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抵尾声。静心回眸,有多少掂不起,也挥之不去,时过并不境迁。

       2020,庚子流年,注定是一个考量之秋。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尚未退却,长江沿岸抗洪救灾又突如其来;复工复产艰难起步,强权霸凌再一次次设置障碍;持续深化的蓝天保卫战如火如荼,脱贫攻坚也到了最后的收官,哪个不是十万火急,哪个不是刻不容缓?

       老子云:“出生入死。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在一个个考量面前,“银河悦读”中文网文友们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全国5700万复退军人大军里,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榜样战友风采展示活动,以“寻找榜样战友”的形式,宣传“榜样战友”的事迹,弘扬“榜样战友”的品格,挖掘“榜样战友”所承载的时代价值,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珍惜荣誉,奋勇担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关联国家安危和民生急需的各项事业之中,为夺取抗疫抗洪和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银河悦读第三届榜样战友风采展示活动,自2020年7月13日开始,9月29日结束,共编发稿件84篇,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吉林、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贵州、云南、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内蒙古、福建等20个省市,展示了83位“最美退役军人”和两个优秀退伍军人群体的光辉形象,其中有5位是女退役军人的靓丽风姿。这其中有志愿军老战士,也有朝气蓬勃的95后生;有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也有洪水搏击的钢铁勇士;有岗位建功的民族脊梁,也有自主创业的特立独行;有隐名埋姓的战斗英雄,也有身残志坚的优秀志愿者;有关爱乳腺癌患者的“粉红花园”,也有累倒在抄写毛主席著作书案上的“红司令”;有“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也有清一色绿军装的预备役服务中心。触摸着这一个个英模人物和生动故事,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血管里流淌着同一个词汇:“因为我是一个兵!”     

      “因为我是一个兵”!最能检验军魂所在的就是在党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能不能做到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曾指出,人民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鲜亮标识。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祖国涌现出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个战斗英雄,在2020年图片12.png疫情突袭的时候,在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先后有4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同时,又有多少复退军人也奋不顾身,主动申请,加入到一线抗疫行列。在所读到的征文里看到,曾参与指挥过用7天时间建成小汤山医院的现已70多岁高龄、原第309医院副院长邓传福在今年初疫情来袭之时,又作为“武汉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顾问”,应召而回,同一大批建设者一起奋战,两座医院建成仅用了十余天时间,使一批批确诊患者得以尽早救治,缓解了生命危机。

       武汉盛世旭东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军人杨东旭,疫情一发生,他就带领他的团队,逆行出征,连续奋战68天,出动车辆150余台次,行程两万多公里,为驻鄂部队免费维修车辆201台次,为社会运输救灾物资车辆免费维修40余台次,确保了抗疫物资运输车辆的安全;并出资60多万元,捐赠蔬菜200余吨,为武汉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们的英勇事迹。

      曾参加老山对越作战的河北邢台老兵救援队队长陈瑞明一朝为兵,一世永系军人情怀!在1987年1.28对越战斗中,顶着纷飞的弹片,抢救出被大火困在猫耳洞中的八名战友;在1.29抗敌反扑战斗中,又在牙齿被炸掉、嘴唇撕裂、头部受伤、胳膊和腿被弹片击伤的情况下,不下火线,与连队战友一起,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被授予“老山作战优秀战士”,所在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作战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陈瑞明发动退役战友组成了一支民间救援队——“牛城抗图片11.png震救灾老兵突击队”,将77名战友分成7个战斗班、1个医疗组,自己带领12名党员组成一个特殊的“党员战斗班”,专门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由此在抢救因地震造成的掩埋人员时胳膊还被下落的预制板砸断。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陈瑞明和救援队不等不靠,主动请战,国家卫健委应急办批准后,迅速组织起“老兵车”,派出了2名司机,3次执行任务,接连5天6夜横跨9个省,行程6000多公里,往武汉运送近千万元医疗应急物资,被河北省及邢台市授予 “优秀志愿者组织”,陈瑞明也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被河北省委、省军区授予“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疫情是试金石,而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都是对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直接检验。“若有战,召必回!”已成为全国广大退役军人的共同心声,特别是这个神圣的理念已转化为年轻退役军人的自觉行动。今年夏季,长江沿岸遇到百年不遇的连续暴雨,95后退伍战士王嘉玮得知原部队在九江参加抗洪抢险任务时,就主动请缨,经部队首长同意后,7月14日到达抢险地,重新列阵军中,与原部队战友一道,参加了江西庐山南康堤筑堤加固、排除泡泉险情、清理积淤、处置湖泊堤塌陷等抢险任务,深受连队战友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赞扬,其模范事迹在《解放军报》刊发。

     “因为我是一个兵!”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退役军人、中国一重集团公司社会服务中心原总经理、词作家刘明写道:

       军装,变旧褪色;

       战士,卸甲还乡。

       绿色的生命啊,永远不会枯黄。

       昨天,我摘下了火红的帽徽领章,

       今天我穿上了崭新的工装。

       有人说:军旅生活永别了,

       我却道:又一次转移战场!” 

