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我的2020年,难忘的记忆在眼前一幕幕回放:从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到白衣战士英勇逆行;从银河悦读网“一级响应”的战疫征文到《庚子战役》出版;从女人节“母亲的力量”征文开启到“云颁奖”和《母亲的力量》出版;从防控疫情人民战争的节节胜利到全国复工复产武汉重启;从“退役不褪色 永当排头兵——第三届榜样战友风采展示”征文再启到重阳节“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圆满收官;从慰问走访志愿军老战士到奔赴英雄城市丹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从含泪走上河口断桥缅怀志愿军英烈到走进毛岸英学校给孩子们赠书《致敬,最可爱的人》......一直到银河悦读的站旗首次在鸭绿江畔高高飘扬。最后定格的,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形象。他是我2020年的一个“心债”:本该早早写出他的故事,参加第三届榜样战友征文或“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征文,却因种种杂务缠身错失良机,甚是愧疚,自责不已。

1597223955290249.jpg在银河悦读“我的2020”征文活动拉开序幕,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

那是2020年8月11日上午,经拥军志愿者刘磊女士引荐,她驾车,带着我前往北京市丰台区一座旧式小区,慰问走访89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林源森。

提起志愿军,第一时间让我想到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紧随其后的是儿时百看不厌的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然后就是我的舅舅了。如今已经是少将的他,当年曾被彭德怀元帅称为“娃娃连长”,但从不给我们讲他的参战故事。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期间,有央视媒体要采访他,却被他一口回绝。他说,跟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英烈比,我的事不值一提。

1597225461776809.jpg年轻时的舅舅可没这么“谦逊”,每每看到高大帅气的他,总是一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样子,而温情陪伴在他身旁的舅母,本是业内专家,经常出国考察,但始终保持着自愿被舅舅“屏蔽”的低调。同情弱者许是人类本性,我们姊妹几个不约而同站在舅母一边,只要有机会就“打压”一下舅舅的“嚣张气焰”。那天与舅舅一家人吃饭,话赶话,我冲着舅舅说,其实还是舅母厉害,专家,去过那么多国家,舅舅你就没出过国吧!一直谈笑风生的舅舅突然绷起脸严肃纠正我说,谁说我没出过国?我去过朝鲜,抗美援朝!!!我们顿时安静了。

想到这次能与志愿军老战士面对面交流,说不定就能听到许多荡气回肠的战斗故事,内心充满憧憬,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开门迎接我们的是林源森的老伴王淑贤。她个子不高,微胖,一脸慈祥和蔼的笑容,和邻家大妈没有多少区别。她带着歉意对我们说,林老腿不好,走路不便,在屋里等你们哩。跟着她,我们走进一套大约只有70多平米的住房。第一感觉,房子太旧,采光不好,丝毫嗅不到现代化住宅的气息,仿佛一下回到80年代。

王阿姨径直把我们领进了卧室,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几乎被塞满的10平米小屋有了阳光的味道。一张大床,一张长沙发,一张写字台,一张小桌子,一把藤椅,床头、写字台、沙发上摆满了书籍。最醒目的莫过于架在长沙发背上的一张带相框彩照,10寸左右,走近了看,是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与两位老人的合影。

直觉告诉我,林老不简单!1597222850638032.jpg

勉强放进一张藤椅后,我和刘磊落座。目测了一下,可以让我们自由转体的空间不足一米。小桌上,摆放着一盘切好的西瓜,从颜色上判断,应该是老两口一早就摆上的。

定睛打量坐在藤椅里的林老,清瘦,满头银发,脸上线条硬朗,每一条皱纹都写着刚毅,深陷眼窝里的双目炯炯有神,腰板依旧笔挺。历经战火淬炼的军人特质伴随着他,气场强大。我不由得挺了挺胸。他浅笑着朝我们点点头,并无更多的话。

王阿姨说,林老的耳朵基本听不见了,要戴助听器,最好还是用笔交谈。于是,林老给我递过一沓信纸,我很快写下了采访提纲。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太有必要了!”林老扫了一眼稿纸,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清晰嘹亮。“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把美帝国主义的威风打下去了,长了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志气。美帝国主义就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毛主席早就把他的本质讲透了。别看我们的武器不如他们——差得太远了,但我们是正义的战争,战士们不怕死,最终打败了美国佬。虽然仗打得很艰苦,牺牲了很多战友,像黄继光、李家发,他们都是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壮烈牺牲的。如今,我和李家发的妹妹李家英还一直有联系,我们以兄妹相称......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不要忘记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英烈。你们开展的纪念活动非常好,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1597225204658601.jpg全想不到,一位年近鲐背的老人,思维如此清晰,逻辑如此严谨,精气神如此昂扬,完全不输年轻人!他掷地有声的一席话,瞬间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我笃信,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队伍是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的!

