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595929527,1421202962&fm=26&gp=0.jpg 

      庚子鼠年岁尾,一股声势浩大的寒流来袭,南方阴霾雨雪,北方骤冷奇寒。"隆冬时节看冰瀑",在驴友阿牛慈善协会会长郭总的提议下,我们一行五人自尧都平阳出发,开启了此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临汾大中楼上的门字"西控河汾",近指汾河,远指的就是黄河。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由著名作家张光年先生创作的《黄河》组诗,经冼星海作曲诞生了著名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即缘于黄河之上的壶口瀑布。

       29日晚入住景区黄河壶口酒店,天色黢黑,心想着闻名于世的大瀑布就在不远处,内心既激动又期待,竟辗转难眠。

       次日清晨,当河对岸山脚下的白色建筑清晰可辨时,郭总大手一挥,"上车,到陕西那边看壶口去"。当车辆穿行于连接晋陕两省的黄河大桥,俯瞰桥下河谷,只见厚厚的白色冰层贯穿了整个河槽,完全没有一丝水流的迹象。车右转,顺着河边公路向前缓行。近了,近了,眼见地,壶口已迫近眼前,忽然,长长的一段高墙隔断了我们的视线,于是下车,准备找个便于观察的位置,没料到,一阵喇叭声响起:"这里不准停车,有违章拍照"。嗨,真扫兴!

      "撤!还是回咱们山西看壶口吧。"就这样,十多分钟的功夫,我们到对过的陕西省转了一圈。

        今日是周三,景区尚在免费参观期间。手机扫码成功后,我们便下得一段台阶,再越过几个人工石桥,便踏进黄河开阔的河床,步步走向壶口瀑布。

       这里距离吉县县城约25公里,地处连续峡谷725公里长的晋陝大峡谷中段,享誉中外的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流经此地,水面由300米乍缩至50余米,飞流直下37米深的石槽中,其形犹如巨壶注水,故得名"壶口"。又因巨浪滔滔,声如雷鸣,云雾蒸腾,形成"水里冒烟"、"彩虹通天"、"群龙戏浪"、"河涧生雷"的四大奇观,其周边更是分布"孟门夜月"、"石窝宝镜"、"禹帽夕照"、"镇河神龟"等自然景观,以及"明清码头"、"旱地行船"、"牛马庙"、"清长城"等人文景点。

       较陕西宜川的壶口景点,山西景区显得气魄宏大。寒冬时节,大片隆起的褐红色河床占据了黄河河道的三分之二,在北风的劲吹下,飞扬而来的细沙覆盖在裸露的河床之上。来到壶口的东边上沿,尽管是枯水期,我们仍深深感受到它的奔放,它的恢宏,它的隽美,它的飞动......

       "千里黄河一壶收",果然名不虚传。眼前的河水竟没有了往昔的混浊,刚刚还在平缓行进裹挟着浮冰的上游河流,在壶口前方突然加快了速度,一起簇拥着冲向骤然收缩成20多米宽的壶口,合力跃下,跳将入河槽,溅起千般万堆雪。此时的槽口里,飞溅的浪花如同煮沸一般,上下翻飞,腾飞不止。此时河谷的气温降至零下20左右,河槽周边的崖壁上已然出现了各种形态迥异的冰挂,就像是戴上一道道美丽的花环。

       距离壶口20米开外的下游,狭窄的河道里已经冻成厚厚的冰层,奔涌而下的河水只能钻进冰层下的河道,艰难地前行。平日里最常见的十多米高的落差,此刻也仅仅只有五米左右了,护栏边两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讲,今年壶口的冰层增厚,导致其水位的上涨,平时供游客观赏的黑龙洞现已无法使用,洞里面已经被倾泻的河水注满。

       面对这撼人心魄的壮观美景,身穿厚厚棉服的我们拿出手机忙不迭地抓拍。但是,过低的气温,让手指僵硬不听使唤,甚至连手机也无法正常拍照。只见晴朗的阳光照耀下,一道七色彩虹若隐若现,给慕名前来的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心里满足。

      此刻,全神贯注观景中的我们明显感觉到来自于脚下的震荡,那是奔腾的激流不断撞击发出的雷鸣般的吼声,它咆哮不止,力度不减,加之脚下扬起的细沙遮掩的冰滑的危险,我们的神经始终紧绷着,不肯有丝毫的松懈。

