长。

再一个线索:小万,延寿人。

小万在哪里?即或是在延寿县,也不亚于大海捞针!

那时,延寿县县志办成立不久,所有资料很少,我当时负责县志里的军事部分,这件事我是责无旁贷了,好在办公室主任张承元全力相助,和我一起承担这副重担。

1959年,延寿县曾组织召开一次“抗联老人座谈会”,形成一部文字史料《延寿县抗联老人座谈纪要》,里边真的有一篇一位老人提到了少年连在天台山一次战斗。时间是1934年深秋。也正是小万当少年连长不久,这个老人是我在后来的几篇文章里多次提过的梁会发:我们拍电视片《东山里》他是向导,我们去金高丽沟考察他又成了我们的顾问,金高丽沟三军密营,他既能找到遗址,又能讲出来龙去脉。我在这部《纪要》里看到老人讲的少年连的故事还很精彩:他说那次战斗在中和天台山,少年连在天台山里隐蔽,等着日伪军的到来,敌人来了,少年连战士呼喊着口号向敌人射击,一阵排枪打得敌人鬼哭狼嚎,退回加信镇.

我们的领导张承元说:我们要去一趟天台山了。

我们找到梁会发老人,他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少年连在天台山的战斗故事:1934年夏秋时节,高粱拔节,大豆结荚,赵司令领着司令部保安连、少年连在沟外缴了驿马河大排,得到了不少长枪、子弹、手榴弹,武装了少年连。少年连战士有了枪,一个个高兴得像个小老虎,要求上战场打一仗,赵司令也愉快的答应了。说来也巧,大家正在吃饭,延方特支的情报员骑马送来消息:延寿警察大队长常罗锅(常万祥)率日伪军已过了加信镇,大家有些紧张,少年连的小战士撂下饭碗去摸枪,司令一点也不慌张,告诉那个情报员,你再去观察,半小时再报,情报员走了。司令让大家继续吃饭,半小时后,情报员又来报,日伪军快到半截街了(当地的村名)。司令让再去观察,他仍然不慌不忙,告诉大家,吃完饭,帮助老乡收拾干净,水缸上满水……战士们都着急了,有人说:这仗不打了?这时情报员急忙赶回来报告:常罗锅过半截街了。司令说:好!刚才谁说这仗不打了?这仗一定要打好,打出少年连的威风,打出抗日军的气势,现在我命令:少年连从玉米地上天台山隐蔽,等日伪军的队伍最后一个人过天台山,听连长指指挥,排枪射击,我和保安连在亮珠河渡口接应,防止敌人逃窜。

少年连个个磨拳檫掌,不想司令竟指挥大家唱起了《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

少年连在天台山里隐蔽,常罗锅骑着马大摇大摆的到了天台山下,这家伙叫大家停下,竟向山里打了一阵枪!看没动静了,才吆喝队伍向中和镇开去,等队伍过完了,少年连连长遵照司令的命令,一阵排枪齐射,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抱头鼠窜,退到亮珠河口又被司令和保安连一顿胖揍。

常罗锅丢下几十个尸体,枪弹、马匹逃回了延寿城里,

了解了少年连这一仗,我们去了天台上。这座山在中和镇天台村北,在延寿的历史十景之一“天台佛刹”就在这里。山距县城66公里,旧书上描写得很优美:(山)高逾百丈,峦峰耸立,山有道院,一殿山前,一殿山后。盘道四环,下临珠河,清流如练;远眺东岭,杨柳如烟。触目,草碧花香,侧耳,鸟鸣瀑响,情景奇幽,可与刘阮天台并称。民国时期县长李壬林留有一首七律:逢山素有登临兴,唯有天台回不眸。人在下方盘道上,鸟在空际破云游。别名果得称桐柏,采药何须效阮刘,欲识蓬莱今便是,更若何处觅丹丘。

天台山在延寿何止是一景?它应成为延寿的红色基地,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延寿,转年三月,延方支部在天台山成立,从此延寿有了共产党,领导延寿人民同赵尚志领导的抗日军开创了哈东抗日根据地。

我们在天台山真为这优美景致赞叹,更为少年连曾在这里打败日伪军取得的胜利而记上一笔。我问梁大爷您知道少年连长姓什么吗?梁大爷想了想说:姓万,司令叫他小万!

