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真定争夺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发生了“安史之乱”。雄踞滹沱河流域的常山郡(治真定),北控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幽燕,以其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成为唐朝王师和叛军千方百计争夺的地区,在这一带演绎了长达七八年的拉锯战。


  颜杲卿常山抗叛军
  颜杲卿(691—756年)字昕,祖籍琅琊临沂,生于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与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同为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的后代。颜杲卿自幼识书达理,矢志报国。唐开元中(713—742年)出任魏州录事参军,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天宝中,任范阳(今北京)户曹参军,后升营田判官。此时,安禄山是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他对安禄山的反心有所察觉,安禄山惟恐他会识破自己的野心,便以提拔为名,派颜杲卿前往真定,任常山太守。
  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八日,调集15万人马,号称20万,挥师南下。这时,天下承平岁久,百姓不识兵革。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速,十日间,于十一月十九日到达博陵(今定州)南,即派其将、他的干儿子安忠志带精兵抢守土门关(井陉口)。之后,安禄山到藁城,颜杲卿力量薄弱不能抗拒,就和长史袁履谦前往迎接。安禄山知道真定是心腹之地,一定要牢牢控制住。他一方面对颜杲卿利诱拉拢,封官许愿,又赠给颜杲卿紫衣金印。另一方面,他又对颜杲卿不放心,将杲卿的幼子、幼孙作为人质裹挟而去,胁迫颜杲卿就范。在军事部署上,派叛将李钦凑率5000精兵增守土门关,以防王师西来,断其后路。自认安排妥当,而后,渡过滹沱河,向南杀去。
  颜杲卿在返回真定城途中,指着身穿的安禄山所赠的衣服,对袁履谦说:“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袁履谦明白他的心思。等安禄山叛军过后,颜杲卿立刻暗召袁履谦、真定令贾琛和内丘令张通幽等人,共谋讨贼大计。叛军南去,范阳空虚。留守的节度副使贾循素有报国之志,若能相约起兵,里应外合,剿了安禄山老巢,杀其朋党、断其后援,必能致其于死地。
  计议后,颜杲卿当夜只身飞奔范阳,与贾循密谋。同时,又派长子颜泉明快马奔太原,约太原尹王承业作为外应。不料有内奸泄密,贾循未及起兵,惨遭安禄山死党韩朝阳杀害。
  这时,叛军已过黄河,直趋东都洛阳。平原太守颜真卿率众杀了叛将段子光等人,派人投书常山,约颜杲卿协同行动,以倚角之势,切断叛军后路。
  颜杲卿遣人飞奔土门,托言奉安禄山之命,传李钦凑率众火速至郡府接受犒赏。到黄昏时,李钦凑一行来到,颜杲卿派袁履谦、参军冯虔等用酒肉妓乐招待,把一干人灌醉,然后动手,当场砍掉李钦凑的脑袋,生擒其全部党羽,第二日一起处决,投尸滹沱河中,驱散井陉关的兵众,打通了西去的通道。
  这时,安禄山已占领洛阳,为准备西进关中,派部将高邈回范阳搬兵催粮。高邈马不停蹄地赶到藁城,藁城尉崔安石、参军冯虔等人按颜杲卿事先的安排,设宴将其灌醉,打入木笼囚车。正巧,叛将何千年也从赵郡(今赵县)赶往藁城,迎送高邈,结果也落入网中,一并押往真定。
  这时,安禄山命其将张献诚率五郡团练兵围攻饶阳。何千年为了活命,对颜杲卿说:“现在太守欲为朝廷尽力,应当善始善终。常山郡招募的都是乌合之众,难以临敌迎战,宜避其锋芒,深沟高垒,坚守城池,等朔方军至,合力齐进,并传檄赵郡、魏郡,一齐动手,断燕蓟后援,其就会被生擒。现在应当放出风,说‘李光弼率领步骑1万人出井陉关’。再派人对张献诚说:‘足下所统领的多是团练之人,没有坚甲利兵,能抵挡得了山西的劲兵?’张献诚必然撤围饶阳而逃走。”
  颜杲卿采用了何千年的计策,果然张献诚撤围逃走,其团练兵一哄而散。颜杲卿一面派人入饶阳城慰劳将士,一面传檄各郡县,声称王师东下井陉,马上就到,先平息河北的叛乱。为了让人信以为真,他又派部将郭仲邕率百余名骑兵,拖着柴草在土门关外来回飞驰,扬起烟尘,并令土门将士摇旗擂鼓,假称王师先锋已到。这一招果然见效,极大地鼓舞了河北军民的斗争意志,各州、郡军民纷纷响应,杀掉安禄山的部将和安禄山委派的刺史、太守,传首真定。数日内,有15郡归顺朝廷,与常山、平原配合行动,打击了安禄山的后方势力。
       颜杲卿遣长子颜泉明和内丘令张通幽押送俘虏和李钦凑首级进京。途经太原,王承业想贪颜之功为己有,一面劝泉明返回常山,一面暗中指使部将翟乔到路上劫杀,并以重金收买张通幽,另写一份奏折入京,谎报战功。幸而翟乔敬仰颜氏父子的堂堂正气,使泉明幸免于难。而王承业却通过张通幽之手,用一张假报功表,欺骗了玄宗皇帝,被加封为大将军。
  安禄山已攻占了洛阳,正统兵进攻潼关,听说常山起兵,立即派史思明率平卢步骑数万人,渡黄河火速北上,并下令驻守怀州(今河南沁阳)的蔡希德也率兵万余直扑常山。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初六,数万叛军兵临真定城下,颜杲卿面对强敌,一面组织军民利用城防打退叛军的屡次进攻,一面派人深夜出城,向太原王承业告急,请求外援。不料王承业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保存个人实力,拒绝出兵救援。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军的艰苦条件下,颜杲卿、袁履谦等将领身先士卒,奋勇抗敌。真定令贾琛、参军冯虔等几百名将士先后阵亡,颜杲卿也中箭负伤。正月初九,史思明攻破北门,冲入城内。颜杲卿率众浴血奋战,但终因力量悬殊,大批将士及家眷被俘,城中军民万余人惨遭屠杀,横尸塞路,血流成河。
  史思明用宝剑按住颜杲卿次子季明的脖子,威逼颜杲卿投降,并让他制止河北各郡县的抵抗。颜杲卿咬牙不答,颜季明坚贞不屈,大骂贼酋。史思明恼羞成怒,将季明残酷杀害。并把颜杲卿、袁履谦等押往洛阳。
  安禄山下令把颜、袁等人捆在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上,恶狠狠地说:“朕曾赠尔等官服,封官晋爵。尔等为何反与朕来作对!”颜杲卿义正词严地对答:“我等身为大唐忠臣,为国除奸乃是本份,怎能贪小惠而失忠义,容你这营州羯贼(安禄山为营州羯族人)叛国造反,涂炭黎民!”穷凶极恶的安禄山被骂得恼羞成怒,亲手割下颜杲卿的舌头,并令刽子手把颜杲卿的幼孙颜诞、侄儿颜诩、幼子颜询和袁履谦等人的手足砍掉,割肉刮骨。颜杲卿视死如归,痛斥贼酋,最后被凌迟致死,时年65岁。一同殉难的颜氏族人有30余名,洛阳百姓见了,无不为之垂泪涕零。
  颜杲卿、袁履谦等爱国志士抗击安史叛军的壮举,虽然失败了,但有力地打击了安禄山在河北的势力,延缓了叛军入陕的时间,为后来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平息安史之乱创造了条件。他们的爱国浩气,永远值得称颂。

