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在果类中算不得珍品。可它对人却大有稗益。

  我国古代神医李时珍在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中有言:“常服枣仁,百邪不复干也。”枣之功效可见一斑。

  红枣之于我则更是别有情缘,甚至可以说与我的生活之路、生命之株息息相关。

  我就出生在河北望都一个枣林环绕的村庄里。

  如今,我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了,可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夜晚常常人梦的、随时随地一闭目就能浮现眼前的依然是故乡的枣林图景:远看如云如霞;近看如诗如画。那绿的叶红的枣,象翡翠似珍珠挂满枝头,要是在清晨经夜露浸润过后再被初升的太阳一照,嗬!那可更是油光发亮,清翠欲滴,直让人眼馋心痒,口中生津咽唾。这种美感享受对我来说可谓是浸人骨髓,你说我此生不管浪迹何方,能忘么?

  其实,我的家乡并不富裕。从保定沿京广铁路往西南七十余里便是望都,从望都再往东南走二十里才是我的出生之地——北王疃村。这里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大清河下游,地势低洼,盐碱肆虐,蒹草丛生,庄稼欠收。祖辈长年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正是为了补偿粮缺,先辈才因地制宜种植了枣树。一是这枣树抗盐碱,二是枣果可卖钱,三是枣子还可直接充饥,岂非多益上选之物?“望都三大宝,辣椒青蔴大红枣。”这家乡的顺口溜儿也可作为红枣在父老兄弟心目中崇高地位的佐证。我家祖辈就多仗了这红枣生息繁衍,而我又为这枣林村所生,这红枣岂不就是我的生命之果吗?

  记得小时候,一年四季中,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因为这是红枣的季节。“七月十五红圈儿,八月十五落竿儿。”讲的就是枣从开始发红到挥竿打枣的时间。此时不光气候凉爽,不冷不热,关键是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每天下地收工,来回都要穿过枣林。在枣树林中,又谁都可以任意伸手采摘最中意的枣果解馋。除了往肚子里装,还可往衣兜里装。“一天两个枣儿饱”,形容的就是每天的这两顿“枣餐”。而此时的枣儿,脆生生儿、清悠悠儿、酸溜溜儿的,咬一口便甜透心窝儿!

  我们小孩子,也特愿意到枣树林儿里玩耍。除了吃枣儿,还可追逐打闹,爬树登高。为捉迷藏,有时甚至爬到枝叶茂密的大枣树的树梢上去,几乎和云彩 贴在一起。有时抓着树梢故意悠荡,真有一种孙悟空在空中腾云驾雾的感觉。下得树来,用手在地上挖个小坑,一会儿就能渗出水来,将一些枣儿放进去,再撒上一泡尿,用枣枝架土埋好,谓之“醉枣儿”。其实真正的醉枣儿,是将枣儿蘸了酒放在坛子里发酵,待酒性使枣粒鼓涨得象眼珠一样,再取出品尝,好吃极了。这本来是我们家乡一种很独特的红枣加工技术,结果被我们糟改如许。如今想来,实在赧颜。不过当时还是觉得满开心的,并有一种恶作剧的快感。

  最让人激动兴奋的,恐怕就是“落竿儿”的时刻了。那时节你听吧,“哐哐”的杉篙撞击树权的声音此起彼伏,“哗哗”的枣雨落地的声音连成一片。男人们欢笑着挥竿,女人们哼唱着拾果,我们小孩子活蹦乱跳地跟着捡“零蹦枣儿”,就象一群小鹿在林子里戏耍。被“落竿儿”的每一株枣树下都是一片红玛瑙,一片片红玛瑙连起来就是一个珍珠海。待女人与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声掠过,珍珠海转眼又变成了一座座玛瑙山。此时正值黄昏,落日夕照,霞光满天,将一座座玛瑙山辉映得更加绚烂。人们又开始忙活着分配、装运,将这些宝物搬回村去。一辆辆马车、牛车、平板车、手推车在霞光中穿梭来往,吆喝声、口哨声、笑声、歌声夹带着丰收的喜悦在霞光中激荡飞扬——好一幅声情并茂、鲜活生动的田园风景图!

