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组织的中国剧作家代表团访问欧洲,十四天乃历九国:芬兰、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梵蒂冈。虽脚步匆匆浮光掠影,却也管中窥豹感触颇多,真好似沿着一条风光旖旎的异域文化大河溯流而上,寻根求源,好不解渴!原想一路写来行云流水,却又觉不免有记流水帐之嫌。最后还是小做归纳,拎出几个题目,分而述之,效果或许更好些?

 

戏剧的欧洲

       因为是剧作家代表团,自然不能不把对欧洲戏剧的关注放在首位。也尽管因时间和行程所限,不能对欧洲的戏剧有更多的观察和体悟,但也不妨就水和泥谈一点切身感受。

读过欧洲戏剧史的人,都会对古希腊古罗马戏剧、文艺复兴戏剧以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甚至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荒诞派戏剧心驰神往;自然也会数出一大串世界级戏剧大师或文学大家的名字:亚里士多德、埃斯库罗斯、贺拉修斯、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里哀、雨果、歌德、易卜生、皮蓝德娄…… 而所有这些戏和人都在欧洲。此行不正是与这些煌煌巨作和巨人们面晤或神交的最好时机吗?

我们有幸在德国的大城法兰克福与歌德的雕像合影,同他一起感悟《浮士德》那博大而深邃的哲思;有幸在意大利号称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佛罗伦萨瞻仰但丁故居,同他一起领略《神曲》那豪放诡秘的境界;有幸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寻找莎翁笔下《威尼斯商人》的影子,感受那“一磅肉”分量的心灵震颤;有幸在法国另类的蓬皮杜中心前徜徉,体味各种现代派艺术的怪异与前卫……

除了实地寻踪,我们还有幸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欣赏到了一出原汁原味的西洋歌剧《卡门》。尽管这对于我们所渴望的观剧数量来说是太少太少了,尽管这场演出也不是在正规大剧场里的最高水平的演出,但它让我们直观感受了地道的西洋歌剧,尤其是它那在露天舞台搭起的造型奇特、简便实用的帐篷式剧场和简洁明快的灯光布景,给人以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和操作启示,值得称道。

参观各地的剧院建筑,也是我们此行的一项主要内容。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奇美豪华,法兰克福歌剧院深沉庄严,慕尼黑歌剧院古朴典雅,维也纳歌剧院和奥地利国家大剧院则精巧别致和气势不凡。参观奥地利国家大剧院内部更让我们了解了西方剧院建设和演剧方式的奥妙。置身舞台上下,想象《阿依达》等大剧在这里隆重演出的壮观场面,也实在不啻为一种特殊意味的享受。

与维也纳联合剧院领导、专家和演员的面对面交流,乃是我们此次出访的“重头戏”和“必需场面”。本来计划要看一场该剧院的现场排练而后座谈,但因他们刚排练好的一出戏正在装台,只好简化。不过参观剧院内外、一起座谈交流、咖啡热饮、交换名片、合影留念,气氛十分浓烈。特别是几位主要演员的现场演唱和表演,更是声情并茂炉火纯青,博得阵阵掌声与喝彩。

虽然我们此行所直接接触到的不及欧洲戏剧之万一,但至少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到了她柔滑的肌体,甚至在某些方面触及到了她的神髓。这除了使我们真切感受到欧洲戏剧的种种现象、种种情状、种种风格、种种模式,更进一步理解了戏剧性的欧洲社会历史之与欧洲戏剧产生发展的种种因果关系、依存关系、对应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戏剧自身的成长规律。这或许应当说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吧。

 1.jpg

音乐的欧洲

      欧洲还是音乐的圣地。一登上自北京飞往赫尔辛基的芬兰航班,就有浓郁的北欧风格的音乐激荡耳鼓。在赫尔辛基逗留的两天一夜,给人的出奇感觉是净和静,竟连一声汽车喇叭都没听到,然音乐却似乎一直荡漾,又是那样的纯,那样的幽,使人如沐甘露,如饮琼浆!

