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在家读书是我最快乐的事儿,今天读台湾美学大家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时,对书中这样一段话很感兴趣。

“《世说新语》里面记录王导后来做到宰相,永嘉之乱逃难,别人问起他家里那么多的珍宝,到底带了什么。他哈哈一笑,从袖子里拿出来一卷书法,就是钟繇的《宣示表》。他告诉后代说,我逃难的时候什么都忘了拿,就拿了一卷书法。后来这个家族出了很多大书法家。在他心目中文化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权力一下子就空了。这里讲的王、谢二族,就是王导、谢安这两家后来出来的子弟,他们都是特别优秀的,人品特别好,文化特别高。”

这位王导其实就是王羲之的堂叔。正因为在西晋灭亡之际,堂叔王导在逃难的危急时刻,没拿珍宝,而将钟繇的《宣示表》藏于衣袖,才有了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大书家。应该说,王导是非常聪明的,他当时如果拿的是珍宝,他的家族非但出不了大书法家,还很可能出一些败家子。王导因为认识到了“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他才选择了拿书法。要知道,书法艺术非常独特,中国文化的传统,以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全能在书法中找到。王导家族的子弟通过习练书法,不仅把书法艺术学到了手,而且把文化传统和精神传承下来了。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归堆”,“一窝一窝的”。媒体经常有一家兄弟、姊妹几个都考上大学的报道。在我老家不远有一个村子,早年曾经出过一个博士,结果这个村子后来走出不少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家家子弟都以这个博士为榜样。说到底,这里面有一个风气的问题。一个家族、一个村子有学习的好风气,那么这个家族的子弟和这个村子的子弟就都往学习上摽劲。我们常讲的“书香门第”,其实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门风”。上一代的人以读书为本,下一代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现在不缺钱,而缺“书香门第”。

记得有人说过,培养一个绅士得需要三代。我理解,从第一代开始就得打个好基础,就得有一个好的文化传承。前一段时间,网上热议“富二代”现象,实在说,“富二代”问题的根源在“富一代”。这些“富一代”有多少是读书人?他们除了给子女留下豪宅、豪车和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之外,还能留下什么?靠这样的“富一代”、“富二代”,怎么能培养出绅士呢?

正如一位学者说,如果社会资本积累不够,文化能力不强,伦理没充分地展现,精神价值荡然无存,即使在经济建设各方面有短期的富强,取得突出的成就,但前景是值得忧虑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