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铃声在2020.12.31.晚上9:00响起,手机屏上显示同学来电,接听。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遥远的南方通过无线信号跨越了1000多公里传到武汉我的家。彼此直呼其名,彼此问好,彼此关心健康。几年了,虽然不常联系,但每年总有一两次电话打来,比如今年在疫情期间,在年末的今夜,总少不了问候与关心。每次都会被感动而有暖意。可是我呢,实在是一个疏于主动联系人的懒人,“懒”字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一种惰性。

  其实留在武汉的同学并不缺乏彼此的关心,可是我从来就没有动过心用文字记录它。今天不一样,除了关心,还有丰富的交流,交流人文历史、当下、文学、读书、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话题实在太丰富而开怀。是的,同学之间能有这样的共同话题,实属不多。当被问到近来在读什么书时,我从读过的书中想说出一本书的名字,结果大脑此时短路卡壳了,一时说不出准确书名,只好说写的是民国时期大师级知识分子的那些事,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沦陷,教育界的精英们纷纷离京,南奔创办西南联大……

  同学马上问:你指的是《南渡北归》吗?

  我说:是的,正是这书。

  他接着说:《南渡北归》有三部曲,第一部是南渡,第二部是北归,第三部是离别。说的是“大师远去不再有大师”。我读过。我还向其他同学推荐过此书。

  对,没错。我还蛮喜欢读它的。我说。

  这才知道远在南方的同学与我有同样的兴趣读《南渡北归》。这令我感到开心。因为生活中有那么一点喜欢读书,读同一本书的人是不太容易遇见的。能相互讨论书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于是,我们在几十分钟内,所涉及的话题都是彼此感兴趣的。还记得那年同学聚会时,我选择了一首汪国真诗人的诗供大家朗读,当时他脱口而出:“我也喜欢他的诗。”仅仅只有他一人这么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时就觉得他与其他人同学有不同之处,是指他内心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他和别人不一样,有一种雅的性情。时隔四年后的交流,果真证实了他也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只是他说自己懒散,不曾勤于笔耕。还说:我不像你那么严谨,还经常写写小文章,令我佩服。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

  他一出此言,我立马说:快别这么说,彼此同学,我可承受不起。我只是一个低于尘埃的人,没什么本事。 有人夸奖,我总是显得不自然,我立即转换话题,回到喜欢读点书,出行喜欢逛博物馆和书店的话题上。

  于是他的话匣子打开了,为了心中的愿望,为了写父亲的传记,也是为了对自己有个交代,曾多次从南方赶往南京,在南京图书馆翻阅故纸堆,查阅相关资料,一泡就是整整一周,早去晚归……几年的时间非常努力,还诚心向友人学习,终于完成了一个大心愿,父亲在军事上的那些往事,已经铅印成书。还说要赠送我一本。令我喜出望外。我期待捧读的那一天。

  这一晚,电话交流内容宽泛,他还建议我多去现代的书店,有些大城市的书店非常值得去感受那里的环境氛围,也蛮有情调的。是的,非常认可他的提议。

  平时,我无论到哪个城市,都会选择去当地的博物馆,书店书屋……我记得一次在网上得知杭州有一个令人向往的“钟书阁”——此生我必会去的书店之一。我也没好意思说:我读作家董桥的书时,写过一篇文章《你知道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吗》。害怕被不常联系的他说我显摆。

  这个晚上当然是听他说的多……

  不过我想借此文来说说前面提到的那本书《南渡北归》,我与它的缘。

  我一直喜欢我们学校的梧桐雨问学中心的九思书苑,何为九思书苑呢?“九思”是我们大学第一任老校长朱九思的名。梧桐雨问学中心内,西南角有一栋小巧别致二层小楼,这里就是九思书苑,是极为适合读书非常宁静的书苑。去年整个冬季,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的那里度过的。我经常上午下午或晚上,都会背着笔记本电脑去九思书苑一楼的阅读间,大把的安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九思书苑的布局合理紧凑,空间利用合理,进门右手边是营业服务台,服务台对面是两个放书的展台。书的展台左边是学校的文创小商品展台,文创小商品展台的北面,是三排整齐的书架。西边整个墙面也是书架。但凡有少许的空间就摆放着方的圆的小桌椅,为读者提供便利。书苑还有一处是阅览区,它的三面被书架环绕,一面落地玻璃门把这个书屋与外界隔开。二楼,沿着墙壁和中间的空间是书的领地,也摆放有方的圆的小桌椅。温馨的书苑内都是木结构,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校时的老建筑改造成的。 

  我每次在阅览区的长书桌一角坐下,挑选想读的书,有时电脑上网在文学网站当编辑,有时也处理一下自己在国内外旅游时的图片,总之充分利用这里幽静的环境,作自己喜欢的事。

  一次,在休息眼睛的空隙时翻翻看看书架上的书,偶尔一本深蓝色封面,白色的书名《南渡北归》映入我的眼帘,拿起厚厚的这本书,封面腰部是一整条大师们的头像,每张面孔都是非常熟悉的大师级人物,这已经很吸引我了,下面有一排大约五号大小的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八个字更吸引了我,因为“大师远去”四个字蕴含有多少的辛酸与悲苦的故事,于是勾起了我探知的兴趣,当即就出手买下这本书。立即放下手里的其他事,开始捧读。

  书的作者:岳南,是一位60后的军旅作家,这又加深了我进一步关注此书的理由。

  首先细读序章,一直是我的读书的习惯,序章是书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看到书中的大世界。读着读着,仿佛听到卢沟桥的枪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中国军民八年抗战序幕拉开了……一个个历史人物似乎从书中走出来了,一个个历史画面展现在眼前,面对日本人的侵略,还有中国人抱着和谈的幻想,那知日本鬼子的狼子野心,北京沦陷,这可是国人的心脏,天津沦陷……我的心被书中描写的事件与情景不断地重重地撞击,撞击得生痛生痛,泪不禁满眶……

  不知不觉读到书苑关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