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麦浇春水的时候了,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展现在眼前。                       对于出生在农村里的人来说,谁都知道,每年的立冬一过农民们都会给地里的麦苗压冻水。(压冻水就是冬季前给麦苗浇一次水)据说,冬季前浇一次冻水,有利于小麦的分蘖,预防冻害死苗,所以浇冻水是保证小麦第二年能够高产的重要管理。去年十一月的一天,我一回到老家,正赶上哥哥一家在地里给小麦浇冻水呢。我立足未稳,就急匆匆地赶往地里。望着垄沟里的清水淙淙地流着,有时还会溅起一个个很小的浪花!哥哥不时地用铁锨,将一个个畦口挖开,清清的井水就哗啦啦啦地流进了一畦一畦的麦田里。只几分钟功夫,一个畦子就灌满了水。接着,哥哥又挖开另一个畦子-------此情此景,一下子又把我带回到童年时浇地改畦子的那段别样的青春过往------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无极县的东北套一带,属于平原地带。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最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等农作物。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所有制,各家各户都是靠挣工分分红。我所在的生产队共有500亩耕地,大多种植小麦、玉米和红薯。这些农作物隔三差五都需要用水灌溉。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农业的命脉,人间万物一刻也离不开水。我十三岁那年,为了给家里多挣些工分,常常是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参加生产里的一些劳动。记忆中,我先后经历了生产队里人摇辘轳浇地,人和牲口拉水车浇地、柴油机带水泵浇地,电动机浇地等。1968年,当时我十岁。那时生产队里穷的叮当响,没有柴油机,更没有电动机,给农作物浇地只能用辘轳打水灌溉。那天,生产队长派了三名青壮劳力轮流摇辘轳,我便负责改畦子。你看!三个青年小伙儿子轮流上阵摇辘轳!只见他们一把拽住井绳,将柳罐快速系到井底儿,灌满水后再一圈一圈地将柳罐提上井池,清清的井水便流入垄沟,一罐又一罐、一浪又一浪,罐罐水滋润着麦田,罐罐水浇灌着农家人的希望。虽然三个小伙子累得满头大汗,但一天下来,也没有浇上几亩地。对于改畦子的我来说,那是最轻松不过了。于是第二天,我便带上自己最喜爱的书籍,一边改畦子,一边看书。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从书本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从这以后,每每生产队里浇地,我都会主动找到队长“请缨”改畦子。因为这样可以做到劳动、读书两不误。我利用改畦子的机会,读了很多书,什么小说,民间故事、哲学、历史、文学,什么样的书都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我都看了一到两遍。书中的许多精彩故事情节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于是,每每劳动间隙,我就把大家集中起来,给他们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讲景阳冈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听着我绘声绘色的讲解,人们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劳动的疲劳也在我的讲解中消失的无踪无影。我感到,我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社员们带去快乐,心里有说不完的高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队里的劳动工具也逐步得到了一些改善。这不!为了提高劳动效益,我们生产队浇地由原来的人摇辘轳改为人拉水车,牲口拉水车浇地了。后来,又改成用柴油机、电动机带动水泵浇地了,不仅减轻了社员们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记忆中,浇地改畦子最怕的是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了。这不,一过完春节,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这时节,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沉睡了一冬的小麦开始返青,自然界里的一些野菜也从泥土中探出脑袋,舒展开身子。放眼望去,整个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这时候,干渴了一冬天的小麦急需用水灌溉。每天早上,当生产队里上工的大钟一响,我就一骨碌从土炕上爬起来,一溜小跑赶到生产队部领活儿。受领给小麦浇水的任务后,我就带上铁锨,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拉上柴油机来到麦田里。由于初春的早上,天气还很寒冷,柴油机因发凉很难启动。每次开机前必须用一块在柴油里浸湿了的布条,用火点燃后,放在柴油机的吸气管上吸火,再摇柴油机。随着突突突的声响,水泵里的水就哗哗哗地流了出来。这时,我就拿起铁锨改畦子去了。由于第一次浇水,原来的垄沟里杂物很多,加之多处漏水,垄沟里的水到处跑漏,我改开一个畦口后,还得查看垄沟,每次都的把裤管弄的湿辘辘的,两脚经常是连水带泥,冻得钻心得疼。记得有一次,我和大哥哥海娃一起浇小麦,他负责看垄沟,我负责改畦子。当水泵抽出水后,海娃就躲到一边休息去了,我在地头上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水流过来。于是,我赶紧扛起铁锨,顺着垄沟查看,结果这条龙沟里跑了三、四个大口了,本来一个上午就能浇完的地,却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不用想,我俩被生产队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海娃还被扣了四分工分,我被扣了三分。尽管我心里有委屈,但我还是忍了下来。并暗暗发誓,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从此,每当我受领改畦子的任务后,首先是用铁掀把垄沟铲一遍,该培土的培土,该堵口子的堵口子,确保垄沟畅通无阻。垄沟里的水畅通了,改畦子不仅省劲儿了,还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我这种极端负责的劳动态度,多次受到生产队长的表扬,还得到了父母的肯定。每次听到表扬,我心里总是喜滋滋的,尽管劳动很苦很累,但我觉得很快乐,也很幸福!