      两年后,颜真卿反攻,收复常山,寻找到侄子颜季明的尸骸,悲家国之痛,写下了感人的“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_副本.jpg 

                                         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师东征讨叛军
  就这样,常山郡被叛军占据,河北大部分郡县也失守。只有饶阳太守卢全诚单独固守不降。朝廷闻讯,即派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部东进征讨。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天宝十三年(574年)任天德军军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禄山攻占了东都洛阳后,唐玄宗任命他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并命他率军东征。郭子仪迅即率军出单于府(内蒙和林格尔北),收编了静边军,杀叛将周万项,又于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进而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开通了东陉(今山西代县东),为官军进军河北扫清了道路,因功加官御史大夫。
  这时,郭子仪举荐李光弼出任河东节度使,又加任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等职。

      李光弼也是一员战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天宝五年(746年)任河西节度兵马使、赤水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进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获新的任命后,即于至德元年(756年)二月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及太原弓弩手3000人东出井陉。因常山郡是河北的军事要地,其“地控燕、蓟,路通河、洛”,西有井陉之险,是叛军南北的咽喉之地。所以李光弼第一战,就是收复常山郡。
      李光弼率军进至常山,郡内团练兵(地方部队)立即响应,捆绑叛将安思义出降。李光弼进驻真定城,深切悼念颜杲卿、袁履谦等爱国志士,抚恤英烈家眷,释放被叛军关押的爱国人士。

