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祖籍是江苏连云港市当路村,1898年6月出生在山东莒县北杏村,原名王瑞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自幼心中埋下了救世济民的种子,希望“把我四万万同胞的腐败脑筋洗刷尽净,更换上光明纯洁的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尽美成为这场运动的先锋,领导学生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传播反帝爱国思想。1921年7月,参加了中共一大,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王尽美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对党的事业和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永存的。王尽美精神所带来的有益启迪,对于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拓进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推动连云港市两个文明建设也具有现实意义。

 连云港市华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因在创业过程中,秉承盐场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从8个人8把扫帚起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闯出了新天地。他们不忘承担社会责任,接收大批下岗工人再就业,被连云港市委选树为全市唯一重大创业先进典型宣传单位,成为一面旗帜。“华茂精神”就是“王尽美精神”的缩影。弘扬王尽美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连云港市双文明创建活动过程中,“华茂精神”同样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弘扬王尽美求知精神,华茂一张白纸绘彩图

谦虚好学、孜孜以求是王尽美精神的首要内涵。王尽美天资聪颖,谦虚好学,主要表现在向师长、学友请教,向党内同志和党外人士请教,而且抓住一切机会向各行各业求教。学生时代,为了读到新书,王尽美不辞辛苦,到处借阅。1915年,17岁的王尽美高小毕业后再次失学,在家参加了两年多的农业劳动。他向乡亲们学习,很快掌握一手好农活。1918年,20岁的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非常珍惜这次求学机会,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习上。他酷爱文史,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喜欢绘画、爱好音乐。他博采众长、多才多艺,后来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中,在革命宣传工作中,广泛深入各界群众,得心应手,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与王尽美精神一脉相承,华茂公司白手起家,从一点一撇一个符号画起,谋篇布局,纵横捭阖,敢想敢干,开拓前行,经过十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在这张白纸上绘就了最新最美的彩图。由于事迹突出、感人,2015年被连云港市选树为重大先进典型单位。

早在2005年,因为市实施开发战略需要,征用原台北盐场大部分盐田,致使过往一直靠产盐吃饭的盐业工人下岗。在这些下岗职工当中,他们除有产盐技能外,其它一无所有;人群中谁不哀声叹气,谁不忧心忡忡? 当时,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新大陆”,既然是成片开发,就少不了建工厂、建道路,少不了运垃圾、搞绿化,华茂为何不成立市政公司,为新区服务?思维推动发展。搞市政,不需要多少资金,不需要多少技术,方案可行,说干就干。

哲人有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不难想象,话虽是这样说,可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然而,有着勤劳、朴实、能干等优秀品质的盐业工人,不等不靠,大胆尝试。缺少资金可以贷款筹集,缺少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只要“山前”有路,总会找到新办法。从相关资料上可以看到,华茂公司成立初期,仅有一排旧房屋,八把扫帚,还有那些众多迟疑的目光。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华茂人开始踏上了自己所选择艰难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为了打开局面,多次找开发区领导揽活。开发区的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了他们长1.5公里、4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任务,这对那些渴求重新上岗的职工来说,无疑是带来了硕大的希望。在那段时间里,8名员工各尽所能;没有工具就自制,遇到笨重建筑垃圾就靠众人手搬肩扛,没有运输车辆就用三轮车;顶风冒雪,突击抢修,加班加点,路边用餐等都已成为家常便饭……毫不夸张地说,华茂人创业历程,就是辛劳和汗水的结晶。

“十年甘苦味,一朝幸福吟。”这些年,由于华茂公司以诚信为本,优质至上,打造精品,扮靓城市作为经营理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他们在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效益,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如今,华茂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保洁、绿化、维修等面积已占东部城区半壁江山,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区市政行业的“领头雁”。

华茂公司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彩图,绝非是图一时之兴,而是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目标。古人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茂的彩图将被描绘得更加尽善尽美。这些精神与王尽美的求知精神极其相似。

