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县六团初级中学七班的老同学,从延寿城乡,从近邻的尚志、方正、牡丹江和省城哈尔滨,从北京、大连、烟台、石家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县城弘海客栈。

  公元2016年7月22日,六团中学七班毕业48 周年同学聚会,在这里举行。同学共同期待已久的聚会愿望终于实现了!

  52年前的1964年8月20日,我们都是稚气未脱、充满梦想的少年,经过全县统一考试、选拔,从六团、太安、高台、安山四个公社的二十几所小学中,脱颖而出,考入或转入六团中学七班。从此,我们同窗苦读、朝夕相处,经历了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成为终生难忘的同学。结下了最纯洁、最真挚的同学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办学条件很差。我们都是来自普通农民或普通职工的家庭,家庭生活都不富裕。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差:不仅没钱买时尚服装,没钱买课外图书,甚至哪个同学添了新书包、新文具盒,都会吸引大家羡慕的目光;由于村屯不通公交车,家里没有自行车。有的同学每天上学要步行几公里、十几公里的土路;家离学校路程较远的同学,只好选择在学校住宿。学校食宿条件很差:食堂每日三餐,主食是苞米茬子和苞米面饼子,主菜是白菜汤、酸菜汤和土豆。一年四季,餐餐不变,偶尔吃顿细粮或粗粮发糕,菜里多了几片猪肉,大家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我们上课的教室是泥草房,住的宿舍是土炕,没空调、没暖气。天冷时,同学们要自己动手,烧炉子、烧炕取暖……

  我们以苦为乐,淡定面对,把困难和艰苦当成了磨练坚强意志、激励刻苦学习的动力。因为他们知道,当年,在四个公社的全部小学中,只招收了这几十人的一个班。自己能跻身其中,无疑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我们身上寄托着家庭和祖国的希望。

  我们努力学习,不论严寒酷暑,我们风雨不误,从不迟到、不旷课。我们“身居茅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信心满怀地向梦想的目标前进着……然而,命运却跟我们开个大玩笑。那场令人痛心的十年浩劫开始了,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班的同学,与其它班的同学一样,中断了文化课程的学习。甚至连初中三年级的课程还没来得及就读,就被初中毕业了。

  1968年8 月,还未成年的我们没有抱怨,没有退却,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告别了母校,走上了社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有的同学走进工厂,成为企业生产的骨干、领导者;有的同学坚守故土,成为村屯致富的能人、带头人;有的同学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保卫祖国的战士、军官;还有同学当了人民老师,营业员、会计员,有的同学成了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工商业主小老板……各行各业都留下了同学们坚实的脚印。

  在过去岁月里,我们先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担当起工作和家务两副重担,为事业奋斗,为生活奔波,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分分秒秒都在忙碌着。尽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不论是走进城市,还是留在乡村,也不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从事体力劳动,我们都无怨无悔,把美好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家庭,献给了子孙。我们给力家庭和谐幸福、给力祖国繁荣富强。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走上社会后,有些同学又成了同事、战友,多有交往;有些同学四海创业、客居他乡,难得一见。但是,不论是多有交往的,还是难得一见,同学情与我们永远相伴,同学们彼此牵挂:轩连贵同学每次参加聚会,都关心全体同学的情况,不仅问长问短,还千里迢迢给同学们带来纪念品;高志明同学,不惜牺牲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建起七班同学会微信群,无私地为同学服务;王振忠同学远离故乡创业,却心系同学,每次接到聚会通知,都像战士出征一样,提前返回故乡,到约定地点与同学们联欢;阚治利同学,至今还珍藏着 48 年前离校时同学的留言,不时翻出来看看;刘玉芬同学几经搬迁,舍弃了许多物品,唯独把当年同学们的照片带在身边;王福军同学身患重病,说不了话啦,就让老伴代言。无法走出家门啦,就在微信群里,与同学天天见面……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记载着感人的故事:不论是近在咫尺的故乡,还是远在千里的他乡;也不论经常见面,还是久别重逢。同学的心相连、情永在:每当同学有喜事时,其他同学都会到场祝贺;每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都会伸手相助。

  时光和风雨,可以改变我们的年龄和容颜;工作和生活,可以改变我们的环境和角色。但是,不论年龄、容颜怎么变,环境、角色怎么变,同学是我们最亲切、最真诚的相互称谓,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永远不会变!同学情是最纯洁、最无私的人间情缘,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分不开、撕不断,永远不会变!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已不再年轻,但是,“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东海小哨兵”的儿童剧还在眼前浮现……每当我们回忆起中学时代那段的美好时光,就越发珍惜那段刻骨铭心的同学情……