在这里,我们行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游览芬兰著名音乐家西贝纽斯的纪念雕像。西贝纽斯是歌曲《芬兰颂》的曲作者,其在芬兰的地位如聂耳之于中国。在一座景色优美的山坡上塑有其头像,头像一侧那巨型的象征音乐的钢管琴形雕塑气势磅礴,仿佛犹在轰然作响。

一进法国,那音乐的潮涌更是扑面而来:田野有田园曲,都市有都市风,尤其是文化之都、浪漫之都巴黎,到处都是音乐,连乞丐乞讨奏出的曲子都透着高雅。

在巴黎,我们进一个很低档的酒吧听了一场爵士乐演奏。乐手是业余的,但演奏水平并不低。让我们吃惊的是观众的踊跃和热情,一个个正襟危坐闭目聆听特别投入,仿佛就是在仔细品味他们自己的生活。据说这就是巴黎相当一部分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兹,我们还听了一场更大规模些的露天爵士音乐会。这个乐队的演奏水平很高,而看演出是免费的,很类似我们中国的消夏晚会。观众的踊跃程度更甚,不仅场内满座,连场地周围都站满了人,并且随着演出的节奏或鼓掌、或跺脚、或打唿哨,上下呼应,如醉如痴,任谁都不能不受到感染!

在观众席靠前的中间部位,我发现了用白线圈出的一块特别领地。那是专为乘坐轮椅的残疾人留出的空位。他们在这里受到特别的引领和照顾。这不禁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欣赏到了音乐之外的某种东西。

德国是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乡,贝多芬的交响乐世人皆知。他指挥演奏第九号交响乐曾九次谢幕,受到警察干预,原因是只有皇帝才有九次谢幕的权利。他的《欢乐颂》现在是欧盟的盟歌。德国还有瓦格纳著称于世,连法西斯头子希特勒都是瓦格纳音乐的狂热崇拜者。

地处德奥边境的萨尔茨堡乃是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这里还有指挥大家卡拉扬的故居。这里还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我们参观莫扎特出生的家,在公园里他的金色雕像前留影,在《音乐之声》里的锦绣花园、绿色长廊和白色台阶漫步,再哼唱几句“叨来咪”歌曲,那种人在画中、情在曲中的陶醉感、幸福感难以言传!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更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都”,吸引了众多音乐大师投身在她的怀抱。舒伯特是奥国人,于此顺理成章。而贝多芬这个邻国人也大多时间呆在这里,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音乐空气的浓厚。据称连这里的蔬菜都是听着交响乐长大的呢。

维也纳近郊的森林有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的故居。我们这晚就下榻在森林边的宾馆里。夜晚,月光如洗。漫步林间,侧耳谛听,仿佛有老贝的《月光奏鸣曲》悠悠传来,心中油然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则动人故事:月光下,老贝出游,听见有人弹钢琴,循声寻去,发现弹琴者乃一少年盲女,谈话间知晓盲女的最大心愿就是能亲耳听一首贝多芬亲手演奏的曲子,于是感动万分才思奔涌,《月光奏鸣曲》在指尖顺势流泻而出……何其美哉!何其妙哉!何其传神哉!

当然,我们此行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在金色大厅聆听的那场顶级水平的莫扎特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了。该乐团长期以来专门致力于研究和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莫氏作为神童,六岁便进宫廷演奏并受到皇帝宠爱,连同其后来的音乐成就一起,一直成为奥国的骄傲。这场演出选取莫氏音乐中的精粹,演奏者都身着华丽的宫廷乐师服饰,头戴传统风格假发,再与出色的演唱者完美组合权威诠释,与金碧辉煌的演奏大厅交相辉映,真正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经典演出和不可重复的审美体验,把人完全带进了往昔的莫扎特时代。

走出金色大厅,放眼华灯璀璨,我在心底里禁不住一声赞叹:欧洲的音乐!音乐的欧洲!