  枣子到了各家各户便都上了房。我们那一带的房顶都是平平的,是真正的“平房”。这种建筑结构的形成大概与晾枣儿和晒五谷杂粮方便不无关系。各家对枣子的料理十分重视。一边在用高梁秫秸编成的苇薄上摊开晾晒,一边抓紧将枣子分门别类加以处理。这时你随便上到哪家房上,放眼望去,都会看到家家的房顶都是一块红毯,而这一块块红毯连起来,那简直就是一匹巨大的织锦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点缀在这织锦上面,如画中人般笑逐颜开,认真挑枣,还不时相互隔房逗乐。他们高兴,是因为每年一次的枣果收成终于到手;他们认真,是因为这些枣子即将成为他们每家当年生产、生活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首先把质次和易烂的挑出来,尽快处理。这一般是卖到“烧锅”(酒作坊)里去造酒。上好的和较好的则再分开保存,以备以后卖个好价钱或在青黄不接时以枣代粮。正因为是生计所系,故而这保存就分外经心。晴天时摊开晾晒,阴天时归堆儿储藏。那苇薄一开一合便成了红枣的铺盖。为防底潮或被雨水浸泡,再用秫秸捆儿分格将苇薄垫起,这便使枣子通风透气、隔潮防水、安枕无忧了。

  我的童年恰逢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和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老大哥”偿债之际。天灾人祸使得不少人受尽煎熬。红枣此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家乡人民的“救命果”。时我在家中因受宠(弟弟尚未出生,只我一个男孩),便更多地获得了枣子的滋养。母亲常常是在吃饭时间未到,人已饥饿难捱,家中枣子又所剩无几的情况下悄悄塞几粒给我,让我躲到一旁偷偷充饥,还不许让姐姐妹妹们知道。可想而知这时的每粒枣子该是怎样的其甘如怡、其贵如珠!故枣子在我幼小心灵中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

  另外,枣子还时时处处点缀着家乡人民的生活。熬粥搁上几粒,粥便别有味道;蒸馒头、花卷儿点上两颗,馒头、花卷儿就象生出俩眼珠分外提神儿;包粽子、做年糕更是离不了枣子掺和。枣子还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尤其是到没有枣子的地方去,枣子便更成了稀罕物。枣子的具体吃法也多种多样,除了前面说到的半青半红时吃棒枣儿、晾透以后吃干枣儿、用酒醉了吃醉枣儿,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把枣核儿摘掉,将枣肉在锅里炒焦,这便成了脆枣儿。更有精细者还在枣肉里再塞人颗花生仁儿一起烘焦,放到嘴里一咬,嘿!嘎嘣酥脆,又甜又香,甭提多带劲儿了!尤其是到过年过节或赶庙会时,各家各户都会把最好的炮制红枣的技法亮出来。你看吧,各式各样的红枣食品争奇斗妍,蔚为壮观。我们小孩子那可真是既饱眼福也饱口福!还有枣酒也颇醉人,不过那是大人们的专利;枣蜜有些甜腻,喝来特别养人。须知那是多少只蜜蜂从多少朵枣花上采撷、酿造出来的精华呀!枣子的制品中还有一种是最为普通、也最为“残酷”的,那就是炒面。它是要把枣子连枣肉带枣核儿一同磨碎,再与玉米、谷糠等粗粮混合加工而成。在这里枣子使本来难以下咽的东西变得较为可口。这炒面在过去几乎年年都要成为乡亲们度饥荒的重要食粮呢。

  我的学生时代也和枣子紧密相连。上小学在本村。上高小在邻村。上学下学都要穿过枣林,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冬天,北风呼啸,枣树被刮得片叶皆无,只剩下黑黑的枝干在白霜漫漫的盐碱地上迎着寒风傲然挺立。此时穿行于枣林,我常被枣树的顽强与坚韧所打动: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它们居然能活得这般强壮,而且无怨无悔地向人们奉献着自身;春天,枣芽初露,它带给人们无限的清新与希望;夏天,绿叶成荫,它送给人们幽幽的葱郁与清凉;而秋天,即如前文所述,它献给人们的是累累的硕果与甜蜜。我自小与这枣林同生共长,自然深知枣的品格与秉性;又长年食枣品味,更深得枣对人的补益与滋养。正所谓“枣子吃下肚,核子在心里。”故枣子的根早早就深扎在我的心窝子里了!

  当那年全乡仅我一人考入县中单枪匹马杀人县城读书的时候,我也就不得不离别了家乡父老和我那挚爱的枣林。我突然间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孤单与无助,我仿佛一下子同时失去了父母的卵羽和枣林的庇护。然外界空间的吸引和强烈的求知欲、进取心,特别是枣树枣果所给予我的坚韧与灵性支持了我。在这里,我不仅学了两年课堂知识,经了三年“大革文化命”的风雨,还开始参与了县 文化馆的文艺演出和文艺创作,从而为我以后的正式为文从艺做了尝试和铺垫。