  夏天到了,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小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都烫得冒烟。特别是在一人深的棒子地里改畦子,(我们老家将玉米称为棒子)那滋味可真难熬的了。中午时分,烈日当头,气温高达38,9度,在密不透风的棒子地里就像一个大蒸笼,热的人喘不过气来。衣服湿透了,脸上的汗珠子一个劲地直往下掉,只好用垄沟里的水洗脸消暑。更难忍的是边追肥边浇地,随着化肥的蒸发,蛰的人眼睛都睁不开!好在这时用水清洗一下,眼睛才慢慢睁开。一天下来,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一回,中午时分,我一个人在棒子地里改畦子,实在热得没法了,我就耍了一个小聪明,一连改开了十几个畦口,然后,就便躲到一个树荫下凉快去了。结果有的畦子灌得满满的,有的畦子一点水都没有“喝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一直在责怪自己,责怪自己的自私,责怪自己的懒惰,责怪自己的不负责任。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我立马脱掉鞋子踩进泥水中,用铁锨挖、垫、泼等方法才弥补了“过失”。直到保质保量完成了浇地改畦子任务,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大家知道,在农忙节季,生产队里熬夜干活是经常事儿。我永远忘不了十五岁那年,晚上在棒子地里浇地改畦子的情景。这一幕,直到今天想起来依然是不寒而栗,惊恐万状。记得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大哥哥军山、大姐姐彩娟、小芬在村北的棒子地里改畦子。那晚共有两条垄沟,每条垄沟两人。我和大姐姐彩娟为一组,因地头太长,(从北头到南头相距一华里)彩娟负责看垄沟,我负责改畦子。当浇地改畦子到半夜时,便起了大风,呼呼呼的大风把棒子叶子吹得哗哗哗地响个不停。这时,天空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拿着铁锨。时不时地查看畦子里的水是否灌满了。当我提着马灯到畦子的东面时,透过微弱的灯光,我似乎看到一个人在我面前一个劲儿地晃动!顿时吓得我说不出话来。我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大喊:救命啊!我看到鬼了------话还没说完,我就丢掉马灯,扔掉铁锨,不顾一切地往柴油机的方向跑去。听到我的呼救后,其他三个人迅速跑过来查看究竟。也许是我的喊声把“鬼”给吓跑了。三个人查看了好久,也没有看到“鬼”的影子。我似乎被那“人影”吓破了胆儿,从此再也不敢利用晚上时间在棒子地里改畦子了。即便是白天在棒子地里改畦子,我也要有人作伴才行。

  1978年3月,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应征报名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打这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干过浇地改畦子的农活儿了。即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口,我也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劳动了,但那多段劳动的过往却永远驻留在我的心里。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美好的记忆如同光彩夺目的珍珠那般,无论时间流逝了多久,都磨不掉它应有的光泽。是啊!童年时,那用辘轳浇地、用水车浇地、柴油机浇地改畦子的情景,早已成为我儿时记忆中的一段过往,我会将它凝聚成一瓣心香,雕刻在我美好的回忆里,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家和国盛万事兴,科技发展攀高峰,农村实现机械化,百姓劳动一身轻,幸福生活万年长,感谢政府感谢党。我知道,尽管当下的农村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人们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但是,给农作物浇地,改畦子这一传统劳动工序依然在一代又一代劳动者身上传承者。只是,现在浇地比过去浇地轻松多了,效率也翻几倍了。你看!那一个个百姓脸上绽放的幸福微笑就是最好的佐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