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见,七十岁的范景利先生一次就送来了他的四本新书,令人惊叹。(范先生原来是兴平市文化局的局长),而且四本书有小说,有书法,有剧本,有他阅读报刊时古今中外逸闻趣事的搜集集纳。透过这些,让我们也看到了他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兴趣爱好的广泛,从而也就理解了虽已年届古稀,但从精神状态看上去,他却完全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秘密所在。

  关于他厚重的《明心见性》书法集,认识他的时候,就知道他写书法,写于体书法,而且坚持不辍,我个人的感觉是日见精到了。我是一个书法的外行,喜欢写写小楷字,但是不入流,对于写得好的字,只有羡慕。景利先生在书法的同时,还治印。笔墨意趣之间,可以看出他的心性,可以看出他的精神追求。

  关于长篇小说《苏慧》,苏慧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女,也是一个历史人物,当然也有很多的传奇故事。历史小说所以难写,在于你必须遵循基本的历史真实,而又要让一个人生动丰满,你可以杜撰一些细节,但是又不能超出历史的大框架,有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带着镣铐跳舞,而又要跳的好,当然需要非常的功夫。景利先生敢于涉猎这个历史题材,是基于他深厚的历史知识,还有他精到的文笔。我注意到他是用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形式来完成他的这部长篇小说的。每一章前面,都有古体诗,就此而言,现代大多数文人,已经不具备这样的文字功夫和诗词修养,也不具备这样的驾驭能力,这部小说,我觉得是值得一看的,应该也是耐看的。

  关于历史剧本《马嵬驿》,内容是写马嵬驿兵变 ,这个大家都熟悉。也有很多文人用各种文体反映过这段历史,用戏剧表现的也有。记得多年前,似乎就在兴平,观看过类似的戏。范景利的这个剧本,再一次表现了他的古典文学的修养功夫。戏剧曾经是大众文化,很长时间以来,承担着对于普通大众尤其是没有文化的民众高台教化的作用,许多不识字的人,就是通过看戏,知道了历史,明白了善恶,懂得了是非曲直,规范了言行举止。仅就这种戏剧的表现形式而言,现在能够用这种形式反映生活的作家,文人,已经越来越少,戏剧的对白,唱词,比小说要求更高,尤其是唱词,要有诗歌的韵律,要有古文的典雅,还要让人一听就懂的通俗,所以,我觉得,能够写剧本的人,他的古文字,古诗词,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修养,可能要更高。因为唱词中常常会用典,只有用典,才能达到高度浓缩,而要准确用典,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熟悉,对中国历史非常了解才行。现代许多人,仅是把形式搞得像一个剧本,都不容易,范景利先生完成了这个剧本,我以为是值得祝贺的。

  关于《古今中外逸闻趣事》,这本书准确说是他读书时留意搜集整理的各种逸闻趣事,算不上他的创作,只能说是他的整理,搜集。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范景利先生是一个很有心的人,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阅读很广泛的人。我们阅读报刊,也常常会觉得一些事情很有趣,但是,也就是想想而已,很少想到把这些保留下来,集纳起来,然后成书,然后让读者通过这本书,看看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从而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单一。而范景利偏偏就做到了,这是他阅读留心的产物,但因为他的留心,让我们多了一本好看有趣的书,透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范景利平时阅读时的一种状态;遇到好的东西,他就画出来,或者剪存下来,也许,他就有一个这样的剪贴本,久而久之,那些都成了他写作时的资料,还有,透过这些资料,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阅读兴趣,阅读轨迹。

  书法,篆刻、小说,戏剧,范景利先生的多才多艺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但据我所知,这还不是他的全部,据说他的武功也相当了得,这或许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诠释尽管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但为何看上去却那样年轻而又活力,就生活的这种态度而言,他依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活的精神,活的健康,活的快乐,活的有质量,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着,愿更多人都能像他那样的活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