弘扬王尽美首创精神,华茂责任担当竖丰碑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王尽美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第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他走在时代前列,较早地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山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体现在王尽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上,更体现在他积极创建党组织,开创中国工人阶级先锋组织的实践中。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的诞生,是由王尽美等几个青年学生组织起来的山东党组织最初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组成部分。王尽美等早期共产党人走在了时代前列,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找到了正确地改造中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逐渐失落、荒芜的精神家园在科学的政治和精神滋养下得到了新的开垦,中国革命的面貌就此焕然一新。在王尽美领导下,山东各地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健全了山东省团组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王尽美身上的又一重要体现是,他敢于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深入到广大群众中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他先后领导了1923年7月济南理发业工人罢工、1925年2月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罢工、1925年4月以大康纱厂为主的日本纱厂工人等几次意义比较重大的大罢工。

同样,在华茂公司创业过程中,总有一些让人念念不忘的事情。也许,这些事情,给外人看来很普通,也很常见。可是,对当事人或旁观者来说,却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甚至是能给人以动力、给人以激情、给人以感恩,进而变成是催人奋进,忘我工作的“精神支柱”。

当初台北盐场大部分盐田被征用,致使许多靠产盐吃饭的盐工下岗。在这群人当中,老的老、小的小,还有少数全家多人一起失去了“饭碗”的;盼望重新再就业,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这些人大多数是没什么文化、没什么技术,找工作难度较大,为此,谁不忧心忡忡、诚惶诚恐?恰在此时,经过论证,以道路保洁、绿化、维修为主要业务的华茂公司宣告成立。当时,有人建议,奔着公司开展业务需要,加之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难题,可以直接面向社会招聘员工。然而,华茂公司一班人经慎重研究,力排众议,决定从盐场包括市区内下岗工人中,分期分批招聘职工。这从创业初期情况来看,这样的做法,令多少人不可思议,也让多少人喜出望外。

多年来,华茂公司倾情关注下岗群体,主动为下岗工人创造再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分担忧愁;随着自身业务不断扩大,公司多次向失业人员伸出“橄榄枝”。到目前为止,他们共接纳下岗工人近600人。这个数字看似简单,但这里边包含着给多少人带来生机,实是难以估量的。因此,该公司也成为本地区首屈一指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最多的国有企业,为缓解连云港市再就业压力作出巨大贡献。

按理说,企业自主招工,完全可以挑挑拣拣,最起码在年龄、学历等方面确保优势,这对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无裨益。但是,华茂公司几任领导班子,却一反常态。在他们看来,将心比心,那些下岗工人曾经都为企业撒下过辛勤劳动的汗水,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盐田被征用以及其它因素,才导致丢掉饭碗。现在政府就业有困难,作为新型行业,应该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帮助,不能让他们既丧心又流泪。正是有这样的责任担当,有这样的怜悯情怀,才使华茂数年坚持不懈,渐行渐远。因而,华茂所受到众多美誉,获得众多表彰,实属当之无愧。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责任担当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于一言一行处都能显现。作为一个单位,当职责和角色需要深度思考的时候,华茂毫不犹豫地选择责任担当,并且从不言后悔,哪怕遇到生老病死再多的复杂难题,也从不言后悔。这就是华茂人精神可贵之处。

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大气与豪迈;一个单位需要有担当的成员,这个单位才有发展和希望。华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辉业绩,难说不是决策者那根撬杠所起的支点作用,亦难说不是近600号人迸发出正能量所撑起的一片天地!这些精神就是王尽美首创精神的具体体现。

弘扬王尽美探索精神,华茂扮靓城市创辉煌

王尽美的一生是勇于追求、不断探索的一生。在艰难的求学岁月里,他从不悲观消沉,而是积极寻求改变命运和救国救民的途径。曾慷慨赋诗:“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表达了改变社会现状、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在省立一师,王尽美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读书上,探索教育救国之路,苦苦思索着,中国向何处去,自己向何处去?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立即全身心地投入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站在斗争前列。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立即前往学习,成为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外埠通讯会员。1920年11月,王尽美联络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活动的开展。年仅23岁的王尽美,最终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

华茂公司弘扬王尽美精神,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和进歩的。从昔日一张白纸绘彩图,到企业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从过去名不经传的小作坊单位,到拥有300多台(套)设备、近2000万资产的国有企业,华茂人正是凭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想敢干、争创辉煌的拼搏精神,用先进思想理念、用科学管理方法,努力实践着创业之初的梦想和诺言,为连云港市企业发展、创新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令人刮目相看。