       李光弼初来乍到,军情不明,就做叛将安思义的工作, 对安思义说:“你知道你犯得是死罪吗?”安思义无言可对。 李光弼说:“你行伍已久,看看我们这些人,能敌过史思明吗?请为我出谋划策怎么样?你的计策可取,就免你不死。”安思义就对李光弼说:“大夫率军远途而来,兵马疲惫,突然遭遇大敌,恐怕不容易抵挡;不如移军入城,早作防御准备,先分析预料胜负,然后出兵。胡骑虽精锐,但不能持重,一旦不能获胜,就会气沮心离,到那时就可图矣。史思明现在饶阳,离此不足二百里,昨天已传书过去,估计其先锋明日早晨必至,而大军随后就到,不可不留意啊。”李光弼听了觉得他言之有理,很高兴,就为他解绑,遂即将军队开进真定城中待敌。
  这时,史思明正围攻饶阳,闻报常山失守,立刻停止围攻饶阳,迅速率大军赶来。第二天黎明,先头骑兵即奔至常山城下,史思明也随后赶到,共有二万多骑兵,兵临城下。李光弼命五千名步兵自东城门出战,叛军却堵住城门不肯后退,唐军不得出。李光弼遂命五百弓弩手从城上一齐发箭,叛军才稍稍后退。李光弼当即派出一千名弓弩手出城,分为四队,相继发箭,叛军抵挡不住,退于道北。李光弼出兵5000人,抢占道南,在滹沱河岸边布阵。叛军骑兵数次扑上来搏战,遭到官军射杀,一半人马中箭,不得不后退,以待步兵来援。
      这时,有村民报告,叛军5000步兵从饶阳赶来,一昼夜急行军170里,已到九门南逢壁,正在休息。李光弼派步兵和骑兵各2000,偃旗息鼓,顺滹沱河悄悄进发。赶到逢壁,叛军正在开饭。官军纵兵掩杀,叛军被全部歼灭。

  史思明听到援军被歼,气势顿失,退入九门。这时常山所属九县,7个县归附官军,而九门、藁城为叛军所占。
  李光弼和叛军史思明在滹沱河一线相拒40余日。史思明派兵断绝常山粮道,城中马草匮乏。李光弼组织500辆车到石邑抢运饲草,驭车者披甲,再由弓弩手千人围护,叛军不能抢夺。叛将蔡希德围攻石邑。李光弼迅即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领兵出井陉,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共有步骑10余万。于是,官军和叛军在九门城南展开战斗,史思明大败,收拢余部退往赵郡,蔡希德奔逃钜鹿。史思明又从赵郡逃往博陵。其时,河朔民众苦于叛军的残暴,都屯聚在一起,多者2万人,少者也有万人,各自为营抗拒叛军。当郭子仪李光弼率官军至,都争相效力。官军攻打赵郡,只一日守城叛军就投降,俘虏叛军4000多人,全部释放。李光弼进围博陵,十天没有攻破,引军退回真定。
  史思明收散卒数万尾随其后。郭子仪与李光弼选骁骑轮番挑战,持续了三天,弄得叛军人困马乏,迫使史思明退军,官军又乘机追杀,于沙河大败叛军。
  这时,安禄山使蔡希德率步骑2万北上增援史思明,又使牛廷玠从范阳等郡发兵万余人增援。思明军又增至5万余人,叛军一时声势大振,遂鼓噪而来。
  此时,官军进发到恒阳(今曲阳),叛军尾随而来。李光弼与郭子仪一面“深沟高垒”坚守,一面又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袭扰,叛军日夜不得休息。数日之后,叛军锐气尽挫,郭子仪遂与李光弼抓住战机出军,与叛军在嘉山决战,大破叛军,斩首4万级,俘虏千余人。在混战中,史思明跌下战马,丢失了头盔与靴子,露出发髻,光着脚,拿着折断的半截枪,至日暮才狼狈逃回军营。他感到军营难以坚守,遂弃营逃往博陵,李光弼随即包围了博陵。
  李光弼、郭子仪在滹沱河一线抗击叛军,沉重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河北军民的抗敌斗争,河北的十几个郡一齐动手斩杀叛贼守,迎接王师,官军声威大振。叛军从范阳至洛阳的通路再次断绝,其家在范阳的将士,无不动摇。安禄山大惧,议决放弃洛阳,还奔范阳。
  这时,叛军西面受阻,南进不得,形势有利于官军。郭子仪与李光弼上奏玄宗,请引兵北取范阳,直捣安禄山巢穴,捕获叛党头目妻子作人质,逼其就范,叛军必然内乱。但是由于玄宗的昏庸,错误地决定守潼关的官军出关作战,致使20万大军一战而瓦解,潼关失守,玄宗逃往成都,西京长安随之沦陷。
  整个形势急转直下,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撤兵西守井陉,以阻止叛军西进河东。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复失地。李光弼奉命率军会师灵武。接着,肃宗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唐称太原为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率5000人开赴太原。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叛军再次攻占了饶阳、赵郡、常山数郡,河北全境落入叛军之手。这时叛将史思明从博陵,蔡希德从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阶自范阳,四路军马计十几万人,同时向太原进发,企图在攻克太原后,长驱直入,以攻占唐西北重地。李光弼的唐军不满万人,却以一当十,同十余万叛军巧妙周旋了五十多天,歼灭叛军7万多人,以少胜多,转弱为强,成功地坚守太原,不仅守住了河东的这座军事、政治要地,而且打破了叛军进犯西北的军事计划,有效地保护了唐肃宗在西北的大本营,并从容组织力量平定安史之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