小万!少年连连长,。

梁大爷告诉我们,打完仗司令领着抗日军开拔了,在六团的双龙沟又打了一仗,听说一个小战士牺牲在那里!

又一个重要线索!


二、少年连,血战双龙沟

双龙沟其实叫双龙村,是六团镇的一个村屯,也是个山区。保安连、少年连随司令部到双龙沟是想与刘海涛的七大队会合,去延寿北部执行另一个战斗任务。没想到走到双龙村牛德福沟被坏蛋告密,驻延寿伪军邓团(团长邓云章)全员出动,把司令部保安连、少年连围在牛德福沟里。赵司令分析了局势,觉得不能硬拼,也不能坐以待毙。最后决定:以少年连主动出击,吸引敌人,司令和保安连等待刘海涛七大队到来,内外夹击突围。只是这一仗少年连面对的是十几倍的邓团伪军,凶多吉少,但少年连的小战士们没有畏惧,他们在牛德福沟向邓团发起进攻,吸引了大批伪军向少年连的阵地袭来。而司令和保安连迅速向外转移,当刘海涛率大队与司令部会合,回身来解少年连被困之围时,战斗正酣。得到司令撤退命令时,一个就要上队的十七岁的战士双腿被打断,这时敌人围了上来,连长来救他,他已不能行动,而同伴们不撤退,就有难以突围出去的危险。受伤战士拒绝了连长的救护,他要下连长的子弹和手榴弹凭借一个枯井,和疯狂上来的伪军战斗,子弹打完了,用手榴弹,最后壮烈牺牲,残忍地敌人居然割下小战士的头颅!挂在袁家屯西门口!

后来,少年连连长去掩埋战友尸体,发现小战士的头颅已被乡亲们取回来,当地老乡把他葬在一个小山头上。乡亲们看到少年连战士回来,军民哭声一片,大家一起为烈士敬酒,表示哀悼。

我和张承元去了双龙村,看到了牛德福沟的那个小战士为掩护战友撤退英勇牺牲的枯井,井的模样已看不出,那长满了山花,井的周围是良田,唯有这个“井”还留着!哪个掩埋烈士的小山头我们去凭吊了遗址,乡亲们说,烈士的遗骨已迁到县城的烈士陵园。

十七岁的烈士,按着人生的传统习惯,还不算成年人!可是,他却为民族的解放,为赶走日本侵略者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至今,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在延寿烈士陵园里也是孤冢单丘,我们只能在清明时节为他点一炷香,祝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安息。


三、少年连,报仇二黄山

1935年秋季,哈东抗日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同时满洲省委派出李兆麟为省委巡视员,到珠河中心县委和第三军协助工作,冯仲云同志任三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武装建制正规,名声大震。哈东根据地党组织密切配合三军打了不少大胜仗。

少年连在三军司令部领导的关怀教育下,是一支作战勇敢威震敌胆的杀敌力量。但,少年连连长和战士心里有一口气未出,那就是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他们和军长表示:如果再遇到邓团,少年连一定要为战友报仇。军长表示同意,但又教育他们,我们是报的民族仇,侵略我们国家的恨,要狠狠打不仅是邓团,是日本侵略者和为虎作伥的汉奸都是我们的敌人。邓团就是汉奸队伍,遇见了,绝不轻饶他。

这一年,日伪军也增加了围剿抗日军的军事力量,他们烧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大势围剿抗日军。但,抗日队伍在哈东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却越战越勇,不久,少年连的报仇机会的真的来了。

