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石家庄市原司法局局长张双全先生告诉我,由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素辉创作的《给流浪儿童一个家》已经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推荐参加“第八届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评选。这部作品我虽然没有看过,但是我相信,这部书一定是写的非常感人的。

由杨素辉主席这部书的出版,不由得使我回忆起我对石家庄市少保中心的采访经历。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是我国第一个由市级司法部门成立的对流浪儿童进行保护教育的机构。这个中心在国内很有影响。我在石家庄日报任记者期间,曾经多次到那里采访,在2002年10月12日《石家庄日报》二版以整版的篇幅发表我写的“用爱心与责任培育干渴的花朵”一文,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至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次深入心境,倾注真情采访的结果。

2002年 9月23日,报社有关领导安排我对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进行一次重点采访报道。如何写好此文?从何下手去写?我頗费了一番脑筋。因为,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在国内属于首创,建立这个中心,列入了当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百姓办的33件实事之一。自2002年3月该中心落成以后,这个中心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央及地方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追踪报道。我的文章如果采访不深入,搞不好就会写不出新意,落入俗套。此时,恰好国庆节临近,我想,在国庆节期间,中心肯定会有一些活动,以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为重点,从最新发生的事件写起,一定会有收获。于是,在9月30日至10月1日,我在石家庄少保中心有关老师的配合下,连续两天在少保中心采访,和少保中心的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在中心,先后与有关负责人、生活老师及十几个孩子交谈,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和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刚刚被从精英中学接回来过节的小刚,是公认的表现最好的学员。他在10岁时,被亲生父亲赶出家而走上流浪之路。在流浪中,他受过大人的欺骗,挨过别人的毒打,也曾到废品收购站偷出废品再反卖给收购站。他恨自己的父亲,认为这个世界很不公平,社会“很险恶”。经过少保中心教师的耐心教育,他进步很快,并被河北精英中学免费录取,在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变得阳光开朗也改变了对社会的偏见。我征得他的同意,翻阅了他的日记以及他与自己老师的通信,从这一封封充满深情的信和日记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变化。

在9月7日的日记中,小刚写道:“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因为进入了精英学校,也是一个使我难过的一天,因为我离开了关心我爱我的周老师,离开了温暖的家——少保中心。我流下难得的眼泪,就像一个孩子离开妈妈,敬爱的周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好好学习,一边说着一边流泪。 我的眼泪又来了,我知道,她已经在我心里扎了根。以前,我认为这个社会很险恶,现在,我感到了温暖。”

小刚在日记中多次提到的周老师名叫周云彩,她从22岁起就在劳教所工作,已经50岁了,少保中心成立时,她被选来做学生的生活老师。周老师对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了如指掌。她对这些孩子很有感情,谈着谈着竟掉下泪来。她说,少保中心不是劳教所,也不是少教所,虽然不少孩子都在流浪中有一些问题,养成不少恶习,但仍以保护和教育为主。这里的每一个老师都有一张“婆婆嘴”,为了帮助孩子们改正恶习,他们一天不知要费多少口舌。

这些曾经在社会流浪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的经历,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刚开始采访他们时,他们个个都非常拘束,站的笔直。问一句,答一句。我想,这样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是不会采访出真正有用的东西的,于是,我就让他们坐在我身边,像一个长者一样以一种关心体贴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很快,孩子们便无约无束地与我交流起来。说出了很多隐藏在他们心里的秘密。

越采访,我觉得应该为这里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当看到图书馆里有不少书是社会损赠的图书时,我便想起自己的儿子在上初中时有不少书和杂志,于是当晚回到家,连夜整理找出了80余本图书,其中有中学课本、有科幻小说、杂志等,在国庆节这天我作为一件节日礼物送给了那些孩子们。

很快,我便与孩子们“混”熟了,特别是在国庆节那天中午,我同孩子们一起在食堂吃午饭时,很多同学来到我的桌前,以饮料代酒向我致敬,有的孩子还把菜夹到我的碗里,令我很感动,深深感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爱。

那天,我还当起了老师亲自调解两个孩子打架。被打的是我刚刚采访过的一个孩子,联欢会上,他演的小主角十分投入,使在座的人都流出了泪水。这位孩子个头不高,脸上却横七竖八地布满伤痕,他在社会上流浪的经历也很曲折,但养成的爱打架的不良习惯也很突出。9月30日下午,他因为一件小事就和另一个孩子“单挑”,(单独较量)结果,自己的眼被打得肿得像桃子一样。在吃饭时,我看见他的眼肿成一条缝,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如实地把打架经过告诉了我。并说,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俩已经认识了错误。我把另一个孩子也叫了来,对他们打架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把他俩拉到一起,两个人又和好了。这件事也使我认识到,对这些流浪孩子进行思想和行为矫正,是一件艰苦细致而又长期的过程。

从石家庄少保中心回到家中,我连夜写出《用爱心与责任培育干渴的花朵》长篇纪实通讯,2002年10月2日《石家庄日报》二版以整版的篇幅发表。

这篇采访实录,选择国庆节前后的5个时间点进行集中描述:

1、2002年9月30日9时,在石家庄精英中学读书的小健被接回到中心;

2、9月30日10时,石家庄少保中心迎国庆联欢会;

3、9月30日12时,石家庄少保中心庆国庆聚餐;

4、9月30日14时,石家庄市的“双休日父母”志愿者接孩子回家过节;

5、2002年10月1日早上8时,石家庄少保中心升国旗仪式。

我以这五个特殊的时间点发生的故事以及人物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党和政府对流浪孩子关怀教育以及这些孩子在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学习进步获得新生的历程。

如今,距离我那次到少保中心的采访已经过去19年了,我采访过的那些孩子都已经是长大成人了,据说,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有的结婚成家做了父母。我相信,在石家庄少保中心的那一段经历,一定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难忘的记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