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年过古稀,有50多年党龄老党员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处长岗位退休的老党员张德文,入党时还不满19岁。他从青年走到壮年,从壮年走到老年。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当过兵、务过农、教过书,也有从事记者和公务员的工作经历。尽管岁月流水,冲掉了他的许多记忆,但是他把入党的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刻在心里,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矢志不移跟党走,勇为真理鼓与呼,在他走过的军营和山村、县城、省城,留下了闪光的脚印。他用坚持和坚守大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

  张德文1968年12月参军入伍,在步兵353团通信连徒步通信班当战士。他工作要强,入伍不到一年,就加入了共青团。后来,被派到353团驻锦州市三支两军指挥部执行通信员任务,由于工作用心,多次受到团首长的口头表扬。年末,被评为五好战士。

  入伍后的第二个建党纪念日后不久,经排长和班长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跟他谈话时说:“你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冲锋在前,起先锋模范作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关键需要献出生命时,也无所畏惧。这是每个党员应具备的使命”他牢记党的使命,认真作为。

  他入党不久,就发生了林彪叛逃事件。人们对“接班人、党的副主席”成为叛徒,很不理解。部队上下兴起了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他积极参加学习,重读《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加深了在新形势下,对党员的拥有明确的目标和理念,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他认识到,一个党员必须有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他在连队大会上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且被连队推荐到团里,最后,经团里推荐,经师里审查决定,张德文在118师“学马列、学毛著”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会后。师政治部在会议的简报摘要转发了他的演讲内容。

  1972年他退役后,根据当时“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回乡当了农民。他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连长。后来又到学校当老师,到公社供销社当营业员,到食品公司设在乡下的一家购销站收猪杀猪。还先后当过出纳、会计和没有级别的小官。

  197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延寿食品公司六团购销站,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临时工作。这个单位只有六个人,担负两个乡(镇)的猪、禽、蛋的收购和销售任务。他利用工作空闲时,坚持读书、看报,节假日还挤时间学习或写点新闻稿件。

  1982年,黑龙江省生猪生产大幅度滑坡,肉食供应紧张。他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农村调查,探讨造成滑坡的原因。随后,写成建议信,寄给了《黑龙江日报》,报社在《内部参考》上发表了。时任省委书记杨易辰同志看后,亲笔批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省政府有关部门很快调整了养猪政策。

  或许通往成功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当他满怀热情学习写新闻稿件的时候,有人冷嘲热讽地说:“你小子得瑟啥呀?好好杀你的猪得了,再得瑟还能出息成记者呀?”听到风言风语后,他不但没有退却,而且意志更加坚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稿,写出一批有分量的作品,且产生较大社会反响。

  改革给张德文带来了机遇。1984年9月,延寿县委宣传部经过考核选拔,招聘他为新闻干事。由一名通讯员变成专职新闻干部,新的岗位,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为干好工作,他一方面学习党的政策和新闻业务,另一方面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他进步很快,省报、省农村报、省电台采用稿件也增多了,国家级报刊还刊发了他的文章。他与省报记者合写的《延寿八百干部下乡住农家吃派饭》的消息,在1985年11月21日《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上发表,并被评为全省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同年,黑龙江省兴起养蚯蚓热,报刊、电台大量刊发广告。把一个小虫子吹得神乎其神。许多人都入了迷,大有一哄而起的架势。张德文查阅大量有关蚯蚓的资料,走访城乡十几家养蚯蚓户,感到发展蚯蚓生产有很大的盲目性、欺骗性。任其下去,必将是少数人获暴利,多数人吃大亏。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主动站出来,做好正确舆论引导。他先后写出《话说养蚯蚓》《致富要选准路》等稿件。直接送到省、县电台。他的观点,得到编辑支持。稿件播出后,引起强烈的反响,给蚯蚓热泼了冷水。县委宣传部同志也基本形成共识,齐心协力进行正确舆论引导。一名副部长还发表电视讲话,对盲目发展蚯蚓的现象提出质疑。延寿县委宣传部的做法,惹怒了蚯蚓公司的头头们。当时黑龙江省最大的蚯蚓公司——永源蚯蚓总公司及延寿县分公司经理们,闹吵吵地聚到延寿县委宣传部,找他们“理论”。他与部长据理对他们进行批驳。一直到晚上11点多钟。蚯蚓公司经理们被批驳得理亏词穷,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不久,经有关部门认定,养蚯蚓是一个骗局,并进行全面制止。由于延寿县“刹车”较早,减少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张德文根据这一事实,撰写的如何做好宣传工作的论文,在《宣传手册》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宣传干部“宣传一得”征文赛中获奖。