       对面陕西景区那个精心架设的龙形冰挂通身剔透,栩栩如生。这时,河谷里的寒风越来越大,越刮越紧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依依不舍,满怀敬意,告别了壶口瀑布,踏上景区内另一个景点——克难坡的旅途。

       一路往北,10公里的车程,我们走的非常缓慢,其一,沿山路边的山体上不时地出现断断续续的冰挂现象,或大或小。在大伙儿的惊疑中,见多识广的郭总解释说,这是山体内部渗水遇冷自然形成的。其二,我们是沿着黄河一路北上,壶口上游的黄河河面非常的开阔,水流也较为平缓,块块浮冰,漂荡其上,与壶口瀑布段,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面。

       后来,按照路牌指示,我们驶上了一条盘山公路,蜿蜒盘旋,在一个制高点的三岔口左拐,再经过一个现代风格的新建筑群之后,最终来到了克难坡景区的站前广场。

       克难城是抗战时期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和民国山西省政府驻地,地势易守难攻,城内主要有实干堂、洪炉台、忠烈祠、杨经略祠、阎公馆、密道、望河亭、山西大学等建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战区遗址。

       克难坡,原名南村坡,因南村音近"难存",阎锡山才更名"克难城",喻意"克服困难"。克难城是一个由西向东并列和从北向南倾斜的六条黄土山沟组成的沟壑,根据其自然地形将这六条沟壑由西向东分别命名为西新沟、一新沟、二新沟、三新沟、四新沟和五新沟。六条沟里共修建了99孔石窑洞和2000余孔土窑洞,可容纳两万余人居住。它是现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的战区司令部旧址。其独特的战略选址和严密的攻防布局,充分体现了军事历史价值和文物民俗旅游价值,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克难城的入口,是一个长约50米宽达2.5米的纵深土窑洞通道。"克难城"三个遒劲的石刻楷体门字,镶嵌在大门的上端,通道内左右两边每隔3米便设有一个隐蔽岗,体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气势。

      出了门洞,步行经过百米甬道,便来到宽敞的开阔场地。右首的杨经略祠,记录着一位金末抗元英雄的光辉事迹。往西的一排分别是二战区史料展厅,记录着阎锡山与朱德和谈并国共合作等珍贵史料;第二排景区是景区的办公区,南侧的万能堂则是过去将士们吃饭训练的场所,房顶上方镌刻有六副大小不一的门字,例如"自动"、"深入"等。最后面一排则是忠烈祠,陈列着10多位在忻口战役和中条山战役英勇献身的高级将领牌位。在观看他们的光辉战绩介绍后,大家虔敬地向他们的牌位行三鞠躬礼。

       出了此院往西北方向,我们走进闫公馆院,逐个参观了阎锡山的办公室、卧室和会议室,然后进入密道,在灯光指示下,穿行其间,好似走入一座深不可测的迷宫,最后走出山洞,来到望河亭,原来山下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了。大家无一不为二战区巧妙的攻防体系所折服!

      之后,在返回的路上,又依次观瞻了山西大学旧址、竞赛堂、先进堂等处。都为当年功能区的分布所叹服!

      其中,阎锡山的洪炉训练赋诗手迹,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一角山城万里心,朝宗九曲孟门深,俯仰天地无终极,愿把洪炉铸古今"——《克难坡感怀》。其博大的气魄、流畅的文采、工整有力的书体,无不令人羡钦。通过游览,我们全面了解了阎锡山人生历程,见识了阎锡山的军事经济才能,以及独特的处事风格与个人魅力。

  下午二点,我们准时返程。黄河壶口一行,大家感怀颇多,纷纷感言。

       此次冬日观冰瀑,让我们饱览了母亲河无比壮美的景色,领略了克难城宏大巧妙的布局和光辉历史。黄河壶口景区不愧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际旅游首选35处王牌之一,更是全国驰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游览,我们认为:吉县黄河壶口景区,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它代表着不畏严寒,傲雪凌霜;它代表着团结协作,不畏强敌;它就是一部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的奋斗史,它就是一种勇猛向前砥砺前行的精神符号,它就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复兴精神!

       黄河壶口,新年快乐!

       待春风拂面山花烂漫时,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