 

1611280817199.jpeg 建筑的欧洲

        精美多姿的建筑,也是欧洲的一大特色。走进欧洲,你就会觉得是走进了浩瀚的建筑海洋。从北欧,到西欧(狭义),到中欧,再到南欧(东欧不在此行范围之内,故不论),一路看来,建筑可谓林林总总多彩多姿,令人大饱眼福。

人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要说建筑也是凝固的历史。欧洲现存的各类建筑正是和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欧洲建筑艺术自身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这些建筑就是这些历史的形象见证。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想把欧洲的代表性建筑试分为三类:宫廷建筑、标志性建筑和宗教建筑。

法国巴黎的梵尔赛宫可说是欧洲宫廷建筑的典型代表。它本身就是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皇帝为彰显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军事强国而建,以后又随法国的政治风云几经兴废,最终成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和重要的外交活动场所。其宫殿雄伟壮丽,极其华美,尽显王家风范,为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其园林为欧洲园林中独一无二的杰作。

奥地利维也纳的美泉宫为哈布斯堡王室的避暑行宫,规模略小于梵尔赛宫,建筑为巴洛克风格,宫殿后面的大花园也是花团锦簇秀美绝伦。这里与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风云也都息息相关,脍炙人口的希茜公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拿破仑两次占领维也纳时都在此居住,以后诸列强击败拿破仑也是在这里举行了瓜分欧洲的维也纳会议。

穿行于欧洲的众多宫殿建筑之中,你还会发现其内部装饰十分讲究。护墙板的功能起初很简单,只是为了防止寒气和湿气。在十八世纪的宫廷建筑中它却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显要的装饰元素,并且呈现出绚丽多彩富丽堂皇。

欧洲的标志性建筑很多,最著名的如法国巴黎的凯旋门、铁塔,奥地利的格拉兹古堡,意大利比萨的斜塔、罗马的斗兽场等等。

如果说凯旋门以巴黎最美的大街上最美的门成为了法兰西民族辉煌历史的纪念碑、法兰西民族艺术创造精神的最佳体现的话,那么埃菲尔铁塔则以其精妙的设计、独有的高度和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伟大创举,成为了巴黎乃至法国文化与法兰西精神的钢铁象征;如果说格拉兹古堡以其险要坚固和拿破仑进攻奥国唯一没能攻陷的堡垒成为了奥地利的骄傲的话,那么比萨斜塔则以其斜却不倒创造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成为了意大利的自豪;而斗兽场作为罗马帝国的象征、古罗马建筑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更把我们带进人类早期的原始文明和那野蛮凶悍的角斗现场,同时让我们体味那亘古遥远的雄壮与血腥!

宗教建筑在欧洲比比皆是,几乎每一座城市每一所村镇都有。但最为著名的还是它们: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巴黎所有名胜的圣母,结构谨严,气势恢宏,为最后一座早期哥特式大教堂和第一座重要的古典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欧洲第一尖塔,两座高耸入云的尖顶比肩而立,气势磅礴,亦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一侧圣马可教堂集拜占庭、哥特、东方风格于一体,宏伟独特。其斜对面的大钟楼为威尼斯最高建筑物,造型峻峭,完美无瑕。传说设计建造它的两兄弟后来被弄瞎了双眼,就是怕再在其它地方建造出这样伟大而又完美无缺的作品。这一方面让人深感惊慄与惋惜,同时也让人进一步觉出此建筑之珍贵;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以天主教会中心的名义,君临西方宗教世界。它那四周宏伟的圆柱廊、广场中心精峭的方尖碑和大教堂上高高耸立的圆顶,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布局:圆柱廊象征世界统揽和四方来朝,方尖碑象征太阳与不死不灭性,教堂圆顶则象征至高无上和人天圆融。其从形式到内容可谓高度统一耳!

还有芬兰的一座岩石教堂值得提及。它是欧洲教堂中一个非常另类的建筑。它由从一个山包中炸开的岩石原地垒建而成,顶棚为无数根光芒放射型水泥方梁,与立墙上的硕大音乐符号及地面座椅形成和谐的韵律感,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平民化和反叛性。它为基督教路德宗信徒的专用教堂,与东正教的红教堂、新教的白教堂遥遥相望三足鼎立,也从内容到形式高度统一并颇有别一种意味。

尽管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我们仍可以从上述三类建筑中看到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与融合,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建筑风格间的传承、衍变和发展轨迹。法兰西岛是哥特艺术的摇篮,为第一个抵制罗马式建筑并为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地区。但罗马的建筑风格后来几经兴衰至今还仍有生命力,并与多种风格同生共存,这是不是因为应了人类审美的多元需求,又从一个角度显现了艺术生命的不死不灭性呢?

