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两个字最温馨?我的回答是母亲,口语里常称作“妈妈”。看到这两个字,我就有一种如沐春风,阳光普照的温暖。人们无论对母亲如何赞美,我都不会觉得过分。

  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那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我们常把河流比作母亲,那是我们漂泊的摇篮;我们常把故乡比作母亲,那是我们落叶归根的召唤;甚至,我们每次遇到困难和疼痛时都会呼喊“我的妈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妈妈的慰藉……只要母亲仍在,即使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从小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即使是个孩子,他也成熟得像个老人。可是,正因为母亲还在,每个孩子都不能拒绝成长。因为母亲也老了,她也需要依靠孩子。请珍惜母爱,请真心对待母亲,只有真心才会珍惜!

  佛教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往往只有四种:一、抱恩。二、抱怨。三、讨债。四、还债。我实在希望今生是为了报恩而来,可衡量过后,我还是觉得自己是来讨债的。母亲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连朝阳市里的大凌河都盛不下呀!而我回报母亲的竟然是那样少,就像大凌河上那微微的清风一样飘然而过。即使这样,母亲都会心满意足,儿如何不汗颜?

  母亲给我最大的礼物便是自由自在地成长。 别人曾说我有点儿罗圈腿,怎么可能呢?我回家问母亲,妈妈说:“咋不是呢?你是六月生的,天气太热,我没忍心给你绑太长时间的腿。”母亲有些自责。可我却从来没有埋怨母亲,心里只有感恩,现在更多了份自豪和炫耀。看到了吗?妈妈在我一生下来就让我自由自在地成长。

  和现代的孩子比,我的童年不知道有多么幸福。我从来没有做作业的压力,只记得漫山遍野地玩儿。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天大地大,但也没有忘了何处是我家。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便在屋顶上乘凉。妈妈会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妈妈的民间文学给了我艺术的启蒙,使我从小立志当一名作家。妈妈还教我种菜、养花,这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还让我早早经历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更早早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诗和远方”。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一分钱憋倒英雄汉”的年代里,妈妈竟然肯花几角钱给我买小人书,虽说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可每次都是妈妈对我取得成绩后的奖励,让我觉得那是我自己赢得的。妈妈不仅把爱读书的种子埋在了我的童年,使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更种在了我的人生四季,使我五十年来,生活得万紫千红,香远益清。母亲是有文化的,初中毕业之后就当了民办教师。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初中生也算有文化?”可是,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初中毕业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那时农村的孩子从来没有读过书,或只读了几年书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后来,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读书变成了名存实亡,农村没有几个读书识字的人。而父亲就是一个没有读过一天书的人。父亲生活在大山里,一则是没有读书的机会,二是实在读不起。因为父亲是家中的长子,最主要的劳动力。但我却非常敬重父亲,没有读过一天书的人,只是在晚上的零散时间里跟账房先生学会了百家姓等许多字,并打得一手好算盘,成了村上以致公社远近闻名的会计。由于母亲想读书,但父母双亡被迫辍学,而父亲从来没有读过书,因此两人的格局和见识自然不同,从而对待我和哥哥读书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父亲认为只要像他一样识个眼巴前的字儿就行了,而母亲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完成她没有完成的心愿——“从农村里考出去”。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高玉宝式的“我要读书”的渴盼,也无法想象一个农村的孩子有书读是多么艰难。小时候,记得妈妈经常四处借钱供我和哥哥读书。父亲从来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则是向母亲示威表明自己的立场;一则是家里有干不完的活,等着父亲去干。哥哥和我又不同,哥哥从小就是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年龄最小,成绩最好,是一个读书的料。而我是那种随便看几眼就会,一考试就总是差那么一丁点儿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上等生。一直等到一九八八年,哥哥考上了锦州师范学院。我才顿悟,我也要考上学,才玩命学了两年,于一九九零年考上了中专。虽然是玩命学,我学习的时间从来没有超过晚上十一点,而哥哥经常学习到一两点,两三点,早晨六七点接着学。以致后来考上大学后,哥哥自己说“见着书都头疼”。而我由于没有认真地学习过,等到上了中专后一直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以书为伴,一天不读书我都头疼。而妈妈对我们哥俩的态度实在耐人寻味。对哥哥她只是心疼地说一句“快睡吧,别把自己身体搞垮了。”而对我说的却是“你咋也要向你哥哥学习一下,多少也学点儿呀!”说过之后,母亲却从来没有强迫过我们。母亲属于无为而治,因材施教,让我们哥俩自由自在地成长,自由自在地发展。我不得不感恩母亲的伟大与英明。母亲是山村里第一个站在山顶上看山外的人。而哥哥成了山村里第一个考上学的农民的儿子,我成了第二个考上学的农民的儿子。

