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联派驻屯昌县乌坡镇青梯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军转干部贾明慧,自2019年7月驻村以来,利用身边资源策划建设了全省第一个VR视觉村落,建立了青梯村党建文化宣传长廊;用文艺反哺生活,把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走,让文艺扶贫照亮人心,指引村民脱贫致富之路,开拓了村民视野,助力青梯村乡村振兴成绩突出,村民们纷纷赞誉:贾书记,真“不假”。2020年11月9日,贾明慧被评为“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个人”。


       重访青梯村

       2020年9月21日,我与充当司机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海口市作协理事李恒,驱车前往屯昌乌坡镇。小车从海南中线高速转入万洋高速,拐进一条村路,写着“青梯村”的路牌立在一旁,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青梯村委会位于乌坡镇墟的南端,共有三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27户1834人。土地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1200亩,林地2000亩。一直以来,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都以种植水稻、橡胶、槟榔、、花生、黑豆、瓜菜以及发展养殖业为主,全村现种植槟榔橡胶面积共1100亩。2015年,屯昌县投入200多万元将青梯村打造成美丽乡村,扶持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

       2019年3月19日,有幸参加省作协组织的“文化下乡进校园”活动,随海南省作协主席梅国云(时任海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副主席张浩文、杨沐等,走进青梯村。

1615265310136372.jpg

       青梯村是省文联、省作协定点帮扶村。自2015年起,省文联作协心系青梯,派出驻村干部,利用自身的文艺特长优势和青梯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广泛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青梯采风调研,通过“文化助力、精神鼓舞、文化发展、产业促进”的精准扶贫,与贫困户“一对一”结成帮扶,从物资、资金上投入,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帮助成立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

       在村委会,贾明慧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青梯村的情况。

       青梯村历史悠久,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考究本地史前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为屯昌县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青梯村已有千年历史,先祖相中的合骨山,三面环水,波光衔翠岭,水影浴红霞,风景秀丽,土地肥沃,故长居于此,代代相传。1941年,日本军队占领乌坡地区,青梯村有5位前辈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有着光荣的抗日历史。

       青梯村前旷地,阡陌交错,果蔬飘香。村道干净整洁,路旁古树参天。翠绿拥抱着青梯河,河水环绕着村庄,青山与参天古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丛一丛的倒影映射在清清河水中,覆盖着半边河水。河中的鱼儿和微波,仿佛能抚平沧桑的心灵。展现出一幅迷人的“梦里水乡”画卷,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徘徊田野,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沁人心脾,自由的气息扑面而来,真正的田园乐趣油然而生。

       与贾明慧一起漫步村委会前的青梯河畔,只见参天古树上彩绘着各种动物的图案,共生的古树自然形成天然景点,令人叹为观止。天然景点旁一尊尊古代医圣的雕塑,诉说着遥远的悬壶济世故事。那天的中餐,我们就在河畔的树阴下边欣赏美景,边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贾明慧告诉我们,为让生态与艺术发生碰撞,产生生态艺术,省文联发动省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各文艺家团体对青梯村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和包装,创作了一批反映青梯村艰苦创业精神风貌、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文艺作品。省文联不仅组织书画摄影作品对青梯村旅游文化服务中心进行装扮,还在青梯村举办文艺晚会,通过系列文化扶贫活动,让更多的文化力量注入青梯村,改善当地文化生态。而他则利用新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等),宣传青梯村彩绘树画,被海南省电视台关注并采访报道。

1615265426241021.jpg

       走近青梯小学,省作协为全校109名学生赠送价值约4万元的书包等学习用品、中外文学名著、海南作协及作家出版的新书的情景,历历在目。耳旁,仍回想着小说家杨沐副主席为青梯小学师生讲座《如何发挥想象力》的声音。那次,杨沐以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为例,教育引导小学生如何观察事物的生长变化、如何判断事物的特征特性、如何把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与事物的生长变化互相联系、如何写出好的文章等,对当地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抓党建促发展