 

 美术的欧洲3.jpg

       美术,也是欧洲的一抹重彩。在欧洲可以说触目皆是,无处不“美”。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雕塑、绘画都成了道道风景中的亮点,使整个欧洲都变得更加人性、更加灵秀、更加生动。

谈美术,仍然离不开法国。因为巴黎多少年以来都可说是世界艺术的中心,直到现在,巴黎还是各国艺术家们首选的城市。

巴黎的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本身就是一个现代作品,它还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知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宝库。其中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就收藏了20世纪以来包括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派、结构派、概念艺术及流行艺术等各种流派的2000幅作品。它的户外场地是一片文化乐土,其中有很多流浪画家还正在创作着“现代绘画”。

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收藏了19世纪下半叶的美术作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安格尔、库伯、莫奈、塞尚、梵高、毕加索等大师所代表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新艺术等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号称世界第一艺术宝库。其藏品多达40余万件,藏品之精美也举世无匹。展品分七大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部、埃及艺术部、东方艺术部、绘画部、素描部、雕塑部、艺术品部。内容包括了东西方、古近今各种流派的美术作品,其中特别撩人的是宫内的三件镇馆之宝:断臂美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无头折臂却乘风欲飞的《胜利女神》雕像、达.芬奇笔下那永远透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油画……

卢浮宫还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它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改造工程。这除了其本身就是美术和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外,改造也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参观藏品,此事并且与中国人直接相关。

那是在卢浮宫宝藏与观瞻矛盾日甚,整治和扩建势在必行时,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选定了中国籍当代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贝氏别出心裁地开拓了卢浮宫的地下空间,并设计了一大三小四座透明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将古代埃及文化与现代建筑科技完美揉合,既实用又标新立异,还与周围古色古香的建筑背景和谐统一。如今,这个玻璃金字塔已经成了卢浮宫的新象征。

沿着这玻璃金字塔内的螺旋台阶上下,可以自由的游览各部展室,除了强烈感受那些展品巨大的艺术魅力外,你还会透过这晶莹剔透的玉宇琼宫强烈感受到法国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并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深感欣慰。

欧洲的很多美术佳作都是和建筑融为一体的。雕塑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或附着于立柱,或点缀于门窗,或耸立于屋顶,或挺秀于园林……总之是各有妙用千姿百态,绚丽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埃杜弗小巷街头的小于连铜像,以小童撒尿的可爱英姿名闻遐迩。雕像虽小,却成了布鲁塞尔的标志、比利时的象征。何以如此?说是当年西班牙人欲将该城炸为平地,亏一小孩夜出撒尿,浇湿炸药导火索,城市得以保全。据此雕塑大师捷罗姆.杜克恩诺乃塑此铜像,以后小于连旋被称为该市“第一公民”。传说是美妙有趣的,但除去它本身的故事内涵,不能不让人想到另一条法则:艺术在质不在量。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肇始之地,像一座文化灯塔在天地间散发光芒。号称“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后来的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都诞生于此。文学“三杰”­­的贡献姑且不论,单说乔托和这美术“三杰”,就都在欧洲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家乡至今还留有他们的不少杰作,如乔托的《犹大之吻》、《哀悼基督》,达.芬奇的《基督受洗》、《持花圣母》,米开朗琪罗的《晨》、《昏》、《昼》、《夜》和《大卫》雕像等;这里还有他们的建筑杰作如“乔托之塔”、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建筑史上最美的楼梯”等等。

通过以上叙述,也许你已察觉,这些文化巨人都是涉猎广博多才多艺的。的确,当时的许多画家、雕塑家都被聘请去搞建筑设计,这无形中既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性,又把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同建筑一起保存流传下来,从而也形成了欧洲美术与建筑有机融合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景观。

梵蒂冈城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都被先后请来做圣彼得大教堂的工程总管。拉斐尔在这里留下了《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众多名作;米开朗琪罗则留下了《最后的审判》、《圣母哀痛像》等名作和至尊至美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当我们今天饱享这些旷世杰作艺术魅力的时候,怎能忘记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七十高龄老眼昏花还在教堂穹顶上躬身作画的情形?我们在被这些大师献身艺术的精神和才情深深打动的同时,更会珍爱这些留给欧洲也留给世界的艺术瑰宝!

