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重阳,今又至。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何为“重阳”?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 所以“重阳节”又有“重九节”之称。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菊花芬芳。历来人们都喜欢选择在重阳节这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来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之一,因而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汉代,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汉代汝南人桓景有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故事。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

  东晋时,还有一个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年过重阳节,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山顶摆宴,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参军孟嘉也在其中。孟嘉才思敏捷、不拘小节为人正直。席间一阵山风吹过,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无不惊佩其才华才华出众,气质不凡。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处龙山上还有著名的落帽台遗迹。后人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龙山落帽”等来形容人才思敏捷、气度恢宏,临乱不惊。“孟嘉落帽”也成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诗仙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七律《九日》和《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南宋,据《武林旧事》记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而近现代人,既继承了古人登高的优良传统,又把登高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有益活动。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有益健康。

  重阳赏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魏紫姚黄,清芳幽香,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相传晋代诗人陶渊明是一位菊迷。他在隐居时经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常对菊自语:“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唐朝,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寥寥数语,把重阳在农家友人赏菊那种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到宋代,赏菊成为一时盛举。当时,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黎民百姓,都要赏玩菊花。文人士子们还举办社交宴乐性的菊花会,赏菊吟诗。不过,其中规模最大,气势最盛的当数宫廷赏菊。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借重阳赏菊,抒发自己的内心凄凉情怀;但也不乏有赞菊之意。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在《咏菊》中写道:“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更是赞赏了菊花不择环境,独舞秋风的品质。清 ,秋瑾《菊》:“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 《采桑子》中也写道重阳赏菊时的情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从古到今,重阳登高、赏菊习俗源远流传,诗词歌赋的记载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组织老年人活动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有登高、赏菊过重阳的欢聚,又派生出吃糕和饮菊花酒的习俗。饮菊花酒有可以令人长寿之说。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阳佳节,在登高赏菊之余,饮上一杯甘甜、健身的菊花酒,会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吧。年年重阳,今又至。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年轻人崇尚先辈,爱惜身边的老人,更加尊老、爱老和身边老年亲人一起共度夕阳红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