华茂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始终突出一个“干”字。“凡人之情,干字当头。”这个“干”字,就是实实在在,就是埋头做事,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不徒有虚名。实践证明,华茂人通过苦干巧干,改变了面貌,扩大了业务,増添了后劲,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道路保洁、绿化养护、市政维修为主要业务的华茂公司,所承担的任务面广量大,复杂环境,露天作业,风来雨去,不仅要天天按时完成数量,而且每天都要达到验收标准,其艰辛、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华茂人一贯秉承“宁愿百人脏,也要换来一片净”的职业精神,从上到下,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当,始终把扮靓城市当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并将此贯穿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

曾有经过临港产业区的人都能看到,不论是路段上清扫路面、运输垃圾、剪枝打叉、灌溉浇水、维修路灯、特殊抢险等,处处都有晃动着橘黄色的身影。他们起早贪黑,有时不分昼夜,渴了,喝一点水,累了,路边休憩一会儿,在路边用餐已成为家常便饭。无论条件怎么艰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始终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把优美、整洁、卫生环境呈现在港城人面前,这就是华茂人最大的心愿。现在,社会上人把环卫工人称为是“城市美容师”,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华茂人获此美誉当之无愧。

多年来,华茂公司以解决生存危机、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产业为己任;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精准管理,周到服务,广泛赢得各界好评。因此,合同订单数量逐年增多,到目前为止,公司作业面积已扩大到600万平方米,已占东部城区“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华茂还通过机制、管理、产业等多方面的创新,开辟了绿化养护、市政维修、路灯维护、盆景制作销售、绿化工程等,打造出循环经济链条,产业格局逐步完善,为企业成功走向市场,增添了活力,备足了后劲,经济实力不断跃升。

曾经有人问过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富有哲理的对话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为什么汹涌的波涛蕴涵着激荡一切的无穷力量,正是因为有那一滴滴海水的力量汇集;而那一滴滴水,也只有纳入大海的怀抱里,才能以多样的形态来证明和展示自己。有华茂人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品质,有华茂人不懈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华茂再创辉煌并非是虚言。这种精神不正是王尽美所期待的吗?

弘扬王尽美奋斗精神,华茂团结协作谱新篇

追寻崇高理想信念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王尽美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最高层面。五四运动以后,在接受新思想和对社会现实思考的过程中,王尽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渐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在为早期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生涯中,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意志坚定,从不动摇。党的一大以后,王尽美进一步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和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写下饱含战斗豪情的诗句:“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 由于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王尽美不幸患上肺结核病,但他信仰坚定,不顾疾病折磨,仍然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山东各地,筹建党团组织,领导工人运动,致力国共合作。1925年6、7月,他已生命垂危,仍然念念不忘党的工作。临终前,他口授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这种奋斗精神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华茂公司奋斗奋进。华茂公司有关团结协作的故事很多,诸如领导层之间、干群之间、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的事例,遍布华茂各个角落,留给人们的印象极为深刻。华茂之所以能取得像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其说,是全体员工奋发有为、努力拼搏的实果,还不如说,是自上而下团结协作、密切合作结出的硕果,也是王尽美奋斗精神的体现。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些简单道理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熟悉华茂公司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工作业务面广量大,而且千头万绪,十分繁杂,有些事务,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的清扫垃圾、运输垃圾、清掏窨井;他们的移苗、种植、施肥、打药;他们的突击保障、抢险救灾等等,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依靠众多工种、众多人手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如果在哪一链条上出现脱节现象,势必影响整体工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华茂公司成立至今,领导层率先垂范,相互尊重,上下联动,左右看齐,始终把团结、配合看作高于一切,并且贯穿到工作细节当中,继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毫不夸张地说,华茂公司的全体员工之间迅速而默契的配合,是公司文化和精神的具体体现,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令人啧啧称赞、让人叹为观止。由此不难得出,华茂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不足为怪了。