二黄山在延寿和宾县交界处,山高林密,是抗日军隐蔽的好地方。1935年秋冬,尚未落雪,就是在这里赵尚志巧布疑兵,把延寿的日军和邓团分别引进二黄山里,并且把敌伪军分别成几块,抗日军和加入抗日队伍的朱万金等大排队和敌人在大山里周旋,唯独让少年连、保安连和伪军正面作战:由军长直接指挥用速战速决的方法把邓团打得落花流水。少年连作战如虎,打死伪军一个营长,还缴获了不少马匹、弹药枪支。等但敌人援兵赶到时,军长和少年连保安连已无影无踪了。

后来,少年连得知,这一仗是军长赵尚志有意的锻炼少年连。有人说,少年连在总结这一战斗经验时说,大家是为战友的牺牲报了仇,又惊奇的觉得军长真是用兵如神!


四、万连长,洒泪离队

为了给季部长提供较详细的少年连史料,我们和尚志、方正、宾县乃至和依兰等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在他们搜集到的三军的作战资料中知道,和军长赵尚志一起的历次军事行动都有少年连的作战记载录,这时期的少年连长都是小万,指导员都是季铁中——当时化名王生。然而却没有查到这位万连长的名字叫什么,不过却发现一个有趣的记载:司令说:连长小万身材魁梧,已经出息成标准的抗日军人!

下面是我们从兄弟县市的资料中总结了这位小万连长的有关史料,除了交给季副部长,我们要存档。

1936年秋末,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投入了百万兵力,采取了野蛮的三光政策,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极其艰难残酷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和工农红军正在长征,)。根据斗争形势现状,东北各抗日部队决定联合起来,组成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领导的三军改为抗日联军第三军。各部队开始向下江运动,做最坏的打算是,退守苏联。但在东北各地仍留下小队伍骚扰打击敌人。。

1936年4月,三军在依兰和日伪军遭遇打了一场恶战,军长给少年连的任务是要把对面的伪军全歼,为大部队撤离创造安全通道。仗打到最后,发现有残余伪军逃跑,少年连长率几个战士追击,结果全歼残余的伪军。但,少年连连长累得吐血!经过军长找人调治,竟发现这位征战经年的少年连长居然是肺部出了问题!已不能再行军打仗!为此,军长决定:离职休养!

行前,军长含泪嘱咐,安心修养,等待归队;指导员和连长相拥而泣,病好后再一起战斗。军长决定派出二团长张连科把万连长送到三军的后方堡垒户——方正县大罗勒密一个秘密党员家里。

张团长接受了任务,军长忽然和他说:局势不可知,斗争特残酷,以防不测,万连长应有个身份证明,将来归队有个证据。张连科点头:军长想的周到。可是,万连长的军籍只写个小万!他要有个名字!军长想了想,看他魁梧身材,于是在一块黄缎绸布上含泪挥笔写下了:万魁梧,军长觉得“梧”不雅,又把“梧”改成武,就成了“万魁武三军少年连连长”的正式身份证明材料。接着又用绸布开具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证明文件。——这段故事,我在后面的文章里还要讲到。

从此,万连长有名字了!万魁武!三军二团长张连科护送到方正县大罗勒密!


五、万连长,在大山里休养

大罗勒密在那?有了名字的万连长——万魁武后来怎样了?当时对于我们大家说,又是个大大的问号!我和我们的领导张承元研究的结果,大罗勒密,我们要亲自去寻找万连长的后续资料,不然 我们也没脸见季部长。

尚世绪,方正县老同志,日本投降后参军,随解放全中国大军南下,后在中央警卫团,转业回方正县,任史志办主任。有一次在省里开会,我想到了大罗勒密,想到了万连长,他笑着说:一顿酒,我领你去大罗勒密。