 

风俗的欧洲2.jpg

       欧洲不仅风光旖旎,各地奇异的风俗也很有趣。我们不妨走入其间,去和他们做一番实地交流。

芬兰是个“湖沼之国”,又称千湖之国、森林之国。接近北极,最北部冬季有60天不见阳光,称“极夜”;夏季60天昼夜太阳不落,称“极昼”。“极夜” “极昼”都是罕见的世界奇观。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据历史传说,芬兰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地方,耳朵山就是他的居所。因为此山有“耳”,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也因此芬兰每年的圣诞节都格外隆重。

芬兰人特别注意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习俗。在赫尔辛基近郊的松鼠岛上,他们特地设了一个露天人文博物馆,陈列着从芬兰各地运来的古老的木板房、农户家具、衣服、劳动工具和大船等,出入其间,使人仿佛回到了早期的农耕时代。

在海边港口,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帆船。船,是芬兰人最为看重的交通工具。在他们的家庭配置里,汽车可以凑合,船一定要讲究。因为他们都喜欢乘船过岛走亲访友,或破浪越海到邻国去度假。

芬兰人对世界人民还有一大贡献,就是蒸汽浴。他们喜欢“蒸”,有的年轻人“蒸”完还要冲出浴室到雪堆里打滚儿,借以锻炼抗寒能力。我们在芬兰下榻的宾馆也“蒸”了一回(没出来打滚儿,因为没有雪)原汁原汽,果然地道。始信“芬兰浴”何以能风行世界!

荷兰,被称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和花卉之国。其土地之24%的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高出海平面仅1米。皆因这里的土地均为围海造田而成,也因此有了荷兰人民的又一大创造——利用风车排水和进行生产劳动,并由此形成荷兰独特的风车奇景。如今,秀丽恬静的风车村仍保留着数座象征荷兰标志的风车,与这里的绿野红屋、纵横水渠相映成趣,恍如童话世界一般。在这里,你不仅会被其独有的美景秀色所陶醉,还会被荷兰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打动。

由于地势低洼潮湿,又有了荷兰人民的又一项创造和习俗,就是喜欢穿木鞋。这里有众多的木鞋加工厂,生产出的木鞋也是多种多样。你进到那些木鞋专卖店里,简直就会觉得是走进到了木鞋的艺术世界里,大小不一、各种花色的木鞋琳琅满目,任谁都会爱不释手并且都得挑花了眼。木鞋还成就了这里的独特婚俗。依照传统,荷兰的青年在订婚时,新郎都要给新娘送一双漂亮的木鞋作为定情之物,这木鞋岂不更装满了甜情蜜意?

荷兰的花卉名冠全球。这里有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场、世界最大的花展和世界最大的鳞茎花卉公园,号称“荷兰之花”的郁金香更是香飘四海世人皆喜。而如果能在每年的四、五月份赶上花农举行的欢乐异常的花车游行,那才叫真正的醉倒花丛,过足花瘾呢!

在行程中我们听到一种说法:法兰西是晚睡的民族,德意志是早起的民族。这话比较准确地概括和形象地说明了这两个民族不同的的生活习俗。

  法国巴黎是真正的浪漫之都、不夜之城。每个白天,这里都是五光十色,熙熙攘攘,俊男靓女,人头攒动。法国女人尤其幸福,他们受到格外的尊崇。“女士优先”这一惯例,就由法国首创并在全世界风行。咖啡馆的露天座,更构成巴黎的一道独特景观。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沿街设座,还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人们坐在那里,慢慢地品着咖啡,聊着大天儿,悠哉游哉,不亦乐乎。在这里可以或观赏街景、或闭目养神、或读书看报、或作画写信,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绝无他人干涉,多么舒坦惬意的一种生活方式!吃饭,法国人也是最讲究的。法国人尚食善饮,唯有中国可以与之相匹。故有“法国餐为欧洲之冠,中国餐为世界之首”一说。特别是晚餐,乃法国人一日之中的最后一项重大内容,且要吃得有板有眼悠闲从容。及至深夜,巴黎街头仍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许多地方彻夜通明,辉煌灿烂;男士淑女们轻斟慢饮,通宵达旦,实为常事。久而久之,法国人“晚睡”自然成习。