按理说,一个人的看齐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像华茂这样庞大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更不是一时就形成的。那么,他们的精神支柱的原动力从何而来?道理很简单,一是领导层团结协作表率引领作用做得好。公司内部,班子成员虽分工明确,但分工不分家,分责不分心,谁的份内担子重,尤其是遇到特殊天气或突击任务,领导、科室、后勤人员都能一起上;在各个办公室里,人人都有一套橘黄色的工作服,那就是榜样的标志。其次是全体员工人人都非常清楚,二次就业,来之不易,此时不干,等待何时?从这些苍白的文字中,让我们看到,正是类似这些潜移默化功效,才换来“团团火熖”,才凝聚齐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才汇集成巨大的力量。

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有些时候,有的人常常会羡慕别人如何如何成功,如何如何辉煌,自己却不愿去身体力行。在这一问题上,华茂人并没有喊出多少口号,而他们深深懂得:“立足本行如下棋,输赢系于每棋子。”同时,人们坚信,“齐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这也是华茂公司被树为市重大先进典型单位留给人们的又一启示。

弘扬王尽美奉献精神,华茂扬帆远航向美好

王尽美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王尽美自初步确立了救民于水火的民众观后,在思想和实践中,经过了由改造乡村教育和师范教育、提高平民的知识,到创办报刊和到工人中去、促一般劳动者的觉悟,好向光明的路上去寻人的生活,这样一个急剧的变化。这一剧变,表明了王尽美这时的民众观中,关注的对象是劳苦群众,救民的方法是直接行动。中共一大之后,王尽美的民众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原先的“促劳动者觉悟”,变化为“组织工人和劳动者”结成团体,维护权益。他将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王瑞俊改成王尽美,充分表达了自己尽善尽美为了人民解放和美好生活的决心和目标。他敢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到工人中间,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维护工人和劳动者权益中的奉献精神,充分表明了他忠实地代表工人和劳动者的权益,是一个毫不利己的奉献主义者。

华茂在这些年来创业过程中,企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逐步发展起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系统内有目共睹,人所皆知。然而,华茂人并没有因为过去获得较好的成绩,就沾沾自喜,或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居安思危,正在精心谋划公司的未来发展大计。

华茂以密集劳动型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像保洁行业,不需要多少资金,不需要多少技术,所以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如果稍不留神,这个饭碗就很容易被别人抢走,其他公司捡来就能干好。因此,不光要守好“滩子”,而且要逐步扩大“领地”,还要围绕自身产业衍生其它项目,以及包括上马新产业;只有不断拓荒,才能赢得发展……

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从领头人的廖寥数语中,让人们读懂,企业要想立足站稳脚跟,乃至健康发展,就离不开“巩固”和“创新”,这个巩固就是精雕细刻,步步为营;这个创新就是高瞻远瞩,勇于突破。否则的话,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不了长久。这亦是企业的生存和求变的“风向标”。无疑,华茂正践行着新作为,续写着新发展,不辜负新希望。

翻开华茂这些年的创业史,无不让人赞赏不已。他们在困境中起步,在艰难中前行,从订制度、订责任,到抓管理、抓落实;从跑市场、跑订单,到定目标、定规划等,事无巨细,环环扣紧,一步紧跟一步。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里,做任何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怕再多的难题,再多的“拦路虎”,也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一往无前。此外,华茂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看作比什么都重要,在“筑梦”的路上,人人都把“因为有我的存在,就要实现我的价值”当着敬业的信条,且深入人心;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献计献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每时每刻都要用行动、用实力、用事实去证明一切。这就是华茂精神的可贵之处。正是有这种百折不挠,敢于拼搏的品质,才使得华茂一步步走向成功。

十年磨一剑,实践出真知。华茂人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热情和智慧,换来了累累硕果。同时,也为将来再次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可以说,为今后乘势而上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个“十年”,亦将不虚此行。

人们相信,有着优良作风的华茂人,将秉承新理念,力求在精心谋划、科学谋划上下功夫,竭力做到谋而有心、谋而有方、谋而有策、谋而有效。进而,一如既往用自己的实力续写华茂的明天。

历史昭示未来,使命不可懈怠。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立足实际,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王尽美的故事,用王尽美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求知、首创、探索、奋斗、奉献精神,推动和指导当前的各项工作,为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