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全国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以题目为“努力让国人不求人”的精彩发言,博得阵阵掌声,并引起国人们高度关注。毫无疑问,这样的“掌声”及“关注”,不含杂质,不含水分,着实让人击节称赏。由此得出结论,这位委员的主题发言,言简意赅,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也是人们盼望已久的、清晰的社会风尚。

毋庸置疑,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分贵贱,事不分大小,求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放眼看去,从老婆生孩子起,住医院要求人,想有一个好床位;孩子上幼儿园要求人,想有一个好老师;上小学中学要求人,想有一个好学校;找工作、调动工作、迁户口、参军入党、职务晋升等等都要托关系找人求人。甚至连人死后想“烧”得快一点也要疏通关系求人。一言以蔽之,国人早已形成高度共识:万事不求人,啥事办不成。而求人的主体,既有高官也有百姓,无人可以做到不求人。可谓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如此,相互交织、相互拜托,业已构成一幅宏大、壮观的中国式求人“画卷”。

“求”在古代有“贪”的意思;现在不同了,求,就是想求得帮助,或是想得到什么。但凡是人,只要思维正常,几乎是人人都有求与被求的经历。人们为了一时“愿望”,通过求人,自己办不到的事可以办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利益可以得到,自己望尘莫及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由此及彼,只要求到人,或是求到点子上,窘迫的事可变得爽朗,暗淡的事可变得光明,穷困可变成富翁,没职位可变得有特权,仰人鼻息可变得耀武扬威。总的来说,求人或不求人,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鉴于此,难怪求人队伍延绵不绝、浩浩荡荡、方兴未艾的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呢?道理很简单,首先是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诸多事项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百密一疏,有漏洞被人可钻,这无形之中让人们尝到了甜头。其次是公共资源稀缺,特别是优质资源不仅奇缺而且分布不均;人们常常看到的情景是,一个“位子”众人争抢,一块“蛋糕”多人分割,谁又不想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如愿以偿呢?其三是权力被滥用,甚至被心术不正者变成了谋私的工具,许多事项不公开不透明,认人为亲,暗箱操作便大行其道。其四是受不良风气影响,以为求人,求到人,办成事,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所以人们趋之若鹜,唯恐过犹不及。

“有欲甚,则邪心胜。”在现实中,有些人很会钻研“民俗”,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演绎得非常精致,凡事托关系、找熟人,人人都处在一个看不见的链条网之中,难以自拔。如此,民间不在此说,对公而言,虽说是区区小事,但长此以往,难免把社会风气搅得愈加浑浊,将人际关系弄得更加复杂,使人们生活变得不堪重负。久而久之,“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权钱交易更具明朗化。不难设想,其后果,既损害了公平原则,直接导致公权力丧失,又贻害无穷,危及大业。这并非危言耸听。

然而,就在人们大倒苦水之时,顶层高瞻远瞩,让一位普通委员或代表登上大雅之堂,喊出“努力让国人不求人” 的声音,这声音振聋发聩。可见,从这一侧面说明高层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让国人感受到高层对治理求人现象的信心和决心。那么,如何才能让国人过上不求人的生活呢?从宏愿上讲,发展经济,壮大实力,增加供给,改善民生;从微小上说,公开办事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外,作为公民,应有自信心,除提升生存能力外,如今平台凸现,资讯发达,有些事完全不需要求人也可以照样能办得到。古语云“求人莫若求己”,不亢不卑,不向权贵折腰,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求不求人,关键在于全社会人们的共同努力,只要你我都去争做聪明的智者,懂得规矩,掌握方圆,我们又何愁风不清,气不顺呢?!

企盼不求人,如果这一美好愿望能梦想成真的话,国之幸盛,民之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