德国人则不然。他们一般都没有过夜生活的习惯,都很遵守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所以在德国你会看到披着旭日朝霞进行晨练的人很多,大小马路上行色匆匆赶着上早班的人很多。他们好像根本不需要放松娱乐似的。可是每年自11月11日开始,历时两三个月,德国的狂欢节以时间长、内容丰富而著称,其间甚至会出现多次高潮。这大概就是德国人特有的玩儿法:要莫不玩儿,要玩儿就玩儿它个天翻地覆!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它华妙庄严内外兼美的独特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条条河道纵横城区,人们以船代车,以各式船舶从事着各种活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奇特小船叫贡多拉,两头尖翘,单桨独划,装束别致的船夫唱着小曲摇橹荡桨,好不惬意,使得坐船的游客不能不打心底里艳羡他们这种仙境里的生活!

穿行欧洲各国,我们还发现一个共通现象,就是各国的节日虽有差异,但大多都和宗教有关。诸如圣诞节、主显节、复活节、万圣节、斋戒节、感恩节等等,并且过节活动从内容到仪式都浸透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这让人在感觉他们活得特有信仰之外,也让人觉得宗教在欧洲无处不在,欧洲人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有时甚至还相当沉重。

 

时尚的欧洲6.jpg

        欧洲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这时尚表现在很多方面。

除了前文提到的诸多方面的现代追求外,欧洲时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时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衣服不再仅仅是遮身蔽体之物,而是越来越突出其装饰性和艺术性。

法国的巴黎自然又是本话题的中心。因为法国时装在世界时装业中的显赫声名尽人皆知。多少世纪以来,法国就是领导世界服装新潮流的中心,“巴黎新样式”就是“最最时髦”的代名词。从短外套、长斗篷到骑士装、燕尾服,从无边帽、蓬车帽到小礼服、大礼服,再到现代服装的各型各款,以及“回归自然”、“享乐主义”等等,无不标新立异独领风骚;迪奥尔、夏奈尔、皮尔.卡丹等时装设计大师各有建树名冠全球。法国在每年每季都有新色彩、新面料、新款式、新图案推出,还每年要发表当年或来年的流行款式和流行色,形成引领世界服装派路变化的主导潮流。

意大利服装在世界上亦久负盛名。其服装生产超过法国,居世界第一。意大利的米兰是包括巴黎、纽约、东京、伦敦、慕尼黑和香港在内的世界七大服装中心之一。这里每年都要举办几十场时装表演,男女模特们卓而不群,风姿绰约。费雷、瓦伦蒂诺、曼黛丽和比娇蒂等服装设计大师出类拔萃。意大利的皮衣尤其棒,物美而价廉。我这次就在佛罗伦萨一个很普通的小店里,花99欧元购得一件半长皮衣,被同伴们一致评为此次团体出行的“最佳购物”。意大利还是“制鞋王国”,生产的皮鞋质量好,穿着舒适,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年出口皮鞋达几亿双。这不仅为本国创造出可观的名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也为世界人民增添了不少“脚上风度”。

首饰、工艺品和化妆品是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的珍品爱物。欧洲的这些东西也都质量上佳。我们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参观钻石厂,在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诺岛上参观玻璃工艺厂,都仿佛进到了一个玲珑脱俗晶莹剔透的珍宝世界,那珠光宝器的各式产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在欧洲各国的免税店或大小商场里,这类商品也都是琳琅满目,款式齐全,制造工艺精湛,显示出高雅的欧洲风范。法国巴黎的香水和各类化妆品,自然又是最能吸引人们目光并让人们忍不住掏兜拿钱的,谁不想让自己和自己心爱的人气味芳馥更加妩媚动人呢?