二团长张连科把万连长送到方正,即和当地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说明万连长是休息养病,好之后返回部队。当地党组织很重视,经过研究,把万连长安排在小罗勒密地下党员梁文才家,秘密请了医生治病。仅住了六天,病见好转,日伪军开始进山扫荡,局势紧张,活动在这一代的刘海涛团长为保护万连长,又把他转移到金高丽沟附近的二和尚沟。在一个古庙里同一团长马红利接受庙里尼姑用草药治吐血,很有效,但仅又过了七八天,日伪军又开始了拉大网式的搜山,刘团长又决定万连长和马红利团长转移,马红利以行动不便为由不想动,(后来,我们查到:马红利团长在庙里爱上了尼姑,尼姑决定还俗,跟马红利参军,然而,日伪军扫荡遭到炮击,两人死在庙里。)刘团长只好把万连长一个人送到金高丽沟沟里,吊水湖畔的于老公木棚。金高丽沟是赵尚志军长亲自选定的三军后方密营,有严格的保密组织,执法处长李福林负责密营的安全,鉴于沟里治疗条件不尽人意,为了万连长的健康,李处长又把万连长转移到大罗勒密的陈家亮子的一个党员家。然而,在这里居然看到方正日伪军的通告:举报三军士兵奖金一万元,抓住得奖两万,连以上的军官奖五万!但是,历史的往事证明:我们的万连长在山里转来转去,没有一个人去告密!却出现了更为感人的故事:当万连长在一个叫五道沟小屯请中医针灸治病时,日伪军搜索到小屯,老中医二话没说,不顾年老背起万连长 从后窗户出去钻进山里藏了起来。

就这样,我们的万连长在人民群众的保护下,病情一点一点的好转。

1936年秋天,东北抗日斗争形势日趋严酷,抗联部队决定退守苏联,党员奉命分散潜伏。万连长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应野外作战,决定申请离队,军长赵尚志,政委冯仲云含泪批准万连长的请求,由指导员王生代表三军党委、军部到大罗勒密山里和万魁武同志话别!

三军少年连长、共产党员万魁五同志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他的个人资料只有延方特支书记掌握,行动不和任何同志、领导联系。

从此,人们又一次无法知道万连长他在那里!

因为我们的领导张承元有别的事情,去方正只我一个人,尚大哥和我一路陪同,走访了今天的大小罗勒密的有关同志,整理出上面的那些史料。

但万连长,你在哪里?仍是个问号!

不过,我答应的一顿酒,在方正,成了尚大哥请了我。


六、夜话南关村

1946年1月24号(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359旅解放延寿,接着大批的关内干部来到延寿,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剿匪、民主建政,延寿改天换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全县建立了14个区,每个区派出了以外来干部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

冯咏莹,冯仲云的妹妹,原名冯仲英,哥哥随抗联退守苏联,一去十年,她和嫂嫂薛雯,颠沛流离回到家乡上海,不久 经组织安排又和嫂嫂进入苏北,参加新四军。1945年十一月,当得知哥哥返回东北,又和嫂嫂领着侄女回到哈尔滨,哥嫂一家团聚,而她,仍然孑然一身!原来她的丈夫杨光华曾任满洲省委书记,1935年,远在莫斯科的王明一纸调令“去苏联汇报工作”,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引起党中央的关注,经查明,杨光华受王明迫害,流放西伯利亚多年,经我党交涉,杨光华1956年回国)冯仲云开导妹妹,让她振作起来,派到延寿任城关区南关村土改工作队队长。她依靠群众,大胆工作,南关村土改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成了全县的的样板,受到县里省里的表扬。

不久冯永莹调回哈尔滨,南关村伪满反动分子杨铭山反把夺权,土改成果毁于一旦。南关村群众敢怒不敢言,此时有个署名“万凤山”的人写信给在哈尔滨的冯永莹,冯永莹见信马上把信转回延寿保安科(即后来的公安局)长吴健,吴健觉得事态严重,随即向县委主管的书记毛华初汇报,县委组织工作组,秘密深入南关村,经过调查,法办了杨铭山,夺回了土改胜利果实。

