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是蔷薇科樱属落叶小灌木,原产我国。别名夫移,有红、白、粉三色。

郁李的历史很悠久,《诗经》时代就有,那时称为“常棣”,那是有深刻含义的,不如先感受一下。

《小雅·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大意:

郁李花儿开,花朵连着花托。世间人再亲近,又有谁能亲过兄弟。

有了丧亡威胁,只有兄弟关怀。抛尸荒郊野外,只有兄弟前去寻找。

鹡鸰困于原野,救难的只有兄弟。即使是良朋好友,不过是同情而已。

兄弟在家也会争斗,外敌来临就会同心抵抗。即使有良朋好友,也不会与你并肩作战。

当丧乱评定之后,恢复了平安宁静。此时就是有兄弟,好像还不如朋友亲密。

摆上美酒佳肴,共同饮酒作乐,只有兄弟们都在,才会欢乐融洽。

和妻子的情爱,犹如琴瑟和谐。只有兄弟相亲,那才是最美妙的音乐。

要让全家安宁,要让妻儿欢喜,请你仔细思量,此话是否在理。

诗有些长,但是值得全录,这是有史以来最先完整歌颂兄弟情谊的诗歌,道出了兄弟情谊的真谛,歌来令人动容。 “常棣”也从此指代了兄弟之情,理想中的兄弟之情。

既然是理想中的兄弟之情,就有不理想的现实兄弟相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周初年,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据此,《诗序》认为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曰:“《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左氏春秋》则认为此诗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原因是除了“管蔡之乱”的兄弟相残,贵族为了争夺权力兄弟相残的事比比皆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云云。”

为什么选中 “常棣”——郁李做为兄弟相亲的代表,可能和郁李开花往往两三一簇,亲密无间的缘故吧。

看来象征兄弟相亲的不止一个树种,紫荆也是。

但后世写到郁李花的人很少,唐代也不过二三人而已,先是陆龟蒙在《郁李花赋》中描述了郁李的形态:“试问山翁,得郁李之春丛,移来砌下,出自山中,长沾涧雨,迥洒岩风,曾不得次玉堂而展低艳,承画阁而逞微红,虚在芳菲之数,徒干造化之功,弱植欹危,繁梢襞积,一枝上能万其肤萼,一萼中自参其丹白。”

是说郁李来自山间,得造化之功,枝条细弱,花朵繁茂,一枝上万朵竟放,一朵中红白相间。

再有就是白居易的《惜郁李花》:

树小花鲜妍,香繁枝软弱。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

朝艳蔼菲菲,夕凋纷漠漠。辞枝朱粉细,覆地红韶薄。

由来红颜色,尝苦易销铄。不见茛荡花,狂风吹不落。

郁李树小花朵艳,枝条看起来很孱弱,只有二三尺高,花却开了千万朵。早上开的时候艳如朝霞,晚上谢的时候又纷乱萧瑟。花落的时候花粉细碎,落地的花瓣红颜已逝。由来红颜易老,害怕那花落树瘦的结局。不像那茛荡花,狂风都吹不落。

白居易是叹息花开时轰轰烈烈,花落时纷纷扰扰,倒不如像茛荡花,不起眼,就算是那狂风都吹不落。叹的是红颜薄命啊。这是叹桃花的感觉,郁李是吗?白居易看到了,那就是吧。和兄弟情义无关。

这样的郁李可叹,“常棣”样的郁李可敬,各花看各眼,不相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