  这年,他还受到县委的嘉奖,被松花江地委宣传部评为新闻工作者标兵。

  张德文不论在什么岗位,他保持了战士的姿态,昂首挺胸正步向前。1991年,是他的不惑之年,被破格转为正式干部,随后不久,调入哈尔滨市当了记者,成为公务员。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乡村走进县城,走进省城。

  张德文被调任松花江电台当记者时,国际形势发生剧变,苏联解体,一些党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在延寿县农村有一个与党“失联”40多年的老党员忠贞不渝,饱经磨难、历经坎坷,“一个心眼跟党走”,终于恢复了党籍的故事。他和他的同事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前去采访,并由他执笔撰写了通讯《忠贞的信念》,这篇文章被《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台等省内多家报刊采用。还被《农民日报》加“编者按”发表,被黑龙江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年度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二等奖。

  过去的岁月里,不论工作岗位是忙碌,还是清闲,也不论所做事业是开心,还是郁闷。更不论家庭生活是贫困,还是富裕,他都始终淡定从容,坚持顽强拼搏、笔耕不辍、力争上游。

  在岗四十多年的岁月里,他先后在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和文学作品等文章和主笔撰写的市委领导讲话、有关部门的文件、上级转发的经验和信息等材料,1000多篇,共计500多万字。

  张德文由于宣传业绩突出,不仅多次被工作单位评为先进和标兵,还先后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先进个人”,被哈尔滨市政府授予“第2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和“第1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先进个人。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公务员。

  退休前夕,他把在岗期间写的文章进行了收集、整理,从中挑选了几十篇精品,然后又撰写了几篇回忆录,请名人作序,请哈尔滨出版社帮忙,编辑出版了21万字的个人文集《追梦》。

  张德文2011年退休后,笔耕不辍,继续为真理鼓与呼。他上网写“博”,入群玩“微”,还在新浪博客里,开垦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处女地,当起耕耘者,种起“花花田”。他尝试着用十八般武艺,在文海里追波逐浪,享受人生快乐。写评论、段子、回忆录,也写童谣、楹联、小说、散文、诗歌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还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先是应聘东北网,当了两年网上办公的报摘编辑,而后又应哈尔滨文明网、东北网、中原网等网站之邀,担任这些网站特约评论员。

  张德文“赞颂好人、热评好事、传承文化、弘扬德善、针砭时弊、讴歌生活、点亮夕阳”发表评论文章400多篇,其中有300多篇被中国文明网选用。2013年以来。他成为黑龙江省在中国文明网发表评论文章数量最多的特约评论员。

  2020年又被银河悦读网评为驻站作家的“每周一星”,应邀担任该网长寿湖文学分站的顾问。东北网、中原网、中国文明网和银河悦读网等四家网站先后给张德文建立了作者(个人)文集。

  张德文退休后的9年多时间里,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了500多篇,共计50多万字的各种文体作品。其中有10多篇文章被黑龙江《新都市报》“美文欣赏”专栏转载,他的博客等级升到14级。

  他写的童谣《我与鹅》还在[2014年]全国童谣大赛哈尔滨赛区,获一等奖;段子《老区农民吃住行》在光明网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红段子征文”大赛活动中,被评为鼓励奖;书评《青春之歌·奋进的战歌》在中恒新时代《青春之歌》书[影]评征文活动中,被组委会评为金星奖。

  2018年11月开始,他在银河阅读网发表纪实文学、回忆录、散文、诗歌等各类文体的作品数十篇,被“册封”为驻站作家。去年3月又他被银河悦读网评为每周一星,被该网聘为延寿湖文学分社顾问。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已进入古稀之年的张德文想到:自己虽然年迈多病,无法上一线抗疫。但是作为党员,宅居在家也做贡献。他写诗、作文、擂鼓、呐喊。给前线勇士加油,给宅居市民鼓劲。

  他先后在银河悦读网、老促网等网络媒体及多个微信群发表了《战疫匪》等诗文数十篇,他撰写的《食用野生动物之我见》《战疫歌行》叙事诗等文章,还分别被编入银河悦读网《庚子战疫》和延寿关工委、延寿老促会《抗疫诗选》。

  张德文几十年如一日,以笔做刀枪,一直战斗在宣传战线,不论是在岗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也不论身体怎样,他都立场坚定、矢志不移跟党走,勇为真理鼓与呼。大写。  

  最近,他把退休后写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并从中挑选了200篇,共计25万字的文章,编辑了文集《耕耘》,且自己排版、校对和配图,现已大功告成,付梓印刷。文友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文友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诗行:

  千辛追梦走一经,万苦耕耘写真凭。

  赞颂好人人人敬,热评好事事事精。

  传承文化扬德善,针砭时弊诫警醒。

  讴歌生活正能量,点亮夕阳不老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