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的南果梨以海城为最,海城的南果梨以唐家房乡摩云山为最。要问何出此言?有顺口溜为证“唐家房,梨淌糖,摩云山,梨满山”。这虽然未经考证,但地处鞍山南麓市郊的唐家房和摩云山的梨我50年前就早有领略了!

  那是1965年,十月,我们鞍山九中的同学到唐家房参加助农劳动,帮助丰收的果农采摘南果梨。

  当时我们是打着背包排着队徒步走30多公里到那里帮助果农采收南果梨。因为从小长大没有到过果树园,等到了唐家房一看,傻了!原来花果山不是传说,它真真实实伫立在我们面前!但见果树是满山遍野,红黄相间的南果梨一串串一嘟噜一嘟噜相偎枝头。有的因为太多太沉竟然匍匐在地,不用上树去够,需要躺着去摘!所以说摩云山,梨满山的顺口溜的确不假!

  再说唐家房,梨淌糖。唐家房的南果梨不要说吃,就是闻也能顶风香十里!

  那时候,为了让我们学生学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学校还制度定了十大禁令,具体有哪些已经记不起来了,反正就是不让我们学生偷吃果实,尤其是南果梨!为什么对南果梨特别看重?就是因为南果梨经济价值最高。那时候虽然是人民公社,但社员还是要靠南果梨挣钱的。南果梨可以说是梨中之王。说它是梨中之王不是瞎说,那里的南果梨皮薄肉厚,黄里透红,又好看又好吃,如果采摘下来放上几天,就会一咬一包水,一舔一口糖!正所谓沁人肺腑,余香绕梁!那天,我们劳动结束了,第二天就要返校了,有几个同学实在按捺不住,便偷藏了几个南果梨于被包之中。谁知道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为什么老师发现的那么早,原来是南果梨在背包里一捂,很快就熟了,那味道竟然穿被而出,很快被老师闻到了!当然,这几个同学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但唐家房南果梨味道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由于有了那次经历,我们几个同学对唐家房的南果梨是没齿难忘。

  在我们行将退休之际的一个秋天,我们相约乘上到唐家房乡摩云山村的小公汽重访故地,准备专门买那里的南果梨以弥补当年没有吃到那里的南果梨的遗憾,抚慰一下当年那颗受伤的心灵。没有想到的是从第一次重返摩云山,我竟和摩云山以及摩云山上的宝泉观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所以要去摩云山,皆因为摩云山的梨是唐家房梨的之最。就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一般。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年我们班劳动的地方就是在摩云山下的当时的第7生产队。那是我50多年后的第一次重返摩云山。

  摩云山在在鞍海公路21公路处。不待下车你就可以凭窗东望,一座山尖突兀岩石裸露的山峰就会扑在你的眼球前。这座山太高,大约五六百米吧。但它却是个当年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据说当年薛礼征东就到过此地。至今还可以看到山上一颗硕大的马蹄印。当然这都是美丽的传说。但是这座山的确在当年驻过重兵,至今还留有唐朝的古井及城墙的遗迹。这座山因为山尖上平卧着一些丈宽的巨石板,石板下面又是几圈裸露的岩石,让这座山远看象一盘巨大的石磨,所以又名“磨盘山”

  摩云山虽然山顶秃裸,但却得天独厚,因为这山除了山顶,从山脚到山腰,几乎漫山遍野都是果树,一眼泉水从半山腰流出,让这里不但水源充足,也让这山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力。由于经年累月有落叶烂果,使得山里的腐殖土特别宣厚肥沃所以果树几乎不用施肥就根粗叶茂连野草都一人多高,满山是郁郁葱葱。山间不但南果梨个大皮薄,糖份充足,就连野生的山里红,菇娘,野菜都随处可见,除了南果梨,山上还载有的白梨,秋子梨,鸭嘴梨,也是个个饱满硕大,一咬一包水。

