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随着妄图霸占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向中苏美英四国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饱经风霜的中华大地,并没有沐浴到战后和平的阳光。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第二年夏天,也就是一九四六年的六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某种冠冕堂皇的名义,悍然违背国共两党领导人在抗战胜利以后达成的一系列关于国内和平的有关协议,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我中原解放区部队在司令员李先念等同志的指挥下被迫突围,解放战争的大幕就此拉开。

    为了达到消灭我解放区的罪恶目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还把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收容的那些仇视我解放区的地主恶霸、土匪头目和伪杂警宪等组成还乡团,对我解放区进行肆无忌惮的偷袭和破坏。而那些编入还乡团的地主恶霸等,也妄图通过对我解放区的偷袭和破坏,达到屠杀共产党员和老百姓,从而夺回他们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我解放区实施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目标的土改中失去的土地、雇工和种种特权,和继续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目的。

    说起解放战争时期的那些受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指使的地主土匪还乡团,对解放区的偷袭和破坏活动,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灭绝人性。据有关史料记载,仅一九四六年二月间,德州暗杀团二中队长谭玉明,副中队长姜福月带领还乡团十七八人,就先后偷袭了武城县田庄村和西王屯村,我党在两个村子里进行土改工作的十三名党员干部和民兵,就被这些禽兽不如的还乡团土匪们杀害。在田庄村,他们对我党员干部和民兵行凶时,竟然用上了农家碾米用的石磙。

    面对德州还乡团对我武城解放区的疯狂进攻,武城县委加大了除奸反霸的工作力度,除组建了由四百余人参加的反攻营,会同我外祖父周瑞峰所在的武城县公安局的公安战士一起,组织了对地主还乡团的武装自卫还击行动,有效地打击了还乡团的土匪们的嚣张气焰。而我外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在武装还击还乡团的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次次都是与死神面对面。

   话说一九四六年的九月十五日,天空阴沉沉的,绵绵的秋雨淅淅沥沥,并夹带阵阵寒意。

    这天傍晚,正在武城县公安局值班的我的外祖父接到内线情报:“还乡团十余人进驻潘庄一家地主的院内,每人一把手枪一杆大枪。”因辛庄也发现了暗杀团,局首长和大部分同志都去了辛庄现场,在局机关的人员除了我的外祖父和他的几个战友,已经不多了。如果等去辛庄执行剿匪任务的局首长和大部分同志回来再去潘庄,恐怕时间上来不及。还乡团对在农村搞土改的我党员干部下毒手的时间,都是在夜幕沉沉的晚上。因为有夜色的掩护,他们的暗杀计划才会得逞。

    敌情就是命令,我外祖父得到情报以后,二话不说,立即叫上侯树华、范景池,刘汉连,付振之等几个战友,组织带领公安保卫队的一个班,立即向潘庄出发了,赶在还乡团的暗杀行动开始之前将其消灭,以保卫在潘庄村进行土改的党员干部,和支持土改的潘庄村的父老乡亲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保证剿匪行动的顺利进行,外祖父他们在前往潘庄的途中,路过祝官屯村时,让民兵队长陈加庆调集了三十余名民兵和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剿匪队,执行这次围剿还乡团的任务。

    由于这次剿匪行动是在晚上进行的,参加剿匪的临时剿匪队为了不打草惊蛇,都身着便衣,我外祖父和他的战友及民兵每人左臂扎了一条白毛巾做标志,以便识别敌我。

    根据我外祖父他们制定的剿匪方案,当我临时剿匪队到达潘庄以后,就立即对还乡团所在的那个地主的大院实施包围,然后由临时剿匪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还乡团进行突袭,并将其全歼。

   不过,让临时剿匪队的民警和民兵们始料不及的是,他们一进潘庄,就被敌人发觉。最要命的是敌人的人数,不是情报里所说的十余人,而是六、七十人,且武器比情报里所说的精良,不是手枪加步枪,而是手枪加步枪加大机头。因此,当临时剿匪队刚刚把大院包围,就听到敌人在房上喊话:“民兵弟兄们!咱们一无怨,二无仇,听听老爷的大机头!”声音刚落,响起一阵枪声,又喊:“谁不怕老婆孩子穿白鞋的就上,今天我们重点打公安!”

   此时的战场形势,对我非常不利。敌人以屋顶为阵地,用大机头对我剿匪队进行不间断的扫射,人数上敌众我寡。另外,大院所处的位置对我临时剿匪队进攻也很不利,大院的西面和北面临卫运河,能够供敌我攻守的只有东门和南门。

    面对比预想的要复杂和严酷的多的敌情,临时剿匪队的五名比较有作战经验的党员干部根据剿匪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临时剿匪队进行了分工,由我外祖父与他的战友侯树华等和公安保卫队的轻机枪守东门,民兵守南门。并下达了死命令:“今天我们就是豁出性命,也不能让这群地主土匪还乡团活着闯过我们这一关!”就在这时,困兽犹斗的敌人为了突围,拼命顽抗,想冲出包围圈,敌我双方进入了互相对射的胶着状态。为混淆视线,敌人也在胳膊上系上了白毛巾标志。两次向东突围,都被我外祖父与他的战友侯树华等和公安保卫队的战士们用手枪与二十响匣枪和轻机枪打了回去。后因公安保卫队的轻机枪崩了弹夹(卡了壳),敌人一听机枪不响了,趁机向南冲去,因天黑标志相同,敌我难辨,只有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一阵混战之后,损伤过半的敌人,在将子弹打光以后,像丧家犬一样,弃枪向南仓惶而逃。

    这次战斗,虽然因为情报有误和机枪卡克,没有全歼这股敌人,但也让他们遭到了重创,使其暗杀目的没有达到,有效地保护了正是进行土改的潘庄的党员干部和父老乡亲。

    这场战斗,或许只是解放战争中的数以万计的对敌斗争的沧海一粟,但我外祖父他们那代人在敌人面前体现出的,为了保卫解放区的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生命安全,而敢打敢拼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后人永远铭记。

【注:潘庄即今武城县甲马营乡。本文根据几十年前我的外祖父母在茶余饭后闲谈时的回忆,及德州晚报刊发的反映武城县解放战争时期武装剿匪斗争的有关文章,整理而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