交谈中得知,林老系广西岑溪市人。1931 年 5 月出生。1949 年 9 月参加梧州市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 12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 40 军政治部民运部任干事。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1950 年 10 月 1 9 日随志愿军第 40 军奔赴抗美援期前线,抗美援朝第一仗就让他赶上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荣立了个人三等功。转业后,历任工会干部及中学教师、报刊记者、编辑等职。退休后圆了记者、摄影家、作家梦。2001 年策划并参与主编反映抗美援朝光辉历史的志愿军朝鲜战场实录系列丛书《震撼世界一千天》《最可爱的人画传》《志愿军将士话胜利》等14本书......没想到,林老还是抗美援朝烽火中淬炼出来的军旅作家!

“您是怎么想到要出这些书的呢?”凝视着我写在信纸上的这行字,林老的眼睛潮湿了。他没有回答我,只是递给我一本《中外名流》杂志。封面人物正是林老,他的胸前挂满奖章,嘴唇微闭,神情严肃。我知道,我要的答案在里面。

那是二十年前的2000年9月,63岁的林源森和老伴与60多位参战志愿军老战友一同出访朝鲜,祭奠为国捐躯长眠在那里的战友。9月19日,战友们来到无名烈士墓前。许多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一个个扑倒在地,流着泪,一遍遍深情呼唤牺牲战友的名字......那个场面,足以让高山垂首,大河断流。林源森的心被狠狠刺痛了,悲恸的狂澜在心海里翻卷。就是从那一刻起,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要编辑出版一部缅怀志愿军烈士的书,“为志愿军——最可爱的人树立一座恒久不朽的丰碑”,告慰英灵,传承后人。

访朝归国后,林源森立即着手策划编撰《志愿军将士战场实录》丛书。没有稿源,他就发动战友们写,通过《中1597222796980608.jpg国老年报》向全国征稿;没有经费,他们就自掏腰包,义务劳动;人手不足,他先后聘请了迟浩田、赵南起、刘振华、向守志、孟伟斋、贺敬之、乔羽等一大批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战斗英雄等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就是要确保这套丛书真实、严谨、权威,可读性强。

出书的过程并不顺利。林源森们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场所,三无交通工具,大部分编辑又都年过古稀,体衰多病,很多人都是带病在家中工作,编辑到最后三本书的时候,连着六位编辑患脑梗、胃病、眼病等而不得不中断编辑工作......很多人不解,有关军史的书,为什么不让国家拨经费来做?林源森底气十足的说,我们编委会成员一致决定自力更生,不向国家伸手要钱。有人嘲笑他们是傻子,费力不讨好,还要投入大量辛劳,搭上大量资金,就算编成了也没钱出版!说风凉话的人忘了,以林源森为主要代表的“傻子”,不是普通人,他们是从“一口炒面一口雪,一寸阵地一寸血”的惨烈战争中走过来的人,他们是以劣质武器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的志愿军老兵啊!和平时期出几本书,怎么可能难倒他们?!

就这样,林源森们凭着一股敢啃硬骨头的战斗精神和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不到两年时间,硬是把这件事做成了!2003年春天,《震撼世界一千天》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一经面世,好评如潮,征订者踊跃。1597223055554765.jpg之后的10多年间,雪片似的书稿源源不断的从祖国四面八方涌来,林源森们乘胜追击,越战越勇,“14年,14本书,600万字”,奇迹般从他们手中诞生。当他完成了这个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壮举时,已是84岁高龄。有位记者感动的说,林源森也应该同他的著作一起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望着眼前这位最可爱的人,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树碑立传的功臣,我的内心盛满感动和敬意,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任何语言,在此刻说出来,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林老打开《志愿军老兵新传》,翻到写着自己故事的那页,一字一顿念道:“耄耋之年仍奋斗不息  耕耘不止且硕果累累——记志愿军老战士、抗美援朝精神传播者林源森”。他指着“抗美援朝精神传播者”这九个字,加重语气重复念了两遍。看得出,他好中意这个评价,一种掩饰不住的成就感在他的声音里回荡。