  宝泉观在摩云山的山腰处。记得2005年第一次这个道观的道长姓赵,叫赵玄信这个道长可不简单,他曾经出席过省里的道教大会,并且还赠送给我他亲自撰写的一本书,但是当我第二次到摩云山时,他已经仙游四海不知所终了。我对道教是不甚研究,只知道点皮毛,但我很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只要不是邪教。尤其是道教还是国教。所以每次到道观我都要和道长聊一聊。长长各方面知识。是我是清朝时期就有的,当年我们去劳动时早已荒废了。现在的宝泉观是后来复建的。观不太大,三间正房依山而建,东侧一间偏房为道士起居室。我2005年我第一次去时,只有一个道士一个道童,道童是个智障孩子。道士姓赵,叫赵玄信。这个赵道长城府颇深,曾经赠我一本他亲自撰写的有关道家的书。后来,在2010年我再去摩云山时,赵道长已仙游四海,不知所踪。继任的是一位崔姓女道长。崔道长因为是个女性,并且面色阴沉,少言寡语,我也很少与她交流。但是正是在崔道长在观期间,我有一次攀登摩云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那是2010年10月4号,我和几个同学又相邀来到摩云山游玩。当我气喘吁吁爬到山腰处,正待坐下休息,猛回头,吓我一跳:但见山尖下面突显出一块巨石,那巨石酷似人脸,犹如一个巨人在山上仰望天空,似乎在与苍天对话,或者为这座神山站岗放哨。于是,我赶紧拿出手机把这块怪石拍了下来。(见照片)下山途中,看着果实累累的摩云山,我这个无神论者也突然觉得为这里山之所以神奇,这里的南果梨之所以甜美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答案。

  下山到宝泉观,我急忙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崔道长,同时也希望她也上山去看一看,我总觉得在这座山上,在宝泉观旁边有这样处奇景对于这山,这观一定会有益处,说不定今后来朝拜宝泉观的善男信女会更多,香火也更盛。

  但是,崔道长却好像不以为然,我也只好悻悻而去。后来,我又把照片发给了千山晚报,但也是石沉大海。

  虽然几次去摩云山寻古探幽,收获甚少,但发现这块怪石也让我心里有了很大的满足感。也许是对那个崔道长不太“感冒”吧,此后的两三年我就再也没有涉足摩云山。等再去摩云山,摩云山就已经“城头变幻大王旗”了,也就是现今的陈道长,我后来的朋友当家了。

  陈道长的名字或者说法号叫什么,我还真就没问,每次见面均以陈道长相称。

  这个陈道长可非等闲之辈,他的面像真可谓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绺长髯飘在胸前,一副仙风道骨的神态。

  他虽然没有著书立作,但对于道法也如赵道长一样,真是无所不知,有问必答,谈吐侃侃,口若悬河。我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多道教知识,比如什么佛修来世,道修今生,道法自然,三教九流,抱守归一,不一而足。最重要的是他虽然是后到的宝泉观但对于摩云山的历史,宝泉观的来历简直是如数家珍,象笔者前面所述,高句丽尹姓兄妹那些历史典故都出于他口。他说的有一些我也是似懂非懂,但他的热情,他的与人为善的行为准则让我很是感动和敬佩。

  我认识他是从2013年10 月的一天,他带我去寻找唐朝古井开始的。那一次,我因为几次上山寻找古井未果,到下山时我还是心有不甘,于是便让那几个同学先下山在饭店等我,而我则跑到陈道长那里去试探求援。说心里话,当时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因为那么高的山,且没有一条正经的上山之路,要想到山顶上去找到那口传说中的有没有还不一定的古井,需得手拨比人还高的野草树丛,脚踩又滑又硬的岩石,一不小心还可能滑下山沟,道长也是一把年纪,谈何容易!

  及至我来到陈道长的住处,我就更心凉半截:因为陈道长正在吃午饭,一个馒头刚刚咬了一口。他见我进来马上笑着问我有事吗?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是把事说了出来。他闻听后,把碗筷一放,说了句“好”!说着就穿上了他那道家独有的白布长袜,和多耳八大布鞋,拿起一根拐杖,一挥手,蹦出一个字“请!”

  就这样,他健步如飞带着我走在前面,开始了我的第三次找寻古井之行。记得那次,我们可是找得辛苦,一会儿抬头拨开茂密的蒿草,一会儿弯腰钻进盘根错节的灌木丛中,有的地方还隐约看到人踩过的小道,有的地方干脆就是“另辟蹊径”,常常是钻进去,不见天日,出来时一身尖刺,拔都拔不净。还真别说,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藤蔓枝横的僻静处,古井还真就被我们找到了!

