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只有两样东西可以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的力量,无论穿越多少岁月,总能带给我们感动。在中共党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高寿老共产党员群体,他们有人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依归,永爱中华心向党,九死未悔志不移,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党和国家;他们有人戎马倥偬、战功卓著,但终生把自己血迹斑斑党员证寸步不离随身带,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有人早年在战争年代因各种原因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耄耋之年还想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圆好自己的入党梦。其中,庄希泉、陈波、冯品荣等三位百岁老人就是这个特殊群体最典型的代表,他们生命不息、“初心”不忘的事迹令人感动。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笔者以他们三位百岁老人永守入党“初心”的故事为例,带领我们年轻一代了解曾经那个血与火战争年代的纯粹信仰,也引起当下我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沉思与叩问。


      一、永爱中华心向党 九死未悔志不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1982年12月30日,全国侨联小礼堂正在举行一场小型的入党宣誓仪式,里面传出一阵弱显沧桑但又十分坚毅的声音。从窗外向里望去,一位老者正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读入党誓词,他拿誓词的手有点微微颤抖。很显然,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十分激动。这位年长的宣誓人名叫庄希泉,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全国侨联主席,当年95岁,是中共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新党员。

      庄希泉(1888-1988),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祖籍为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十八岁那年,他随父亲到上海经商,在当时的反清志士聚会的“泉漳会馆”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年轻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为民主革命三下南洋筹款。而后又与妻子一起加入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致力于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铁心革命事业。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时,庄希泉夫妇组织成立“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发动罢工、罢课,积极推进国共合作事项。由于他积极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在台湾被日本人囚禁一段时间。后来,经闽台各界人士多方营救才得以获释,返回大陆后继续参加国民大革命。

      但由于1927年蒋介石背叛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庄希泉毅然退出国民党,继续寻找革命的真理。在后来革命生涯中,他又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开始与中共有了更多的接触。在与共产党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认准中国的未来希望在于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并以华侨身份与中共人士亲密合作。抗战期间,广西党组织急需一笔活动经费,作为转移和安排一批地下党员以及开展革命斗争之费用。庄希泉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在香港的全部家产变卖捐给党组织。也就是在这一年,庄希泉第一次向我党提出了入党申请。本来,党组织也派人与他进行了谈话,入党问题可以立马解决。遗憾的是,由于湘桂战役爆发,日寇入侵广西,庄希泉被组织安排转移去贵阳、重庆,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下来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的强烈愿望,毅然挑起全面内战,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庄希泉第二次提出了加入党组织的要求。他说:“党在困难时期,需要我们支持,这个时候要求入党才更有意义。”可是由于内战全面爆发,负责与他联系的同志紧急撤回了延安,使他这次入党愿望又未能实现。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庄希泉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作为我党特使专程飞往新加坡,面邀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年逾花甲的庄希泉就任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次提出加入党组织的要求。不过,当时党中央还是没有接受他党申请,认为他留在党外更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等各界人士。因此,为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庄希泉还是愉快地接受党的安排。

      1982年9月,庄希泉在列席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入眠,于是他又第四次提出加入党组织的申请。他在申请书中说:“我以恳切的心情,郑重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在党的领导下,竭尽绵力,将我有限的余生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我年已九十有五,愿以垂暮之年,继续做好党所要求我做的一切。”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党组织接到庄希泉的入党申请后,立即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讨论。中央书记处很快批准庄希泉直接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还特地批示:庄希泉同志的入党宣誓仪式要在年前举行,并由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播发和刊登。

      1982年12月29日,当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领导把这一喜讯传达给庄希泉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终于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政治上有个归宿……我将在有生之年,继续身体力行,为党工作,奋斗到最后一息!”受党中央委托,廖承志代表中央宣布接收庄希泉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并主动做他的入党监誓人。廖承志特别说明:“我们党一直是把庄希老当做自己的同志看待的。可以说,庄希老早就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庄希泉入党几天后,在全国侨务系统表彰大会上,胡耀邦总书记亲切地同他握手,对他加入党组织表示热烈祝贺。

      1988年5月14日11时16分,庄希泉在北京医院安详地离开人世,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奋斗之路,享年100岁(虚岁101岁)。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百岁老人庄希泉以“永爱中华志不渝”自勉,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走过了一个共产党员忠于信仰、不忘初心的光辉人生。