  这些年来,在老班长王福君同学的热心组织、精心策划下,每逢重大节点或每当有外地同学回延寿公出或探亲时,都要进行师生聚会、同学聚会。同学们接到通知后,都积极参与。但是,有些同学由于当时工作忙、家务重等诸多原因,无法参与。因此,有些同学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未曾谋面。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沈魁文老师和杨么柏等26名同学,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在毕业48 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事业、家庭,都有接班人了。自己也离开了工作岗位。为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们在这里聚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写满了欢乐。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唠不完的家常嗑。

  我们的共同身份,叫同学;我们的共同话题,叫友谊;同学相见,直呼姓名更亲切,更有利于倾情交流、传递真情。见面后,谈同窗之情、同学之爱;不论职务高低、收入多少,只论养生保健,快乐生活;让这次短暂的集会,成为喜庆的节日,给我们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在会场上,刘宝义、当年班级团支部书记轩连贵、家住农村张凤富、家住县城阚治利和远在北京的王振忠等同学分别代表原班干部和农村就业及在城里上班的同学,作了精彩的发言。介绍了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我们不变的友谊 。

  虽然自然界里,每年只有一个春天;人生的百年里,只有一段年轻;但是,科学进步可以让温暖常在,四季都是春天;快乐生活可以让心态不老,一生永远年轻。今天的欢聚,又唤醒了我们年轻的心。让我们开始新的生活,尽享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聚会期间,我们还举办了联欢会,全班同学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女声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赵姝英表演了女声独唱《骏马奔腾保边疆》;张德文讲述了自编的荒诞故事《孪生兄弟回乡奇遇》;阚治利表演了男声独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刘玉芬虽然在上海,未能到场,她录制了女声独唱《山里红》。在会上播放;秦秀英、李树德、范永金等同学表演了诗朗诵等节目,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伴随着录音的歌声翩翩起舞。

  不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乡村;也不论是人生旅途顺畅,还是命运坎坷;不论是身体健康,还是重病缠身,我们都闯过来了,活过来了,活着就是最大胜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真好,开心、快乐地活着比什么都好,有了今天,才会有明天,我们激情满怀地把握住今天,信心十足地奔向明天。

  2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蚂蜒河湿地公园,当年,这个的荒草遍地的河滩,经过延寿人民的开发、建设,现在,已是美景悦目,游人如织,成了市民和宾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更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变化。

  23日,我们游览了长寿山国家级4A级森林公园。当年,这里曾是被人遗忘的角落,现在,长寿石、狒狒石、九曲洞、蝙蝠洞、穿云洞、仙人洞、一线天、长寿泉等美景,都成了吸人眼球的景点。背阴山、小华山、姊妹砬子、雾松坡,丞相峰、擎天峰、骆驼峰等景点林密山高,奇峰险峻。来这里进行森林浴,森林探险、狩猎,开展冬季滑雪旅游,更会令人流连忘返。

  随后,我们游览了位于长寿山脚下长寿湖,这个当年被称作新城水库的地方,现在已成为国家4A 级景区。景区核心鹤寿峰的山峰正面,家乡的艺术家临摹乾隆御笔摩崖行草阴刻,高38米,宽18米雄浑洒脱,气势磅礴的“寿”字,雄浑洒脱,气势磅礴,直指云霄,字脚直踏壁底,是国内,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寿字,堪称天下第一寿。山下的“寿”碑林,格外吸人眼球。电视连续剧《赵尚志》的主题歌《嫂子颂》MTV,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我们对家乡的发展、进步,祖国繁荣、富强,感到欢欣鼓舞。我们感恩勤劳的延寿人民,感恩推行好政策的地方政府。我们共同举杯,为家乡祝福!我们更要教育好子孙,记住历史,万众一心,继续奋斗,把家乡和祖国建设得好上加美好。

  在告别宴会上,同学们依依不舍,纷纷表示:要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入七班同学会微信群,互加微信好友,做到常联系,多交流。我们的这颗心永远年轻,我们的同学情永远不会老!

  我们互相叮咛:携起手来,共享金色的夕阳,共享美好的时光,共续同学情缘!不论现居在城市或乡村,也不论相距远近,有空时,咱就通过语音通话聊聊。想念时,咱就通过视频见面唠唠;互祝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活好每一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