       贾明慧走马上任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3个自然村,与包点镇领导、振兴工作队成员、村“两委”班子、老党员、贫困户代表逐个谈心,找到党支部班子不强的根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海南武警总队18年的军旅生涯,让贾明慧延续着军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听党的指挥” 的信仰。他在用献身支撑人民的安宁,用孤独成就人民的幸福,用艰苦维护人民的富庶的同时,深切懂得,牢牢抓住党支部建设这个根本和关键,党的一切工作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见效。他从加强支部组织建设入手,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调整了1名党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发展了1名年轻党员,为党支部增加了新鲜的血液。

1615265526424680.jpg       在狠抓支部场所建设方面,他借助党建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规范了党员活动室,组织召开了党员大会,建立了党员微信群,按时缴纳党费,有效地提升了青梯村党支部的工作能力,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持与村“两委”干部一同学习政策法规,一同谋划发展思路,加强班子团结,并针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党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增强组织战斗力,增强“三会一课”的仪式感,坚持走出与引进来相结合,先后组织党员到白沙县打安镇长岭村、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开展党日活动,开拓党员视野,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村级活动场所环境干净整洁,“两委”干部精神焕发,工作活力增强,里里外外都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

       驻村以来,贾明慧一直深思:“如何带动当地贫困户谋求发展,提高青梯村老百姓的收入?”每天,他都穿梭在青梯村的各个角落,热忱地解决村民遇到的每一个疑难问题: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家家户户留有他的脚印。

       脱贫致富,首先的脱贫,然后才是致富。贾明慧知道,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要带动贫困户致富,关键是拓宽产业发展新路。

       决战脱贫攻坚,主要看贫困户是否能通过产业脱贫,有固定收入。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可能还会存在返贫的风险。茶树菇是青梯村的传统产业,贾明慧就如何做大做强茶树菇,可谓操碎了心。

       当他得知还有8户贫困户因常年没有资金发展产业,达不到脱贫的标准,便多方奔走。经过多番考虑,他决定向“娘家”省文联请求支持,为贫困户每户入股1万元参股屯昌金铭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茶树菇产业。至2019年10月,8户贫困户不仅获得劳动报酬,还每家参与分红得到1千元。同时,他申请投入10万元帮助金铭茶树菇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库,每年从冷库收益里拿出一万元作为青梯村的扶贫工作资金。贫困户王和深说:“现在我的新房也盖好了,能脱贫多亏贾书记的帮助,我一定努力工作,苦点累点没什么,决不能辜负好心人的帮扶。”

1615265605508334.jpg

       利用屯昌金铭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贾明慧带动了全镇154户贫困参与茶树菇种植,打开了新局面,全镇种植规模为23000 袋。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他协调屯昌长江商业银行为青梯村整村授信1000万元,为信用农户授信37万元。并坚持产销结合的发展思路,通过爱心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定点销售等多种途径,解决茶树菇销路问题。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贾明慧根据他们的要求,出资帮助建立猪舍,购买猪、牛等,对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分别补助8000元。2020年,青梯村茶树菇销售总额达到43万余元。


       打造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加快农村生态宜居建设,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重大举措。贾明慧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并重,生态之美与生产之美交融,把风景转化为产业,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绿色生态资源等转化为发展美丽乡村的资本,才能全面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驻村后,他迅速成立了青梯村乡村绿化美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他任组长,村党支部牵头,各小队长参与;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要求,结合庭院经济建设,将乡村绿化美化覆盖整个青梯村,重点对村道路两旁、河流两岸、房前屋后、村周围进行绿化美化,积极发动350户1300人参与卫生整治,主动搞好“门前三包”,改变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打造“四治”样板村,青梯村绿化率达80%以上。继2017年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列为“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入选国家“绿色村庄”之后,2019年12月27日被评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1615265696549171.jpg