呵呵,我还有笔名呢,“燕翼”是我的笔名。林老拿起一张单薄的纸片对我说。只见纸片上写着:“假如我牺牲了,我愿意赠给革命同志使用这些东西尤其是书籍和日记本。(因此请好好保存)一九五0年十、十五、燕翼手书(安东)”。看我一脸疑惑,林老笑着说:“这是我出国作战前的留言,也是遗言。”我不禁心头一紧,语塞。

想起当年我谈恋爱的时候,突然收到还在部队服役的他给我寄来的一箱东西,打开看,竟是他提前发给我的“遗物”。他说,可能要上战场了,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我一下哭成泪人。

林老,跟我们说说您的参战故事吧?我急不可耐的说。“真的没啥可说的。”林老的表情变得沉重起来,“我是活着回来了,有多少战友把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他的回答让我联想到舅舅说的话。我在想,身为志愿军的幸存者,那场战争留给他们的记忆一定是撕心裂肺的,揭开,会流很多很多血......于是,我不再逼问。

那您跟我说说这张照片的故事吧,我把老两口与迟浩田上将的合影照片从沙发上拿下来,轻轻递到林老手中。1597223980803747.jpg他用袖口轻轻擦拭着说,这是我和老伴把我主编的第一部书《震撼世界的一千天》敬献迟浩田上将时,他主动提出来,要跟我们老两口合影。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在他的话语里悄然绽放。

林老兴致勃勃打开他本人编著的《跟随彭总 同跨鸭绿江》一书,扉页上也是迟浩田将军的题词:“源森同志,您好!......您为弘扬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和所有志愿军老战士一样深表敬佩,望您保重身体。敬祝您马年吉祥,再创辉煌。”

 “您太了不起了!”我情不自禁夸赞道。林老摇了摇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志愿军老战士,我只不过作了一些引导、组织、协调、沟通的工作”。林老告诉我,以前曾有多位记者采访过他,把这 14 本系列丛书评价为“辉煌的史诗”。他说,“这决不是我一个人主编出来的史诗。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党中央、毛主席以雄伟胆略和宏大气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造就了这部史诗;是广大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写就了这部史诗;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造了这部史诗!如果把这 14 本系列丛书评价为‘壮美的乐章’,也决不是我一个人的‘独奏’,而是成千上百的广大作者、编者、支持者、参与者、志愿者、赞助者们——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组成的‘大合唱’,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志愿军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展现,传承、延伸、升华。”如此清醒的认识,如此睿智的解读,如此高深的理念,更让我们钦佩有加。

1597225172835677.jpg如果说,在此之前,我还以银河悦读网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而多少有点沾沾自喜,此刻,我看到太大的差距;如果说,在此之前,我还以银河悦读网拥有众多在网络上创作的银发族而深感不易,林老的故事让我确信:中国的老年人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尤其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志愿军老兵,更是我们国家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战争回忆录等作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休”二字,“安享晚年”更不是他们的首选。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战。他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可爱的人。

唯一的遗憾的是,林老们开始编撰书籍的时间,网络还不发达,而我们也无机会与他们亲密接触,不然,银河悦读可以作为他们的网络平台,让那些宝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故事,通过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广为传扬,而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还可以改编成新的影视剧,就像当年的《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白虎团》,就像当下火爆荧屏的史诗大剧《跨过鸭绿江》,走入千家万户,响彻神州大地,点燃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精神火炬,铸就民族之魂,成就共和国更加强盛的明天。

我想,这也是志愿军老兵林源森们奋斗14载集结出书的最大心愿和理想吧。

尽管,2020年已成为历史,志愿军老战士林源森们的故事还在延续。他曾一再申明,弘扬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会停止,除非自己的生命终结,后人也会继续传承下去。此刻,我由衷祝愿林老健康长寿,还想告诉他,银河悦读中文网已经接过“抗美援朝精神传播者”的接力棒,会一棒一棒传下去,绝不掉链子!

结束了慰问和采访,我们准备离开了,二位老人执意要我们尝尝他们早早切好的西瓜。我们没有推辞,一边吃,一边啧啧赞道,甜,真甜!

1597226702118750.jpg

 

2020年12月29日初稿

2021年1月30日完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