由此,一个叫万凤山的人引起了县委的注意。

万凤山,南关村普通的农民,一家老小分得了土地,勤耕细作,生活自然两重天,这人很受左右邻居赞扬,他乐善好施,村民们不少人得过他的帮助。南关村夺回了胜利果实,知道是万凤山斗垮了杨铭山,大家更为尊重万凤山,所以,后来村成立互助组选他当组长,成立初级社又选他当社长,南关社竟成了延寿县最早的合作组织之一。但,大家不理解:村里党支部发展他入党,他几次推脱说:自己还不够。不过,有些事情在想不到的时候往往会有时发生联想。1948年毛华初接到调令要随大军南下,他没忘南关村,更没忘万凤山,他去了南关村看望乡亲们,万凤山不在,毛华初留下话,晚上再来看万凤山。

这天晚上,万凤山如约等待即将离开延寿的县委副书记,两人在蚂蜒河畔一棵大柳树下喝着茶,在明亮的月光下做了一次离别的谈话。这个谈话涉及到重要的内容是回答了他每次推脱入党的问题。使毛华初惊叹不已的是,这位万凤山把自己的抗联战士,共产党员的身份告诉了他信任的县委副书记!并且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黄缎子墨笔书写的证明。毛华初临走前和县委组织部门做了沟通,并且形成文件保存在县档案馆里。根据政策,万凤山的党员身份予以确认。此后,在南关村万凤山一直是基层的党支部书记。

说有些事情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生联想,就是我们苦苦为找不到万连长的时候。南关村有发生了一件小事:万凤山年纪大了,支部书记要改选,全体支部成员要选万凤山的儿子任党支部书记,这个老万头竟然坚决不同意!一票否决!但,共产党是有纪律的,大家同意了,可老书记不交权!镇党委想了个办法:南关村支部派代表同老万支书去县委组织部门协调,老支书振振有词:我儿子怎能接我班党支部书记?大家都笑了,一位领导说:你这个抗联老党员,党支部是你家的吗?当时,正好我们的承元主任在场,他一下想到:抗联老党员,姓万……他急忙找到我,谈了他的想法,我拉起他就去了档案馆,找到了当年毛华初副书记留下的和万凤山大桥边月下话别的整理档案,其中,那句“黄缎子墨写的党员身份证明”就能断定万凤山就是万连长的无疑了!

我俩高兴得不得了,接着就是想办法核实我们的判断了。


七、往事悠悠

我和承元商量的办法是以征集抗联文物、搜集抗联史料为名想和老支书当面谈谈,电话打到南关村,接电话的正是小万书记,把我们想法和小万支书说明之后,小万说:试试看吧,老人和谁都不想谈过去的事了。

我们说:约个时间吧,就说县里有事要请教老爷子。

不大一会儿,小万来电话说同意了,让我们过去。

我们到了老支书家,首先看到的是看到得是明亮大瓦房和栽满果树的院落,把我们接进屋,糖茶已摆好。也许是提到抗联勾起老支书对往事的回忆,也许是儿子又说了些什么,老爷子反应有些不同往常,就看对我和承元来的欢迎场面就觉得,我们判断的万凤山老支书就是万连长无疑了。

承元说:老爷子高寿啊?

按季部长说的年龄算,到八十年代老支书应该是近七十岁的人。

老支书:老了,已近古稀。

承元看看我点下头,意思说年龄对了。

然后,老太太儿子媳妇全过来,热情地让座,递上糖果,端上热茶,我们先是漫无边际的唠家常。忽然,老支书说:你们找我谈正事要不要家里其他人回避一下?

承元忙摆手:不,不,我们是来向您请教……

老支书说:那好,那好,你说,我听……

看来可以进入正题了,我拿出笔记,准备记录。——按我俩商量好的说。

承元:老支书,北京有人找你很多年了,

老支书惊奇的看看我俩:北京?谁?