欧洲还有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就是各国城市的橱窗。你看吧,那些橱窗各具形态,分不同商品、不同主题,有的是单幅,有的是连幅,有的甚至整座楼每个窗户都搞成了橱窗,一眼望去还真有气派。再细看,你还会发现,这些橱窗大都构思巧妙,制作精良,艺术性很强、很高,都是下了大功夫的。特别是那些服装展示橱窗,创意新奇,造型俏美,千娇百媚,万种风情,表现出十分人性化的倾向,给人以强烈的愉悦与吸引。这些橱窗不仅是欧洲商家商品展示的广告牌,也是欧洲城市的眸子。它们使欧洲的白天多彩,使欧洲的夜晚明亮,也使欧洲更加时尚和娇媚!

欧洲的时尚不仅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这主要表现在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和潜在意识。比如他们的卫生观念、环保意识等等。就象我们在芬兰听不到一人按汽车喇叭,在欧洲各国看不到一人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在欧洲各处花木葱茏的绿地花园看不到一人乱折花木,这实在是早已自然成习,卫生观念、环保意识早已深深地渗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因如此,也才有了欧洲长久的幽雅、美丽与洁净。

德国是世界上汽车工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但在那里骑自行车的人特别多。据说他们把骑自行车当成了一种新时尚,认为这既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又锻炼身体。这应当说是他们经过了过度工业化后的一种反思。而我国人民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向着“汽车文明”大踏步迈进,就象西方早已认为盖摩天大楼是一种落后的建筑观念而我们还在争着楼层比高一样,谁又能说得清这其中的玄机奥妙进退得失呢?

还有一点就是欧洲人讲舒适,讲人权。除了法定的五天工作日要努力工作外,按时下班和节假日绝对是雷打不动的。商店里有再好的生意再多的顾客也要按点儿轰出门,这在我们看来简直觉得不近情理不可思议。他们大多城里有住所乡间还有别墅,一到周末或节假日,便举家出外度假或旅游。总之,西方人的最高理念,就是“为人类自身提供最好的生活、工作和公共活动场所”。这种目标和追求我想应该说是进步的、文明的,是没有错的。

欧洲的时尚还表现在他们对现代文化传媒的重视和发展上。比如对电影、电视,他们也都倾注了很多心力。欧洲不少国家所拍摄的电影和电视节目都相当精彩。住在各国的宾馆里,打开电视,就会看到各地各种多姿多彩的电视节目,尽管语言不通,但也能使人从中领略到他们的节目大都办得活泼轻松,好玩好看。欧洲的电影大国当然还要属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他们生产的影片在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都是世界非常重要的电影盛会。他们过去和现在都在努力为世界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做着贡献。

欧洲的时尚让人眩目,时尚的欧洲为世界添彩。愿欧洲更靓,祝世界更美!

 

性格的欧洲5.jpg

       说了上述的方方面面,总觉得还未尽兴,总觉得还有一种继续深入探询的渴望。也就是说知道了欧洲是这样的,可还没搞清欧洲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能够这样?

当然可以说欧洲的自然地理就是这样的,也可以说欧洲的社会历史就是这样的。但我更想弄清的是:这是否与欧洲人的人文品格有关?与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性格有关?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事在人为,性格就是命运,性格就是历史。欧洲的命运,欧洲的历史,就与欧洲人的性格密切相关;欧洲各国的命运,欧洲各国的历史,也与欧洲各国人的性格密切相关。

给我总的感觉,是欧洲人普遍比较牛气,比较自信、自负,也比较傲慢。当然,人家是发达国家嘛。有钱,文化素质也高。不过也正因为文化素质高,便又表现出了另一面:礼貌、矜持、有涵养。所以当你和他们交往时,你会感觉到他们骨子里的那股傲气,同时又不会让你有过于不舒服的感觉。

欧洲人又是比较友好的。特别是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在欧洲人眼里的形象大大改观,自然也就提了“份”。所以说人运与国运密不可分,由此亦可见一斑。

