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尚未离去的农历2020年,人们往往会想到“梦魇”“心有余悸”之类的词语。网络和报章上比较常见的语句一般是这样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人生何尝不是“突如其来”,“不幸和明天谁先来到”的敏感话题你永远无法抛开不管。生命,说它坚韧,有时确实很坚韧,说它脆弱,有时也像游丝一般软弱无力。每个顽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片刻,我们在歌颂生命坚韧的同时,也需要对脆弱的生命给予关注呵护。回顾一下2020年,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的感受是:一切还好,今天的阳光依旧灿烂!

  疫情依旧在持续,实时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整个世界累计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数为88405974(2021.01.08 10:132)。冰冷的数字告诉我们,尽管中国疫情控制总体良好,姑且算是进入了后疫情时代,但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独善其身的确很难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抗疫仍需持续,持续时间多久,没有确切的答案,世界还需要继续等待。

  等待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又总是充满着希望。守望相助、静候花开的岁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很茫然,无法像神圣的医护工作者那样,勇敢地逆行,甚至无法走向神圣的三尺讲台了,只能猫在家里,备备课,给同学们上网课,或者翻一翻书橱里多年未翻、积了一些尘灰的书本。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给国家添乱是当下可以做的事情。小区的门被严严实实地封起来,只能透过缝隙看到远处的一线天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一下子被打乱,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窒息和恐慌。夫人和孩子全天待在家里,原本空旷的房间顿觉拥挤,离开家门去超市购物都有种种限制。一日三餐之后,关注最多的是疫情动态,看每天病情确诊数字的变化,看微信朋友圈,判断疫情的走向。看快手和抖音软件里的视频作品,练习练习书法,几个月下来,生活单调而有规律地重复着。新闻里时时会发布武汉乃至湖北、全国的疫情动态,时时有感人肺腑的人与事发生,我们也总是在内心默默祈祷:疫情赶快结束吧,让生活尽快回复正常!

  但是现实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小区的门一直紧紧地封闭着。既然哪里都不能去,那就好好陪伴一下家人吧,用心做好每顿饭,用心吃好每顿饭,也未尝不是消解郁闷的好法子。于是,趁机学会了包饺子,学会了煲粥,学会了做家务,倒也没闲下来。记得2013年暑假,夫人做了一个不算小的手术,我一直在她身边陪伴,护理病房也成了临时的家,夫人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焦灼不安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家人来说如此,对于武汉、对于湖北,又何尝不是如此。全国人的心伴随着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一起律动,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守望相助,什么叫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期间,我也写了几首小诗表达自己声援疫区武汉的心情,如其中之一的《战病魔——咏武汉梨花》:“溶溶梨花江城落,漫漫疫雨几消磨。长缨在手佑春色,斗罢苍龙犹凯歌。”接着,学校组织党员教师捐款,作为支部书记,我当然责无旁贷。儿子也是党员,也踊跃捐款了。感觉这样做,都是正确而顺理成章的事情。

  忽然有一天,看到小区封闭多日的门被打开了,人员可以较为自由地进出了,才感受到在经历“山重水复”之后,迎来“柳暗花明”的可贵。风雨之后,彩虹格外绚丽耀眼!又很自然地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之后,学校于4月17日,在全省较早地实现了开学,全国各地也纷纷实现了复工复产。这时候,我们才切身感受到,守望相助、静候花开的那段时光竟然如此美好,也恰好印证了宋代王安石诗句中包含的哲理——看似平凡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

  让我们永葆昂扬的战斗精神,让我们珍惜拥有的一切,让我们勇敢面对美好的未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