  我曾经写文章说母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后来,我觉得这有些不确切,严格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打过我一次,而这一次我还一直觉得比窦娥冤。记得小学时,几年级我忘了,听说小五队晚上放露天电影,是我特别想看的一部片子,就草草地在学校忙完了作业,在一个同学家吃了晚饭。我叮嘱村里的一个同学回去告诉我妈一声,谁知这位同学把这件事儿忘了,致使妈妈左等右等也不见我回来,四处打听后才知道我去看电影了。妈妈急的不行,电影开演了她又找不到我,她一直在我必经之路上等我到电影结束。那时我只有十几岁,走在漆黑的小路上真的有些害怕。在害怕时看到了妈妈,我实在是太高兴了,真的是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但妈妈用比小拇指还细的干树枝狠狠地打了我一顿,真的是把树枝都打得上下翻飞,四分五裂。然后大声地哭了起来。后来,在观看《最浪漫的事》这部电视剧主创人员谈创作的一档节目中,妈妈的扮演者彭钰讲述在处理小女儿因为失恋而离家出走,最后找到女儿时,她采取了上前打女儿,然后痛哭,最后拥抱的一个桥段,我认为非常真实。这像极了那晚母亲打我的场景,有惊喜,有痛恨,有委屈,也有释然 ,可以说百感交集。再后来,读《论语》时有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便有了更深刻的感触。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时时刻刻的,是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教育早已融进了我的生命的每个细胞,岂能是几个故事几句话就说完的,而我对母亲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再加上母亲的娇生惯养,我脾气暴躁,如果有人敢惹我,我一定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类似于把别人家的孩子打伤了,找到我家的事情;或者我被别人家的孩子打了,然后把别人家的窗玻璃砸的事情那是时有发生。而对母亲伤害最大的一次是我青春叛逆期时发生的一件事,妈妈让我把头发剪一下,有些长了,我一气之下就有生以来第一次剪了光头。妈妈又天天唠叨我,我一气之下就又有生以来第一次一年没有剪头发,长发披肩。后来我跟老婆谈起这事儿,并找出我长发飘飘的照片为证。总觉得那时候特别有一种文艺范儿,是我个人感觉最飘的时候。老婆说要是早知道你那样肯定不会嫁给你的。真是好险呀!可有次回家同母亲说起这事儿,母亲却说 “我怎么不记得这么回事儿?”当时我先是愕然,然后在心里默默地流泪。但愿母亲真的不记得了。

  随后每次回家,我都发现母亲越来越“萎缩”。上次带着女儿回家,女儿抱着母亲的那一刻我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妈妈瘦小的身子在女儿的怀抱里太像一个孩子。我感到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母亲已经七十七岁了,虽然还能够给我和女儿包饺子,擀面条,做满桌子的饭菜,但速度明显比原来慢多了。我很惭愧,帮不上母亲什么。母亲既不让我做,我也确实不会做。

  母亲身体很好。“二十年来我没吃过一片儿药”,这是母亲的豪言壮语。去年秋天,母亲跟我炫耀说:“我这一秋天挣了两千多块呢!”母亲有一种像《佘太君挂帅》中唱的那样“丫环能上阵,府院显其能,你们看啊,看啊,看那老杨洪,威威武武像个老黄忠,他白发苍苍还要出征啊,啊……!”佘老太君的风范。每年秋天母亲都在村里打工挣钱,主要是扒苞米和摘辣椒。我和哥哥都曾经劝过母亲,可母亲依旧是乐此不疲。我一方面惭愧,一方面自豪。惭愧的是八十来岁的老人,还在为儿女操劳,不能让母亲安度晚年;自豪的是八十来岁的母亲,还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颇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气概。对于母亲打工这件事,我也象小时候母亲让我们自由自在成长一样,只要母亲高兴,我也不想多加干涉。就像母亲说的“同别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天就过去了,啥心都不用操,还有吃有喝的,最后还有人给钱,那多好呀!”但愿母亲说的是真话。妈妈,只要你高兴就好!老婆说我这两年回家比原来多了些。是吗?其实不过比原来一年回去两次多了那么两次。每次回家总想同父母住上一宿,表达一下自己这么多年的歉意。能够同父母说说话,哪怕全都是废话,其实大部分就是废话,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这么多年来我说的话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因为跟一些人我是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有些话无人可说。连三哥都经常跟我说“我看你一天除了见到你姑娘有说有笑的以外,跟别人连个笑模样都没有。”其实三哥只说对了一半儿 ,因为我跟妈妈也是有说不完的话。每次我回家,总是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唠个没完没了,吃完晚饭后,还会唠个半宿拉夜,第二天早晨起来接着唠。其实这还不算完,每一个星期我都会给妈妈打一两个电话,一唠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只有在我生病的时候例外。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是我爱唠叨还是妈妈爱唠叨,不知道是妈妈寂寞还是我更寂寞,甚至不知道妈妈需要我,还是我更需要妈妈。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父母老了,甚至强烈地感觉到死神渐渐靠近父母的脚步声。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父母终有一天会离我而去。但我还是希望时光能慢些,再慢些。脚步能够轻些,再轻些,别打搅到父母安静地休息……

  总感觉这一生过得太快,母亲怎么就老了呢,我还没有跟妈妈相处够呀!我还没有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虽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但是我坚信会有来生的。“妈妈,但愿我们来生还做母子”。如果遇到,我一定会像王琪《万爱千恩》中唱的那样“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听话,不再让你们操劳”。

  在如今有限的时间里,我会经常念《报父母恩咒》,但愿能用此咒来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