  通过对县内尧王庙、尧母陵、天寺台、汉墓、铜铁柏等古迹的参谒,我也了解了望都的历史原来十分悠久。据《帝王纪》载:“尧母北登尧山,南望都山,故名望都。”查《县志》亦可知望都置县始于汉代。那些古迹便是明证。我当时虽还不懂得“歌《枣下》之纂纂”,以枣下攒聚有时来比喻人间盛衰、世态炎凉,但我从县城历史变迁的踪影和自身由乡村到城镇生活方式变化的轨迹中,已依稀感悟到了些什么。

  走出枣林,并没有割断我与枣子的血肉联系。相反,更使我与枣子相依为命了。那时住校生活艰难。十三、四岁的半桩小伙,身体处在发育期,正是能吃能喝时。然每人每天伙食的定量仅有九两粮、一毛八分钱。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可我们当时就是如此。常常是饿得前胸贴后脊地听课。好在我们每个周六可以回家一趟,红枣或用红枣加工成的炒面便和红薯、窝头、菜饼子一起成了我每个周日必要带到学校的一兜干粮,以备课间饥饿难忍时聊作填补。可以说枣子在我这段读书生涯中功勋尤为卓著。也由于与枣林日久疏离,更在心灵深处凭添了几多眷恋。每年秋天的周末分外撩心,原因皆在枣儿馋人。上完课回家的二十里路恨不得几步走完,好一头扎进枣林里去一口气儿吃个醉!这种感觉、这种冲动在我心里至今犹存,或许此生来世都无法泯灭了!

  以后我又走出县域,当空降兵去了湖北。不久旋被调来北京,入空政话剧团先当演员后作编剧,斯混至今。不管人在哪儿,干什么,红枣在我心中的情思从未稍减,而且越积越浓。这不仅是因为吃惯了的东西久而不吃便浑身不得劲儿,更主要的是枣子留在我心中的品格积淀愈久弥深。应当说至今我所取得的任何一点成就和进步都离不开枣子的影响。所以我对枣子情有独钟。日常看书,遇到谈论枣子的章节字句,必格外注意细读或予摘记。尤其是读到医书中对枣子特殊功效的众多论述以及各种中药方里常有红枣几粒的字样时,倍觉李时珍的高论不虚,并隐隐有些骄傲;平时上街或出差遇上异地的枣子,总忍不住要买来品尝,却又总觉得不如家乡的枣子粒大肉厚,香甜可口。老家有人来京,每次必带枣儿来。但终是杯水车薪,难解大馋。这不免又油然增添了几缕思乡之情。中间我也回过老家数次,但时间多是在春节前后。虽说都饱尝了各种红枣食品和亲人团聚的欢乐,却未能赶上一次秋天的枣林酣醉,是以引为大憾。常想何时才能诸愿顺遂,以求一逞,痛痛快快地枣醉一场呢?

  然而,近些年家乡的枣树越来越少了。不知是因为土壤“改良”失去了枣树最适于生长的条件,还是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环境污染玷污了枣子固有的清纯,反正现在的枣果上时常见有一块块疤疤拉拉的硬皮,不再象以往的枣子那样油光发亮,味道也没有以往的枣子那样甜脆爽口了。再加上前些年过分强调以粮为纲,大片大片的枣林被连根铲除,改种了粮食或其它经济作物,致使枣林在劫难逃!这让人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酸楚与苦涩,尤其是在全世界都在强调环境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今年又回老家时,我独自在村南原是大片枣林现在是一片光秃的田野上默默徘徊了许久。我眼前不时浮现儿时在枣林中顽皮戏耍的各种画面,耳边甚至真切听到了当年起庙会就在这枣林中搭台唱戏、我们爬到枣树上看戏、将树枝压断掉落人堆的笑骂声……。而现在这些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我的心一阵阵发紧,一股酸水一下子冲过鼻腔溢出眼眶,我哭了,哭的有泪无声!当悲情漫过,抬起头来,泪眼迷蒙中,我看到稍远处还有残留的稀稀落落的几行枣树,心终又得到了一丝安慰:枣树毕竟还没有被砍伐殆尽!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冲动,我要写一篇文章,写一篇关于枣子的文章发表,为枣子礼赞,替枣子呼吁。如果因之能使枣子再少遭磨难、或免遭磨难、或更好一些能得到护佑扶植,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如果不能这样,如果将来家乡的枣子果真被砍光了,抑或枣子在全世界都灭绝了,那么,我的这篇文章也要成为对枣子泣血的挽诗、永远的吟唱!

  愿红枣能永远给人们带来甘甜!愿红枣在人们心中永远鲜亮!

  2021年1月21日 

  改于京华灵泉居


  曾刊于《文艺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