我说: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季铁中。

在场的家人也愣愣的看着老支书,老支书仍然迷惑地摇摇头。

承元:那么,三军少年连指导员王生……

这一句话老支书一下站了起来,激动地:你们,……王生!他在那?

承元:在北京,季铁中就是王生,现在的石化部副部长——

以下,有些话不用记在这里了!只记下几十年前的往事,看看当年的少年连长的岁月征程:

1934年,我19岁,日本鬼子大扫荡,烧了我家房子,打死了我的父母亲,我跑了,在一个地主家隐姓埋名混饭吃,而且常受打骂。我听说珠河三股流有了抗日军,我就把地主家的孩子糊弄到山里狠狠地揍了一顿,正打的解气,忽然看见山里有个人向我走来,我赶忙钻进山里,自己向三股流跑去。快到三股流,自己一想这么去人家能要我么?这时又有个人向我走来:他看看我说:跑的还挺快,我都没追上。我问他:你是谁?他说:我就是看你打地主孩子那个人,小孩子是无辜的,我们的仇人是地主、汉奸、伪军,日本侵略者。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地下党员沙永镇,赵军长的交通员。是他把我领到赵军长那里。我第一个认识的人就是王生,后来的少年连指导员。开始把我编到第三队,队长是张连科,他发给我一根木棒,就算武器!接着就开始部队生活:队列、出操、跑步、刺杀……一天下来很累,但很高兴:我是抗日军了。有一天,我们集合跑步,来了一个人,我一看这不是我登记时在我身边说我合格那个人嘛,他个头不高,脸色黑里透红,一只眼下还有个伤疤,一个战友捅我一下:赵队长!我睁大了眼睛,啊,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赵尚志!他开始讲话了,声音非常洪亮,有几句话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们是抗日军,不是胡子,不是土匪,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要有纪律,要听指挥,打仗要勇敢-----

后来我的木棒不要了,给我发颗手榴弹,开始随部队行军打仗。第一次打仗时围剿三关局所大排队。这帮乌合之众早就被赵尚志的名字吓破了胆,我们先喊话:中国人不当汉奸!不给地主老才卖命!我们是赵尚志的队伍……真有效,里边忙喊:别打,别打!我门交枪!真的交了不少枪,弹药,当场就把枪分给了没武器的同志,只是没有我的,给了先入伍的战友。1934年6月,哈东游击队改编为哈东支队,军长任司令,成立少年连——即原来的少年先锋队,队长是韩世德,9月,攻打五常堡,我一棵手榴弹炸开了大门,消灭伪军一个排活捉了排长。我受到了司令的表扬,发给我一只三八大盖枪!不久,司令可能是有意的把我调到少年连,结果当韩世德调出,我被任命为连长,这时的指导员是韩光同志。

少年连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没文化,韩光指导员要求大家每天学会一个字,他的办法很好,山里有桦树,桦树皮清白柔软,认字的写上字负责教不认字,行军时,把写好字的桦树皮“背”前面人的后背上,供后面的人学习,如,“消灭鬼子”四个字,大家学会了“消”,“消”字的人退到“子”的后面,再学“灭”字,以此类推,大家学习兴趣很高也很快。后来韩光调去满洲省委,王生任指导员,这传统我们还在坚持。

少年连和司令部一起行动,每到一地司令要求我们大一点的给乡亲们挑水、劈柴,年纪小的要去帮喂猪、喂羊,或去协助放牛,有时我们那些小战友会肩负更重要的使命:化妆成要饭的孩子深入到驻有日伪军的地方侦查、撒传单,贴标语。还真的见到了效果,伪23团驻防一面坡,原来很反动,我的小战友去贴了几次标语,他们不但不积极打抗日军,每次“扫荡”还给我们丢下枪、子弹,有的干脆来参加抗日军!