  那口古井有六七米深,里面还有井水。井口直径有半米,一根上了锈的粗铁丝栓着一个破旧的水桶。井旁边还立着一块长木板,上面用红漆写着一趟字“唐朝古井”

  我拿起铁丝把破捅放了下去,打上来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来第一桶井水!后来我再次重访这口井时也不知道是哪些善男信女花的钱,把这口井装上了汉白玉的井口和栏杆。

  如果说发现人面怪石是我找到了守护这里的南果梨树的守护神的话,找到这口古井,算是找到了滋润这里的南果梨树除了宝泉的泉眼外的新源泉。找到了这口古井也圆了我今年来的一个梦。但是我当然知道圆这个梦是谁的功劳!

  从那以后,我和陈道长是越来越熟,最后成了朋友。直到后来我每次去摩云山都要给他带些米面礼物什么的,他也每次秋天都给我准备了一箱上等的南果梨。

  就这样,南果梨,摩云山,我,陈道长就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但是,有一次,一向开通和善的陈道长不高兴了。起因还是南果梨!

  记得那是三年前,当然还是十月。我带着一帮拉家带口的朋友到摩云山玩。本来陈道长一开始挺高兴的,又见到了我这个老朋友,他领我看了一些残旧的石碑,又把新入山门的几个女弟子介绍给我,并且我们还和这些女弟子合影留念。

  但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就不太友好了。因为我带的这些朋友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到摩云山,本来这里的山里红,野菇娘,甚至于大山楂是可以随便采摘的,但是,有些孩子看到有的果树上挂满了白梨,秋子梨,安梨,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摘下的南果梨,也没有人看管,(果农这时候往往都在山外卖南果梨,一时也顾不上这些来不及采摘的低价梨种)于是,一些孩子们就不顾我在车上的警告,竟然上树摘梨。

  陈道长虽然不是果农,但他和这里是乡里乡亲关系都特别好,果农们都非常尊敬道长。所以,陈道长一看到这种场面,本来一直面带笑容的道长,脸立马沉了下来,扭头进屋了。看见陈道长有些不高兴,默默的走进寝房。我也不好意思,跟了进去。陈道长看我进来了,打了个哎声,小声嘀咕道:果农不容易,人家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就指着这些南果梨养家糊口,你的朋友又上树又折枝的,不是善行啊!人哪,要修行,莫要因为恶小而为之,尤其是为孩子做好人师,积德行善乃为人之本,人也能长寿!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南果梨为什么香甜?是土好雨露滋润的好啊!

  听了陈道长的一席话,我的脸红了。我赶紧向他抱拳,连声陪不是,然后赶紧走出门外,及时阻止了我的那些朋友们。

  告别陈道长后,坐在返回的车里,看着陈道长送我的那箱溢满香气的南果梨,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 我在反复想着一个问题:陈道长虽然和我信仰不同,但是共产党的宗旨不也是教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恶事吗?南果梨好吃不假,但是吃梨时你想到栽梨人养梨人的辛苦了吗?春天施肥点粉,夏天除草打药,秋天采摘卖果,搭个窝棚,成宿看护,冬天为果树缠绳保暖,一只梨子到口,其间要流多少汗水?付出多少劳动?正如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之一句话:老百姓不容易啊!由此,我又想起了很多。我想起,假如我们的一些腐败的官员,能够为人做事多想想老百姓,多想想怎样多做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善事,何至于锒铛入狱,一辈子不得善终,连儿女都受牵连,真是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后来我也听说,人家果农本来是要对这些上树摘的梨的人要进行十倍罚款的,皆因为陈道长一句话而作罢。至于他说了什么,陈道长始终没有告诉我。

  这几年,我也老了,山也爬不动了,跟前各种各样的上品南果梨也到处可买,所以,摩云山也离我渐行渐远了。但是,每当南果飘香的季节,每当我吃到南果梨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摩云山的南果梨,情不自禁的想起宝泉观,想起我的朋友陈道长。更想起他说的那席话:南果梨之所以香甜,是土好雨露滋润的好啊!最后,我用当年写的一首歌词权做结束语:

  摩云山,立云端

  一座石磨坐山颠

  风雨岁月磨上过

  满山梨香伴清泉

  摩云山,没云天

  古井古松古道观

  草深林静刀兵远

  只留石人护神山

  啊,好一座摩云山!好一个陈道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