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地出国作战,行途中他们那嘹亮的歌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不仅响在每个观看《跨过鸭绿江》的国人心底,还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并在央视频道播出史诗大剧《跨过鸭绿江》。这部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热情赞颂了战争中的中华英雄儿女,弘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重温抗美援朝历史,铭记英雄先辈之义。1949年10月,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与朝鲜接壤,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面对国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形,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1950年10月-1953年7月,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奋不顾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铸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毫无疑问,在阅读魏巍先生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浮现在人们脑海的答案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中国自古崇尚忠义,虽不在庙堂之上,但仍忧国忧君忧民。没有国哪有家?“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卫国,舍弃了小家,保卫了千万家。他们用其“义”保卫了家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役后中国几十年处在和平时期,若当时没有他们的努力奋斗与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的繁华盛世。重温抗美援朝历史,我们要铭记英雄先辈之义,向最可爱的他们致敬!

  缅怀抗美援朝英雄,致敬英雄先辈之行。在抗美援朝艰苦奋战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险,勇于抗战,坚守飞虎山、激战黄草岭、血战松骨峰、寒战长津湖、上甘岭战役等等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杨根思;英勇堵上敌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道路的黄继光;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的孙占元;为避免部队暴露,在火中一动不动放弃自救的邱少云……英雄先辈们用他们的牺牲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战士们的行为让观看电视的我不禁泪流满面。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无数的战士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为了家,他们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只为求得战争的胜利,祖国的安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用这样的诗句来安慰自己,痛失爱子的毛主席何不悲痛,但他终归为了中国而敛去了自己的悲伤。在这一刻,我深刻地认识到,无数的战士,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用生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保卫祖国,寸土不让!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学习英雄先辈之德。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大无畏精神永远留在了每一个观看电视剧的国人心中。在得知中国处于危险情况之下,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出国作战的征途;在危险面前,他们用胸膛堵抢眼挡子弹、以身躯化作人梯,为中华人民的安全抛头颅、洒热血;在战争中,他们不战则已、一战到底、不怕牺牲,把生死置之度外。战士们展现了中华儿女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与坚定信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为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这种思想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学习。他们用简陋的武器设备,把装备精良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三八线以南,展现了中国不怕外敌入侵,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气势与国威。向最可爱的他们致敬!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学习英雄先辈之德。

  《跨过鸭绿江》这部史诗大剧逼真地再现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场面,宏大的战争场面给观看这部剧的人们以强烈的震撼。这部电视剧全方位地展现了抗美援朝的起因、经过、防御、反击以及最后的胜利。除此外,这部剧将宏大的叙事和催人泪下的战争相结合,引发人们思考,促进人们奋发向上。

  重温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七十年前的歌声穿越了时空,响在了人们耳边。那一段热血的岁月,英雄辈出的年代虽已成为历史,但历久弥新,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仍旧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向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致敬!学习继承先辈精神,去承担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