      二、血迹斑斑党员证 寸步不离随身带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张1934年10月签发的党员证,持证人叫陈汉清,后改名陈波。巴掌略大的布面上血汗斑驳,这是当年红四方面军为了激励党员,经过全面审查和严格考核,给2000名优秀党员颁发的党员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安全穿越日伪封锁区,很多党员不得已将党证销毁以避免被发现,但陈波的党证却寸步不离其身。这张小小的党员证跟随他的主人,一路走过了长征、甘南、宁夏、陕西……延安、东北,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陪伴陈波从伤残到恢复、从迫害到平反,直到新世纪。

      1908年,陈波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0岁时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小小年纪他就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因受不了老板的欺负、毒打,离开裁缝店后走街串巷讨生计,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从此痛恨这个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1929年春,在同乡亲们的交谈中,他听说有一支队伍叫红军,他们跟那些军阀部队不一样,对老百姓很友善,带领穷人打土豪分田地,让穷人翻身当家作主人,是为穷人打仗的部队。于是,陈波对红军产生了由衷的好感,开始产生了参加红军、加入共产党、去为穷人战斗的想法。父亲对儿子的这个想法十分赞同,坚定地对他说:“到南边去,跟着共产党,闹他个天翻地覆。”

      带着对共产党的向往和父亲的嘱托,陈波背上仅有的几件破旧衣服踏上了南下寻找红军、寻求革命的艰苦之旅。一路上,凭着坚强的意志,靠两只脚,风餐露宿,终于来到湖北境内。由于一时没有找到正规红军部队,他就先暂时在一处红军留守处的被服厂工作。他本身就是裁缝出身,对被服厂的工作得心应手。再加上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志,大家都对这样一个能干又友善的同志产生了信任,还推荐他做了班长。

      1929年7月,经过三四个月时间的观察和考验,留守处被服厂党支部鉴于陈波的工作能力、出色表现和群众基础,决定召开会议讨论陈波的入党请求。在特殊时期,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支部会议选在晚上召开。夜晚,党员们在一个棵大树下集合,按照老规矩,不点灯,不必举手表决,只需说“同意”或“不同意”即可。经过支部会的讨论和表决,大家都同意陈波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个月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由于敌强我弱,红一军第一师伤亡较大,急缺战斗人员。这时,陈波作为党员强烈请求赶赴一线加入战斗部队,组织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为他开具了介绍信。进入红军作战部队后,陈波时刻不忘党员身份,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后来被任命为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副团长。

      抗战期间,八路军因陋就简创建了黄崖洞兵工厂,由于当时条件十分有限,只能生产一些简易的手榴弹和滚雷。1941年3月,陈波在向新战士讲解滚雷的使用方法时,独自抱起一只大滚雷为大家做示范动作。没想到,“轰”的一声巨响,滚雷意外爆炸,把陈波炸倒在血泊之中。经过全力抢救,虽然陈波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但仅留下一条胳臂和两条无法弯曲的残腿,造成终生遗憾。尽管如此,他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自己那张珍贵的党证。

      抗战胜利后,中央决定晋绥军区派遣一个干部团到东北接受日本投降事宜,陈波有幸也派出去了。当时,驻通化的关东军125师团一部分官兵不甘投降,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于1946年2月3日发动武装叛乱。时任东北军区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的陈波亲自率部平叛,经一夜的紧张战斗,最终消灭了叛乱日军,这也是抗日战争期间对日作战的最后一仗。此后,陈波先后担任辽宁军区副参谋长、南满东北护路军司令员、东北铁路公安局副局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陈波又担任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第22师师长。1956年,他被调往北京,先后担任公安军后勤部政委、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委、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顾问等职。1955年,陈波被中央军委光荣地授予少将军衔。“文革”期间,陈波因反对林彪一伙的“大树特树”,遭到打击和迫害,最后还是因其珍藏在身上的党证,才帮他洗清了。

      2009年12月3日,陈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将军逝世以后,他的儿子把跟随他戎马一生的党员证,捐献给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才使我们有幸一睹这张血迹斑驳党员证的真容,也让我们后人领悟了将军身残志坚、矢志不渝的光辉人生。