读欧洲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牛气的国家,也都有过不“牛”的时候;有的“牛”过了头的国家,最后就变得十分不“牛”。如法国人就曾先后受过罗马人、德国人欺负,经过奋斗“牛”了,变“牛”的时候也欺负过别人;德国人“牛”的时候曾经欺负过全世界人民,但最后战败被盟军“车裂”。还有其他不少国家如芬兰、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等,也都有过不“牛”被人欺负,或“牛”了欺负别人的历史。

有人说欧洲人好斗。这其实应当从两方面来说。遭人欺负了必然反抗,必然要斗,这就如同中国曾经受到八国联军欺负必然要斗一样,这种斗是正当的,正义的;而有的好斗者却是疯狂地侵略别人、掠夺别人,这就令人发指,当受谴责。可有时道义又不得不给利益让步。在很多博物馆里,包括像卢浮宫这样的艺术圣殿里,都还有许多国家或地区被抢掠来的战利品如今还在“赞颂”着牛气国家的强盛,丰富着他国的“文明”。这又不能不让人感到莫名与困惑。

诚然,历史的过程是复杂的。谁也很难说得清在哪件事情上谁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就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不同的人甚或是在同一个历史人物身上也都可能有对有错。关键是后来的人如何看待历史,如何对待错误。

一般人都反映德国人冷峻、刚毅、古板、做事情狠。这表现在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上当然很恶。但当他们把这种性格熔铸到发展工业振兴经济上时,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有一个叫勃兰特的德国人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这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时是法兰克福市的市长。当时城市被炸烂人们饥寒交迫,天冷冻死了不少人。可他愣是动员人们不砍一棵树,带领大家最终把城市重新建设起来。多少年后他当了德国总理,又愣是敢在外交场合向诸多外国领导人下跪,以向全世界替德国法西斯谢罪。这是何等的磊落胸襟,何等的豪迈性格!比起那对他国人民犯下过滔天罪行却又死赖着不认帐的“小人”,品格真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由此也不难明白德国何以能在战后很快发展成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法国人自诩为高卢鸡,其国鸟也是公鸡。公鸡的特点是勇猛顽强。这一点早就被法国的历史所印证。其实这只公鸡也是多重性格的。机智、浪漫和大度等特性在他身上也和谐地统一着。“法国式的幽默”就是其机智的典型表现;法国人的浪漫更是世界公认勿庸赘言;而大度则可从其对世界各地各种流派文化艺术的包容性显现出来,从其对世界各地各色人种的包容性显现出来。到过巴黎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那里的各个方面都是那么丰富多彩,连人们的肤色和贫富差别都是最多样化的。法国还可以说是目前欧洲联盟的“盟主”。“欧盟”就是在法国与德国尽释前嫌所建立的“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其“申根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这次旅行就都在“欧盟” “申根国”的范围内,切身感受到了“欧盟”迅猛疾速的壮大和欧元稳步升值的强劲。然所有这些都不能说和法国的“性格魅力”无关。

其余对如意大利人热情、芬兰人真诚、奥地利人稳重、卢森堡和比利时人精明等,我们都有切身感受。但这些都是就一般印象而言,其实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其个性都非简单的一个字词所能概括。既便像卢森堡那样一个小国,也都在以其人均钢产量居世界首位和人均银行数居世界首位的佳绩倍显“精明”的同时,还具有其它方面的诸多特征;那么芬兰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灵活的签证和通关政策,将我们及大批出国团队都拉入芬航的航线,就更不是一个简单的“真诚”所能包括的了。

总之,欧洲各国都以自己的个性张显着魅力,也以整合的优势鼎立于世界一方。这对于我们是不是更多了一种参照,给人的启示更会是多方面的呢?

 

随着出访归来,欧洲远去了,但那大河两岸景、异域风情图依然清晰,心中总有“看不尽的欧洲,说不尽的欧洲”之感。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脑中已油然生出一丝何时还能再去欧洲的奢望。此情此愿,多少天来难以释怀,辗转反侧成此拙文。不知它能否起到不负欧洲一行的作用?亦不知它能为读者提供一点儿益思否?

      (注:本文曾发表于《中国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