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是道地的中国产,原本生活在南方,后来几经培育,在北方的南方也能生长,至少是作为园林花木,我在秦岭一带就见过枇杷,金秋十月,枇杷开花,白色,不引人注目,但芳香宜人。

    吃枇杷却是在台湾,那是春天。味道甘美不说,而是有一个好奇,它不同于其它水果,一般水果都是春天开花,夏天或者秋天果实成熟,比如桃子、杏、苹果、梨等等,枇杷显然不一样,它秋天或者冬天开花,春天或者初夏成熟,那真是“不一样的烟火”。

    枇杷既然产于中国,又是美味的水果,入诗入画自不在话下。但在《诗经》和《楚辞》中真没有。唐诗中还真有,也许是因为大唐,也许是社会进步,总之唐诗中提到的植物比前二者多了不少。

    白居易就不止一次以枇杷入诗,那时枇杷也叫卢橘,他在杭州为官时写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就提到:“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写他在孤山寺听讲经回来的船上,感受西湖美景,那枇杷树上正结果子,因为山雨滋润,把枝条都压低了。

    他还写了以枇杷为题的诗,不妨一赏。

   枇杷花二首

    一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二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这是白居易和他的老朋友元稹的酬和诗,元稹思念老友作《江月楼》,白居易以枇杷花为题回应。

    说那万重青山在蜀地,但只见山顶一树红花分外妖娆。春天已经结束老友仍然没有回到家,那低垂的红花如果能明白,一定会解除他的忧愁。

    看那枇杷叶子像女子的碧纱裙,花儿开的芙蓉般粉中带白,就让那枇杷花当解语花,推迟囚犯的审定于是允许你违反行程归来吧。

    第一次知道枇杷花可以是解语花,第一次知道枇杷花可以是红色。再一次感知久远的从前朋友间深深的思念可以这么诗意悠长。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有关薛涛的诗,至于是王建还是胡曾写的,我也不想探究,我想知道的是大才女、女校书和枇杷。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大名鼎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和当时一流的诗人以及官员,比如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都有唱酬交往。还和韦皋,元稹谈过恋爱,但一个也没嫁,终身未婚。他们的爱情早已烟消云散,但薛涛因此制作的“薛涛笺”却流传至今。

    就是因为她不凡的才情,她的另一位情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没有实现,但从此薛涛女校书的名号就流传开了。

    这首诗正是写给女校书薛涛的。说才情一等一的薛涛住在桥边,院门深锁,深居简出,只有那枇杷花悠然开放。像薛涛这样的才子如今很少了,她现在闭门不出,那些正领风骚的人物远远不如她。

     可见薛涛在那时人们心中是可望不可及的。就连薛涛院中的枇杷花,也因薛涛的居住,更显得不同寻常。

    薛涛名满天下,所以以她名字命名的事物不少,除了薛涛笺,还有薛涛井、薛涛酒,我多情的想,也许薛涛晚年愿意为伴的枇杷花,是不是可以称为薛涛花呢?

    这样,花、人两相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