       贾明慧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带领青梯村两委干部、小队长、脱贫户代表等一行28人前往白沙县学习庭院经济发展经验。回来后,他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会议,以开展“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庭院经济的发展,为青梯村群众赠送了1000多株珍稀树苗。刚开始很多群众不理解,为什么要发展庭院经济,又赚不到什么钱,还要辛苦去养护。对此,贾明慧在会上村民说:“这种观念必须打破,大家要对人居环境卫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他亲自登门说服吴英德、王月南等贫困户,让他们带头,优先发展庭院经济。在他的指导下帮助下,对两户贫困户的庭院进行了改造,王月南家在庭院里种植了百香果、黄皮等果树,吴英德家在球场边,则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小吃、饮水等休闲产业。如今,两户贫困户已成为青梯村的庭院经济示范户,既绿化美化了环境,还开始挣钱了。许多村民见状,纷纷加入庭院经济改造中。“过去环保意识不高,垃圾、生活用品都是随地乱丢,搞得院子脏乱差。现在院子不仅干净整洁,还种上了果树,傍晚还可以在院子里乘凉,这都是贾书记的功劳。贾书记,真不假!”村民王月南开心地说。


       文化振兴乡村

       乡村要振兴,文化振兴是内在灵魂。青梯村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但思想观念的落后陈旧,却是造成贫困的另一根源。贾明慧多措并举用活用自身资源,与村“两委”班子引导群众展开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活农村文化细胞,以唱带跳,让农村动起来,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为他们搭建“精神家园”。在贾明慧的联系下,省文联帮助村里建立了青梯文化大舞台,开展卡拉OK周周唱,并拿出4万元的经费添置了专业音响设备,支持成立了青梯村广场舞队;专门请音乐家和舞蹈家为青梯村创作广场舞歌曲《青梯中国梦》,在全省广场舞大赛中荣获精神风貌奖;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一支贫困村里的童声合唱团,由文艺志愿者每周到村小学授课,提升孩子们艺术素质教育,用歌声为40多名儿童插上文艺的翅膀。为讲好青梯故事,让农村“火”起来。贾明慧还利用身边资源策划建设全省第一个VR视觉村落,实现网上看全景村落,一周内点击率量突破4万多,为青梯村宣传开设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窗口。组织策划的航拍视频《青梯村变身美丽乡村》和《青梯村里国旗红》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发布;还组织拍摄了《日子》与《梦回青梯》两部宣传青梯村的微电影。在开展文艺联村活动的同时,贾明慧为让农村“亮”起来,积极协调社会各界为青梯村捐赠的160套太阳能路灯,发动文艺社会组织为青梯村捐赠60张镌刻正能量赠言“爱心石凳”;举办剪纸艺术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1615265798440559.jpg

       贾明慧告诉我,青梯村自成为省文联的帮扶点以来,特别注重文化振兴。省文联多次组织艺术家们分批到青梯村采风,用心创作了一批贴近群众、具有生活气息、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为挖掘青梯村更多的文化内涵,驻村干部和青梯村“两委”干部将拍摄的400多张反映青梯村自然风光和村民们日常生活的照片,配上优美的文字,在网络上发布。其中《如果人间有“世外桃源”,青梯村就是它的模样》《只想在这里悠闲地雕刻一段时光》在微信等新媒体上转发,点击量达上万次。充分展示了青梯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让青梯村拥有了一张张“文艺名片”。村支部书记曾德良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这个村庄无人知晓的,但经过打造和宣传,现在人流量多了,彩绘树画区域都成为网红打卡点了,我相信很快经济也就跟着起来了”。

       在贾明慧的帮助下,青梯村民的生活不仅富裕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慢慢种下的文艺种子,让整个村子焕发了新气象。青梯村从贫困村转变为美丽乡村,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精神面貌不断提升、脱贫致富的动力不断增强,日子越来越好,是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值得借鉴与效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