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人们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锁”在家里,足不出户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我也一样,算来已经在家憋闷十多天了。正月十五那天,我和丈夫想去看看婆婆。公公去世十多年了,婆婆一直自己生活,不用我们伺候。前几天婆婆刚过完78岁生日,因为常年打太极拳的缘故身体特别健朗,说话咔咔的,根本不像80来岁的老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我还是有点担心她。于是爱人打电话给婆婆,告诉她,我们准备回去看她。婆婆一听,坚决不让我们回去:“别来了,不是不让出门吗!”我们说没事,哪儿也不去,就是直接去看看您。她不让,说“我在小区门口站岗值勤,忙着呢”。这下,我爱人就急了:“妈,您都快80岁的人,咋不想想老年人是容易感染人群,万一感染了咋办,万一……,您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想想我们呀!”婆婆说:“没事,进出小区的都是本院的人,没外省人,不会感染。”不管我们怎么劝说,婆婆就是不让我们回去,她说她第二天不去站岗了。我们只好听话,就没回去看她。
前两天,温度回升,天气很暖,我一来想出去买点菜,二来想去看看婆婆。当然还有第三,就是想出去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毕竟也在家闷了十几天。我每样青菜都买两份,给婆婆带一份。
我到婆婆住的家属院门口时,看到一个70多岁的阿姨在门口值勤,做登记,我直接跟她说,我是姜华琴的儿媳妇,阿姨笑呵呵的跟我说:“你婆婆啊,我认识,那老姐姐对人可好了,她是咱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我疑惑地问:“怎么让你们岁数大的人出来站岗,社区的工作人员呢?”阿姨说:“社区工作人员少,我们替换一下她们。”“我婆婆也一直跟你们换班吧?”“是,你婆婆身体好着呢,没事,让我们整天待在家里,也闲不住,我老头也是共产党员,我是替老头子来值班的。”其实,我不问也能猜得出婆婆一直在做志愿者,她们老一辈境界就是高。
我婆婆年轻时可是沈阳市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带头人,手下几十号人,哪个不听她的,她带领的企业年年都拿先进。婆婆退休后,一直是社区党支部的编外宣传干事,整个家属院的大爷大妈都熟悉她。她原来带过的小同事每年都来家看她,她们常在一起聚会。初一那天,她拿着一个小电话本,戴着老花镜,一个一个给单位同事打电话拜年,告诉他们,新冠肺炎闹得太厉害,都在家待着吧,等春暖花开时,疫情解除了再聚。初一当天,婆婆一共打了二十几个电话。婆婆操着辽南口音跟亲戚朋友电话拜年,是每年春节婆婆家的最美序曲,我一听就听了二十几年。
我到婆婆家进门就问婆婆:“妈,您不是说不去当志愿者了吗?咋又去了?”婆婆解释说:“咱社区开放式小区太多,社区工作人员太少,不够用。我们老党员不上,谁上?在家待着也没事,每天就两三个小时,我注意防护、消毒,没问题,你们放心吧。”其实,我也就是佯装指问婆婆,婆婆当“盛京义勇”志愿者,天天值班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婆婆还告诉我,我进来时那个值班的阿姨不是党员,她现在都交入党申请书了。70多岁的老人,还要求进步,写入党申请书,过去我只在影视剧里见过这种情节,现实中,还真没碰到过,我有点不太理解。想想,我跟在婆婆身边二十几年,看到婆婆平常的言行,我又理解了。那个正在值班的阿姨之所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她身边有身为共产党员的丈夫,更是因为她身边有像我婆婆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做表率、做朋友。
我又对婆婆反复叮嘱几遍,便回了家。
几天过去了,婆婆那微不足道却又很了不起的行为总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她那平凡朴实却又打动人心的话语总是在我耳畔萦绕。今天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望着窗外,眼前便浮现出那个浑身沾满雪花的小老太太,在寒风中忙碌着为进出家属院的人们登记、量体温,胳膊上带着“盛京义勇”志愿者的红袖标使得她瘦小的身材显得格外高大。
此文已发表在2020.3.3《沈阳日报》万泉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