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发来一条短信,询问我在干什么,是不是在熬腊八粥。我这才翻了翻日历,发现那天果然是腊八。说起腊八我的印象似乎是中国人特有的勤俭持家的节日,到了腊月初八打扫一下陈粮,然后熬成粥,百样的粮食放在一起,熬成一锅粥,既有勤俭的意思,也是团圆的象征。北京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在最寒冷的严冬腊月,一家人团团而坐,热热乎乎的,共同品粥,加上新年将至,不也是其乐融融吗……

  后来又听说 “腊八粥”并非中国的专利,其实是与佛教有关。佛教创始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痛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为了寻求解脱之道,毅然舍弃王位改名释迦牟尼,遍游名山大川拜访贤明。一天他来到比哈尔邦的尼连河畔,又渴又饿昏倒在地。后被一牧羊女发现,她立刻将身上所带干粮,用尼连河水熬制成粥,喂与释迦牟尼。不久释迦牟尼醒来,顿感力量十足,于是盘腿坐在河畔的毕钵罗树(菩提树)下,面向东方发下宏天大愿:“我若不能证到无上正觉,宁让此身粉碎,永不起此座!””四十九天以后,释迦牟尼突然立起发出:“十方世界无处不如来!”的偈语成为佛陀,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后来僧众为纪念此事,把牧羊女用干粮和尼连河水熬制成的粥,命名为“腊八粥”,因此“腊八粥”也就成了佛教中的一个典故。

  北京人吃“腊八粥”可是有很长的历史了,“腊八”已经成为了北京人的一个重要节日。这天不但要熬粥,还要制作“腊八醋”。腊八醋就是用蒜泡的醋,过年吃饺子用,说来也奇,只有腊月初八那天泡的醋,才最有味儿。早了、晚了都不够味儿。

n14000208_157793294660660.jpg  记得幼时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喝腊八粥了,因为喝了腊八粥,就算是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一系列的好事就接踵而来了。首先是学校放寒假,用不着上学了,特别是过节的那几天,连功课也可以不做。接着就是大人给我们买新衣服和新玩具,天天有好吃的,放鞭炮,给零花钱,和小朋友们疯玩,这时候家长一般是不干涉的,小伙伴们都一样,到处是欢乐,到处是祥和,到处是节日的气息。

  长大以后虽然也喜欢过“腊八”,但是其中的热情,似乎是减少了很多。小时候甜甜蜜蜜的腊八粥的味道似乎也大不如初了。特别是近几年逐渐地对喝腊八粥的习俗也淡漠了。几年不喝又点找不到感觉了。不过去年不知是怎么的,一时心血来潮突然要自己熬一回腊八粥。

  提前半个月,我们全家就开始忙乎了,先是买米,江米、薏米、香米、大麦仁;后来又看各样的豆,芸豆、花豆、豇豆;又买了点红枣,又发现有卖核桃仁的……结果这个半斤那个二两,足足买了大大一包。回家后我们就犯了愁,全用了吧,实在是太多了,留一些吧,恐怕也迟早是浪费……思前想后,反正已经买好了,索性全都倒入锅里。结果越熬越稠,不得不一再加水,换大锅,再分成两锅,等熬成粥已经变成了满满三大锅。看着三个大锅粥,我们可犯了愁,自己吃有吃不了,送人也没人送,眼看要过年了,总不能天天喝腊八粥啊。于是,只好央告亲友,请他们拿走一些,结果后来连半新的钢精锅都搭上才没“浪费”。自从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好长时间再也不敢提“粥”字儿了……

  看着朋友发来的短信,我心里又萌发了今年是不是要熬点腊八粥。爱人看我发呆,就催“快点走,一会儿去超市的班车走了!”我茫然地问:“去超市干什么?”“今天腊八,到超市买两罐八宝粥,回来再用微波炉热一热,热热乎乎地过腊八啊!”我一听连忙说,“嘿,好主意!赶紧走,别等超市卖完了……”


  后记:这是几年前在某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原记得在似乎在银河上发过。今天突然听说各寺庙都暂停了舍粥活动,想到此文中以八宝粥代替腊八粥的方法也可借鉴。但在发现尚未在银河发过。故再次转发与各位网友共度腊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