我记得这位当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少年连长讲到这里竟泪流满面!使我们的谈话不得不停下来。

当提到离队时老人更是难以自制,他说到了:军长流着泪用黄缎子绸布写下了:“万魁武,三军少年连长”签上赵尚志名字,盖上三军大印时,老万支书的儿子小万支书,给父亲递上毛巾,好像知道我们要问什么:那块黄缎子绸布文件是我们给烧了——文革时有人说我爸爸是胡子头!

我和承元当时很惋惜,心里担心那个党证,我们小心翼翼的提出看下另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老人答应了,他让儿子去取来一件很旧很旧的棉上衣,当小万翻过里层时,左内襟清楚的看出有“三军”字样!这原是当年万连长的作战服!我和承元站了起来,只见万连长精心的慢慢地从内襟的棉絮里摸出一个塑料卷,打开又有油布包裹得一幅黄缎绸布拿了出来,摊开一看,上面清楚地写着:万魁武三军少年连连长,有赵尚志的签名和三军的大印。

和当年毛华初副书记留在县档案馆里文件所描述的一样!

我们又问道1936年党员分散潜伏,他离开大罗勒密以后去了哪里?老人回答得很轻松:我一个人也是共产党,党组织的潜伏命令改变不了我的信仰和我的斗志,离开了抗联三军我还是抗日战士!我心里装着的是哪些离开我们的战友,杀鬼子报仇的念头,一直在我心里。离开大罗勒密,我第一件事是去了双龙沟给在那流尽最后一滴血十七岁的战友上坟。在那里我碰见一个当地的老乡,他一下认出我,告诉我,到处都是抓抗联的布告,连以上抗日军给五万奖励。他看我身体不太好,又问起大部队,我实话告诉他。他想了一下:告诉我:你不能经常出面了,我有个亲戚在徐铧炉腰牌大沟里养参,你去他那里给他作伴躲起来吧。

他是真心的,我们抗日军走到哪里都受到人民的保护,我去了腰牌大沟里,改名叫张玉林,直到日本投降,来到南关村。

真的功夫不费有心人!万连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附:五十年,连长指导员见面记

当我们把整理出来的少年连在哈东地区的作战史料和终于找到万连长的消息,告诉季铁中副部长时,他马上告诉我们,他已离休,很快就来延寿,我们也告诉了万老支书。季付部长啥时到没定来,老支书却天天盼。半个世界呀,生死战友能如愿再见真的不容易,也是一件幸事。县委很重视,更为多年的老支书竟是一位三军少年连长而特别在意。当季副部长到来时,县里领导想安排副部长看一下他曾经战斗过延寿县的今天,副部长说,先见万连长!

于是,又由我和承元主任开车去接老支书。

这对两位抗联老人来说是一次历史性见面,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长时间的互相牵挂,心情激动,为以防意外发生,当时还请了大夫。对老万支书,上车时我们也尽量以平静的心态让老支书不要激动,下车时我和承元搀扶着上楼,一步一步地走向季副部长的房间,大概是屋的人听到脚步声,拉开门的是县委书记,他也伸出手扶着老支书,走近门口,老支书站下了,季副部长站起来,他也没动脚步,两人四目对着,足足有一两分钟,老支书挣脱了扶着他的人,季副部长移开面前的椅子,我们没看清两人是怎么抱在一起的,就听老支书像喊着一样:指导员,我是小万啊!季副部长喊的是:连长,我是王生!两人抱着互相拍打着脊背,呼喊着对方的名字,很长时间谁也不松手,我们和县委书记站着,看着,都是泪流满面,这种场面,这里的哭声,惊动了宾馆的服务员,楼道里站满了人,有也是流出了眼泪!过了好大功夫,县委书记到头鼓起掌来,整个楼道掌声雷鸣,季部长和老支书松开拥抱,两人牵着手出屋,和大家一起鼓掌……

当年的小万,现在老支书万凤山受到人们的爱戴,他经常给孩子们讲抗联,讲为赶走日本侵略者那流血牺牲的斗争岁月,他常说:孩子们,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老人说:他无所求!他所做的一切心里想的是逝去的战友,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