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的一个清晨,我刚打开手机,一条腾讯军事新闻“解放军实兵演习 26分钟架起横跨长江千米钢铁浮桥”赫然跃入我的眼帘,并配有实拍的图片。时隔一年,我还清晰的记得报道是这样写的:“2016年8月29日上午,‘长江—2016’渡江工程保障实兵演习在长江某水域举行。这是时隔33年,中部战区陆军舟桥旅再次架通长江主航道。上午9时25分,随着旅长曾从华一声令下,只见隐蔽在长江两岸的新型舟桥迅速前出,一节节舟桥像‘变形金刚’在江面组合……9时51分40秒,一座全长1150米的钢铁浮桥飞架长江两岸,天堑变通途。全程仅耗时26分40秒。”

  看完这条新闻,我心潮澎湃,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家住淮河岸边的那个时代。从此,就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那时,我们家乡有一支陆军舟桥部队,总部在安徽的蚌埠,只有一个团在我们那里驻扎,部队的番号我还清晰地记得是“83453”。“水上搭浮桥”是舟桥旅部队训练的主要科目,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担负渡河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就在我家门前的淮河里,整齐得停泊着一艘艘钢铁大船,岸上整齐地摆放着桥板和架桥用的其它器材。每当我们上学时,经常会遇到解放军叔叔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唱着嘹亮的军歌与我们擦肩而过。我知道,他们是奔赴我家门前训练场的,每次擦肩而过,我都会向那些满身橄榄绿的兵叔叔投去敬慕的一瞥。

  到了星期天,我家门前可热闹了。十里八乡的人们有空就带着孩子来看舟桥部队训练。门前的台阶上,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都有。

  休息时,军人们按照有序的队形席地而坐,有时领导在前面打着拍子,他们唱着军歌,看是悠闲;可军哨声一响,他们的动作像弹簧一样得反弹,各负其责,各奔自己的岗位,扎桩的扎桩,搭架的搭架,铺板的铺板,河里的铁船在一节一节的拼接成门桥(铁船链接起来,上面铺上桥板叫门桥),螺丝帽在他们手里飞速的旋转,顷刻间一座延伸到河里的码头与水中门桥稳稳得相接,真的像“变形金刚”在水面上飞快组合,不一会儿一座钢铁浮桥飞架淮河两岸,天堑变通途。还有,需长途水运的,汽艇拖着载着军需品的门桥可在辽阔的水面上乘风破浪、任意驰骋到达目的地。因而构筑浮桥渡场、门桥渡场,保障部队快速通过江河障碍,是舟桥兵(舟桥部队)职责。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露天的训练场,就是舟桥部队的战士们的工作室。天再热,他们也要和那晒的烫人铁船、铁板、铁钢架打交道;天再冷,他们都要搬着那笨重的铁家伙到刺骨的河水里去架桥。夏天,汗水湿透了衣背;寒天,河水没过了裤腿。有时还看到那铁舟与桥板相撞,那可真是铁老虎啊!有的战士们手指被夹掉,有的腿被撞伤的,有的脚被砸伤的……。每当看到这一幕,奶奶总会悄悄地流泪,嘴里喃喃地说:“有儿不当兵,当兵受苦心,谁家的父母看到孩子这样不疼啊!”。“国家需要他们啊!没国家,哪小家?”爸也总是这样安慰着奶奶……。

  那身被汗水和河水清透变了色的橄榄绿,早已在我幼小的心里成为一道永不磨灭的风景。

  在我家门前训练那支部队,后来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电影里,我看见舟桥部队在强度奇穷河时,眨眼之间一桥飞架两岸。那个快啊!我终于明白了“兵贵神速”的含义。我心里狂喜,好像他们就是我家门前那支舟桥部队,好像我也在里面。那种“心在跳,情在烧的感觉”,让我感到无比荣耀。

  正如新闻所说,舟桥部队还时常奋战在抗洪一线,为抗洪抢险立下赫赫战功。那时我们那里的舟桥部队——八连,是我们村的挂钩连。我记不清是哪一年午收季节的时候闹水灾。“大连湖”是我们村的滩淤“领土”,滩淤土地很肥,庄稼长得很好,那时没有收割机,全是人工手割的。连续暴雨,河水涨得很快,眼看到嘴的麦子要被大水吞没。当时父亲是村里负责的,正焦急万分的时候,八连伸出援助之手,全体官兵出动。汽艇拖着门桥,门桥上载着军人和百姓奔赴大连湖涝区抢收麦子,军民齐心协力奋战一天一夜。第二天我们醒来,只见汽艇拖着门桥,门桥载满了黄灿灿的麦把,仿佛从天河中驶来,孩子们雀跃着,老人们却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国家的需要,部队的需要,驻军部队走了;但是他们爱民的事迹和军民鱼水的情感却永远留存在百姓的心中。也根植在我的心里,直到永远,让人越发怀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