      三、离开组织念“初心” 百岁重圆入党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宣誓人冯品荣。”2020年7月7日,江西省贵溪市庆祝建党99周年“微党课”大赛决赛现场,该市天禄镇滴水村的101岁老红军冯品荣站在鲜艳的党旗下,高举右拳,神情庄重、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庄严地宣读入党誓词。为了这一刻,年过百岁的老红军战士足足等了83年。

      1919年3月,冯品荣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市天禄镇滴水村一个革命世家。他父亲是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十军战士,1932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母亲是县妇女主任,后来被国民党抓去后就一直生死未明。他的哥哥、嫂子、大叔、小叔也都相继在抗战中英勇牺牲。历经命运坎坷的他,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扎了根。

      1933年,14岁的冯品荣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红军,成为闽北红色医院的一个卫生兵。从那时起,他心中确信自己找对了人生的方向,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跟党走。1937年8月,他因多次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表现英勇,受到党组织认可,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医院政委领着我进行入党宣誓后,拍着我的肩膀说‘冯品荣同志,从此你就是党的人了’,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回忆当年入党的情景,冯品荣仍激动不已。

      加入党组织不久,冯品荣所在的部队就改编为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他的部队遭遇国民党重兵包围,因战斗需要,每一个人都必须丢弃除枪支弹药外的所有物品。于是,他的党组织关系也丢失了,再加上两名入党介绍人也不幸牺牲,后来无形中就跟组织脱离了关系。

      在皖南事变中,冯品荣不幸被俘,后来借机逃到上饶铅山。老家的乡亲们一直以为他牺牲了,在铅山县石塘镇的英烈榜石碑上,至今还刻着冯品荣的名字。直到1967年,他才返回贵溪,一直以理发为生。虽然脱离了组织关系,但是冯品荣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没有变,始终对党满怀深情,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受到群众一致认可和好评。冯品荣曾先后获得过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近些年,尽管冯品荣已近百岁高龄,但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与人交流思维清晰,声音洪亮。在外人看来,冯品荣晚年生活舒适安逸,每个月还有政府发放的退休工资和各种补贴,已经很不错了。然而,他却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党员,就不能参加党的生活,不能真正得到党的教育。从2007年开始,冯品荣也尝试过寻找自己的党籍,但由于历史久远,人证物证都已不在,党籍确实难以恢复。于是,2018年,已是九十九岁高龄的他就委托滴水村干部根据他的口述重新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说,“为什么今天我还要求入党?因为党是伟大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谢我们党,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冯品荣谈到重新入党的初心,激动万分,“要不是年纪大了,我还要为人民服务,继续干革命,做不了大事就做点小事。”

      2018年12月,经党组织考察,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他转为入党积极分子。2020年6月,组织上接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宣誓现场,仪式主持人对他说,“这是您的党徽,您已经是预备党员了。”冯品荣戴上了闪亮的党徽说,“谢谢党的关怀,让我圆了重新入党梦。从十几岁参加革命开始,我就认准了共产党,我的初心从未变过。重新入党后,我要继续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抚摸着胸前的党徽,冯品荣感到无比自豪。

      百岁老人冯品荣以自己一生的朴素情怀和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宗旨,阐释着关于“信仰”这个词最本真的“纯粹”,这是老人家给我们上的最为生动的一堂党课。正如当时天禄镇党委书记叶强所说的,“冯老经历了革命抗战,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辉煌,他的人生阅历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老人家身上不忘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我们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他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生命的价值一定毫无意义。对共产党员来说,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缺失,是最致命的缺失。早年追随孙中山的老同盟会员、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庄希泉,为了完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依归,永爱中华心向党,九死未悔志不移,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党和国家。从鄂豫皖苏区走过来的老将军陈波,他寸步不离随身携带那张血迹斑斑党员证,一路走过了长征、延安、东北,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陪伴他从伤残到恢复、从迫害到平反,直到21世纪。在战争年代,老红军战士冯品荣一度和党失去了组织联系,但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并没有丝毫减弱,依然还是谨记自己的入党“初心”,甚至在耄耋之年还想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圆自己的入党梦。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透过他们三位百岁老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初心’不忘”的感人事迹,依然可以触摸到他们体内跳动着一个真正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涵养的共产主义纯粹信仰。其“初心”本色,历经百年岁月洗礼,依然明媚似火、鲜亮如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