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亚圣的母亲——一位承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的女性!一位如此不平凡的女人生前过着平凡而又简单的日子,今天的我们是如此的平凡,却不甘心脚踏实地的过日子,总是用一颗贪婪的心,幻想着自己与孩子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孟母之所以与众不同,”我想:“多是因为孟母本人是一位可以做到知行合一的‘圣人’!”“圣人”是人间正能量的化身,其言行为“恃道化”——对人对事遵循的是用道德感化,用自己的言行在自然环境之中潜移默化地教化…不露出痕迹…并非是智巧…更不会主张追求世俗间的名闻利养…… 

  如今,我们效仿《孟母三迁》中的搬家,却忽略了孟母本人的思想品质与人生格局,在搬家的过程中,我们不知疲倦地乐在其中,但却不知我们的言行或许已经偏离了做人的“情理与本份”,偏离了“道”;俗话讲:“做事先做人!” 

  事情是由人做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学习孟母的内在精神传承,仅仅效仿“搬家”的表相,那岂不是对孟母在天之灵的亵渎? 

  众所周知孟母传递的是人间“正能量”,我们从易经文化中可获悉“童蒙养正”的教子理念,佛学文化将“正”字延伸解义为:正知、正念、正觉、正见、正精进、正思维、正业、正果……可见,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年传承的内在精神是——正——心正——人正——言行正……目前很多家庭(社会)现象会让我们错误的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我们不曾选择重点学区房,没有搬家的行动,那么是父母不够努力或者是没有能力;如果我们不教育孩子在分数上争“第一”,不将众人膜拜的名牌高校当作学子们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就是家长自己的失职。 

  ——在一个家族(庭)中,如果我们不去炫耀、宣扬名利,不去计较自己个人的得与失,那么会是他人(众亲友)眼中的傻瓜。   

  ——在职场上,如果我们不去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地争取自己的功名利禄,那么肯定是自己的智商出问题了;当我们遇到棘手问题有待解决之时,如果不以利相交,不积极动用各种关系去攀缘发挥社会影响力,仿佛是自己的思想意识落伍了。 

  然而正相反的是——在社会爱心文化公益事业上,当我们不计较个人的名与利,尽心尽力地去赞叹、扶持、深度参与的时候,听到的多是些质疑的声音…嘲讽的语言…甚至有时候会被边缘化…… 反观其真正原因——与其说是今天的许多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 “真”、“善”、“美”,不如说是我们自己不够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与文化内涵,从而影响到自己评判“善”、“恶”、“是”、“非”的标准,以至于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与言行!  

  当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就会变得非常乐于“盲从”,误将自己颠倒的“梦想”视为人生中最为雄伟壮观的蓝图!如果今天的我们,乐此不疲地沦陷于人世间如梦幻泡影般的“颠倒之相”,用自己错误的观念教化于孩子,那么在后世子孙面前,我们情何以堪……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教诲我们:“孩子是降临到我们身边的小菩萨,他(她)是爱的化身,是来净化我们灵魂的天赐的使者!”  

  我们再分享一个小故事:婴儿降临人世前,佛陀与婴儿道别,小孩一直在哭,“我害怕,我会变得那么小,什么也不会,多么无助。”佛陀安慰他:“我早已安排好一位菩萨引领你去到人间,她会保护你,照顾你,爱你,等你长大以后,菩萨也就完成了使命,才会回到我的身边。”小孩停止哭泣,问,“那位菩萨叫什么名字呢?”佛陀微笑着亲切地说:“她的名字叫——妈妈。”“…是啊!妈妈…!”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称呼啊!无论是老师教诲我们的肺腑之言还是故事内容的真实寓意,我们是妈妈,就要用端正的人生观点来加以解释,以便自身的觉悟与心中的共鸣:孩子是来人间来寻找我们,与我们同甘苦共患难的菩萨(即传递爱的使者),人间相遇之难,相聚时间之短,所以,每一位孩子降生之时都是用哭泣诉说着自己的内心独白……面对勇士一般的孩子,我们理所当然要用最干净的心灵世界去培育、滋养……  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们这些“大人们”,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为人,又该如何了解孟母呢?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但是却不曾想过自己的心智是否成熟?我们的德与行,同自己的身份、职责是否相符呢?  

  我们今天虽然拥有了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做到言行“端正”呢? 我们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是谋生的工具,是工作所需,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品德;  

  我们急于求成,迫切地盼望孩子可以成龙成凤,却忘记了自己为人父母的“初心”; 要知道培养、教化孩子是我们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一项伟大的终身事业…… 

  我们过于注重、强调外在的教育资源,却忽略了自己言传身教的实质,忘记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家’就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堂…… 

  论个人的资历与专业程度,家庭中的长辈及父母就是孩子们的首席资深德育老师。

  曾经的苦日子我们穷怕了!身为父母,我们总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只有物质,甚至是奢华的享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苦闷而又忙碌的窘态中,我们都忽略了自己为人的“内在精神与远大的志向”。今天,个别孩子的身心失衡问题,不得不再次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警醒我们的良知:丰富的物质生活换不回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此同理,我们满心欢喜、执着追求的“高学历”,如果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我们不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化,仅仅凭借一张叫做“文凭”的纸,也未必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与文化修养,反而收获更多的是“困惑”……“童蒙养正”的教子理念是何等重要!千年前的孟母正是用自己的“德行”教化年幼的孟子。时过境迁,孟母——“恃道化”的道理今天仍然适用——培养一名心智健康,胸怀大志的孩子,需要父母们的正知、正念、正见、正精进、正思维…否则,在一个污浊的环境之中,我们该如何取得“正果”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