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事情总会引发相应的回忆。


  我们的事是去年的事;今年,我的好友,那位去年的当事者来微信,与我共同回忆那段往事,好友与我好一顿唠扯,并抒发了好一阵感慨。


  引发我们回忆的起缘是我们大连今年一月发生的一件事,事不大,可影响真不小。估计全国都知晓了。这事无需我细述:是一名街道干部闯小区,与志愿者发生的一点纠结……


  而我们的事发生在去年,情节与之差不多,闹得挺厉害,但,结局却挺和顺。


  是去年的三月初,当时,全国疫情都挺紧张。我们全市各社区都搞封闭;小区内住户发通行卡,出入都要验明通行卡,主要是防止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员。


  一早一晚是人流高峰,社区怕门卫忙不过来,我们几个义工就在这段期间,轮班配合门卫。


  事情发生在一天的傍晚,我与另一位义工,一个门里,一个门外,检查着回小区人员的证件。突然,门外响起一阵争吵,我向门外望去,是一位回家的居民,大概是购物回来,两手上还提着包,嘴里嘟囔着:“我在这里住了十来年了,就今天忘带证了,看,我这不买了点菜回来,还得赶紧回家做饭哪。”我的那位同行,根本没听他解释,说:“我不管你忘不忘,没证不行,要不,去门卫那里登记。” “哼,登什么记,净闹形式。”那回家的居民依旧嘟囔着,慢慢向门里挪动。“不行不行,别磨蹭,赶紧登记去。”我的那位同行有点发急,上前,扒拉了他一下。“找茬呀,给你点权,不知咋用了。”那回家的居民开始大声地嚷了起来,提着包,晃荡着,冲着我的那位同行走了过去。我一看,不对劲,就赶紧迎了上去。他一看见我,愣了一下,就用胳膊把口罩向下拉了一下,喊道:“你不认识我吗。”哦,原来是这位老兄,他与我在一栋楼,只不过分住两个门洞,散步时经常看到。


  “认识,当然认识。”我赶紧说。“不过,还得登记,这是规定。” “这不多此一举吗,走这形式干嘛。” “嗨,走走吧,都是这样,咱也别例外。”此刻,我也灵机一动,说:“咱俩几乎天天见面,可我还不知道您的尊姓大名哪,正好,借这机会知道一下,还有,咱俩再加个微信。”这时,门卫也拿着笔和本过来,边走边说:“来,相互给个面子。”我的同行也凑过来,“唉,老哥,啥权力,大冷的天,在这竖挺挺地站着,遭罪的权力呀,不都是TM疫情闹的吗,您也配合一下吧。”我们左一句,右一句,把我的这位邻居弄的不好意思起来了。


  事,闹腾的挺大,可,消停的挺快。


  过了一段时间,我与他通微信时,将几帧有些地方,有一些不守规则的人与防疫人员发生冲突的视频传给他,他看完后,回话道:都说冲动是魔,一点不假;是的,你有再充分的理由,你是再特类的人物,也需遵循制度,否则,会留下终生遗憾。


  服从,不是懦弱,只是把自己的一切行为,置于规则之下而已。


  我们全体国民与疫情抗争已经一年了;还要持续多长时间,难以确定。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战疫第一线,可谓是浴血奋战。作为一位普通的公民应该如何哪?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想:这“责”不单单是作为上的奉献,更应是行为上的律己吧。


  国泰民安是每一个国民的意愿,但,不可忘记,这一切,是需在有序的社会氛围之中运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