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的端午吃的是大黄米的粽子,是经过半个月的浸泡发酵,用手一捻成粉状即可包就。三四个芦苇叶一颠一倒一折就出现一个角度,然后把米装进去,再把芦苇叶折过来,筋骨背留有余地,用手紧紧的攥住,就出现了五个角,然后把马莲草一道一道的缠紧系个活筘,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母亲把粽子放进大锅里,再放上些鸡蛋。一锅端午的粽子在沸水中煮着,满屋子都弥漫着香香的诱人的粽子的味道。

  端午这天家乡有个起早跑山喊山的习俗,天刚蒙蒙亮我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的聚到一起爬上了应山的山峰。
  古人上山是为了给屈原呐喊助威鸣冤,可传承到现在,成了孩子们娱乐的习俗了。 上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我和伙伴们喊叫够了,用镐头刨挖草药,像苍术、桔梗、远志、防风、搭了头等药材采足,等下山时再到河滩处找猪牙草、薄荷、掐不齐草、柳树叶等民间的草药准备齐全,装进荆条筐里。嗅着山村里户户发出来的艾香和粽香,我们像山兔一样,完成了妈妈的嘱托,背着刨挖的新鲜药材蹦跳着跑回家。据说端午采的药能治百病。
  后来我远嫁到湿地盘锦,由于湿地属于平原开荒整地的农场,全国各地的人们踊跃落户入住,端午舌尖上的习俗传承不一,各自传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端午习俗。
  湿地没有大黄米,晶莹剔透的江米也就是粘大米,占据了美味市场。
  我和当地人吃法不一样,我还是传承着娘家舌尖上的形式的做法,把粘大米浸泡发酵七天,再用水投净发酵的粘膜,水和江米两者晶莹剔透了就开始包了。早晨早起一点,所有的活计就准备完毕。不到两个钟点,粽子和锅里的鸡蛋就香味扑鼻了,全家人吃着粘糯、香甜可口的江米粽子,不知道有多幸福。
  可端午节的来历都明白,沉重的心情是不会祛除的。吃罢早饭,按着计划全家人出发了。没有车时打车,现在自家有车了,一袋烟的功夫到达了目的地。
  没成想到了那里一看,就像默哀的一样站了一排人。     
  我们也是把准备好的供品粽子摆在河床边,念叨几句纪念屈原的话语,静静的看着大辽河。
  因远离汨罗江,只有用这种形式纪念屈原,因水脉相连,灵魂相融。其实也就是游览大辽河,释放疲劳,因为一年太忙,游玩的时间是没有的,这是机会。
  香糯的粽子忠魂能吃到吗?怕污染环境各自都带走。也是心到佛知吧。
  祷念完毕,准备回转,我们在盐碱地上扔下秒时,寻找舌尖上的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