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没事儿愿意看点古文,今天看了《古文观止》中的《叔向贺贫》,10多年前我看过这篇文章,当时只是觉得好,没多想。这次看过之后,感觉很有意思,对我们今天的人们真有些警醒的作用。

  《叔向贺贫》一文,出自《国语》,是晋国大夫叔向劝谏执政官韩宣子的记录,历代文人、政客都非常推崇这篇文章。不知大家对叔向贺贫的故事作何感想,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东西,给我们很多警醒。韩宣子所以苦恼,是因为他虽然做了上卿,可还是“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因为囊中羞涩,没法跟众卿大夫们往来,也就是今天说的进不了上流社会。当了上卿,成了执政者,还是“家贫”,韩宣子忧虑的心情可以理解。叔向非但不替他发愁,不替他想发财的辙,反倒来贺贫,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是叔向的高明之处,是贯通古今、启迪后世的闪光思想。叔向列举昔日栾武子执政时,不但没有一卒的田地,就连宗室都没有备齐祭祀的礼器,这样一个贫穷的栾武子却因为“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得中原诸侯和四方戎、狄都归顺了他。政通人和,没有灾难。他的儿子栾桓子却“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本来应该遭到灾难,只因为老子的好底儿,暂时没显现出来。到了他孙子栾怀子的时候,虽然有了一些改正,但因为桓子的败行劣迹,最终没有逃脱遭难、流亡的下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至于那个郤昭子因恶行而被“尸于朝”的结局,教训更深刻。韩宣子在听完叔向这一番话之后,竟然恭行跪拜叩头大礼,心悦诚服地感谢叔向在关键时刻的指点,使晋国得以保全。

  韩宣子从“忧贫”到“拜稽首焉”的转变,说明他深深的懂得了作为执政者“贫”的好处,懂得了“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对安邦治国的重要意义。我们的祖先的确了不起,那个时候就有这样深刻的眼光,真是高瞻远瞩。今天,我们的国家综合实力强了,执政者们的收入逐年提高,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是,自古以来就有“升官发财”的说法,好像当了官,就应该发财,不发财,当官干什么?“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当官者的一种错误理念。人民网一位网友在《腐败分子失足多源于“不平衡”》一文说:“‘不平衡’屡屡成为腐败分子剖析‘心路历程’时讲述的违法动因”。文章还说:“心里不平衡,皆源于‘比’。有的人比的不是工作水平、贡献大小,而是比权位、比金钱、比享受。这般比法岂能不出事?”的确,有些人就是因为这种理念,这种 “心里不平衡”,总跟人“比权位、比金钱、比享受”,所以,一旦有了权利,有了机会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地捞钱,弄得脑满肠肥还不满足,被揪出来的那些贪官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给党和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

  让人担心的是,老百姓对这些“骄泰奢侈,贪欲无艺”,“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在国中骄横)”的官员,非常气愤,常因此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酿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去年在网上看到一篇《人们仇富又仇官吗?》的文章,该文披露,湖南一地发生一起枪击案,案犯开枪将一经贸公司负责人肖某打死后逃离现场。这是一种很极端的“仇官”行为,影响极坏。中国最怕两级分化严重,最怕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正播放电视剧《毛岸英》,不知大家看了没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吃小米,真是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正因为如此,才唤起千千万万的民众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好好读读《叔向贺贫》等一些古代典籍,从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时刻提醒我们“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以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