       有多少热血男儿退出现役后奋战在祖国需要的各条战线上,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精工细研,岗位建功。

        有25年军旅生涯的下派第一书记李桂发,2014年底从部队转业后,就主动申请驻村扶贫,先后到禹城市莒镇社区、董屯村和辛寨镇贾坊村担任第一书记,2019年年初又风尘仆仆来到了陵城区糜镇杨家村担任“第一书记”。六年一路走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以强村富民为己任,扎扎实实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使扶贫村先后进入“全国文明镇”,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在日记里写道:“爸爸在乡下做第一书记,工作很忙,经常不回家,爸爸说陪我周末去玩一次也没有实现,但是妈妈说爸爸很伟大,他是为了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努力工作……”

       1999年10月,驻蚌埠某部队医院服役13年的张爱华(女),转业安置到蚌埠市公安局做了个片警,在基层公安工作岗位一干就是22个岁月。张爱华依托小小的“爱华警务室”,以饱满的热情,踏实图片9.png的作风,周到的服务,为社区群众办户口、开证明、调解纠纷、帮扶解困,谁家有个难事儿,都愿意来这里找她;哪个人有了苦水,都愿找她倾诉,将为民服务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之上,被授予安徽省“杰出人民警察”的荣誉称号。

          原北京市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工会主席张东升在军营是一名普通的士兵,站好每一班岗;在地方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工人,干一行爱一行,成就一行;做管理者又勇于探索,攻坚克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获得“中国汽车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人物奖”,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机械治金建材系统模范工会主席”;他还被聘请为国家前途和发展的智囊,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调研农民负担的时候,所提出的“全国农民上交的税费才1100亿元,而国家补贴给农民的有1200亿元,干脆上边也不用补贴,对下边农民的负担也实行全免”的建议被中央采纳,不久,实行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就在全国范围内取消。

       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在退役军人这个队伍里,有一大批战友在退出现役后,选择了自主择业、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攀登道路。曾经在空军航空兵24师服役、苏州一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清,43岁时突发脑中风,身体致残。但他自强不息,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拖着伤残的病体,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每年能完成4000多万元的古建园林公司,且富了之后,不忘回报社会,每逢重大传统节日,他都要到养老院慰问入住老人,为他们送去礼物和祝福。2019年,他发现枫桥街道陈龙家庭因病致贫,家里孩子上不了学,他主动捐赠助学金6千元,并计划在2022年前,为这个家庭定向捐赠助学金24000元;今年3月,他获知高新区有位吴姓退伍军人患病,中年去世后,家里只剩下多病的儿子和孙子,生活很困难,他就与苏州高新区慈善基金会签订定向捐赠协议,又自愿无偿捐赠68500元,帮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2019年,陈国清荣获第六届感动苏州“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2020年被评为第二届“苏州最美退役军人”。

       “因为我是一个兵!”事实上,在现实生活里,有许多退役军人在经历了栉风沐雨、走向成功后,都无不选择了公益事业。从战斗英雄到关爱军烈属的爱心使者、原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钟惠玲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1963年出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州凤凰县沱江镇三王阁的龙结付,1982年12月参军入伍,驻守在广西边防最前沿的峒中镇,经常执行潜伏、佯攻、搜索、火力支援等战斗任务,参加大小战斗8次。1985图片6.png年12月退伍回乡事业有成之后,2007年通过募捐、众筹等方式设立“老兵大病救助基金”,把凤凰的参战老兵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档,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展爱心陪伴、结对帮扶、生活辅助等服务;2016年又加入“山那边慈爱之家”民间公益组织,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安全小黄帽”、“五防教育”、“七彩假期”等公益活动,自己先后出资60000余元,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参战老兵、烈军属和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受灾户等200余户,2018年被县关工委评为民间公益组织“优秀理事”,2019年被湘西州评为“十佳复退军人”。

       身残志坚的退役军人杨晓琪,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负伤,回家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贵州开阳翔隆矿业有限公司”。当克难攻坚,成为优秀企业家后,大爱无疆,回报社会,除辅助贫困学生到大学毕业、自愿为汶川捐物,还把自己作为烈士的守魂人,缅怀逝去的战友,祭奠英灵十几年如一日。在麻栗坡县烈士陵园种植了近18万株绿叶佛甲草;为驻守老山主峰的某部连队的官兵们量身定做了100床羊毛毯;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杨晓琪又一马当先冲到抗疫最需要的一线,图片5.png主动参与应急防疫、卡点值守、秩序维护等各类志愿活动,并先后出资5万余元,购买520箱矿泉水、120箱方便面以及50箱木炭等物资捐赠给了开阳县战“疫”一线的各卡点,用爱心和行动和大家一起筑起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线。

       北京协和医院有个特殊的公益组织“协和粉红花园”。这个团队的人穿梭在门诊病房时,不穿白大褂,统一穿着粉红色的工作服,专门给予患者最需要的陪伴、支持与鼓励,让她们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志愿者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40多人,直接帮助过的患者达一万多人次,成了乳腺癌患者的贴心人。

      “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这是成都“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杨升庵家风养成并千年传承的文化密码。而我读到《超越血脉的爱》这篇征文后,再也控制不住眼角涌动的泪水。我们的银河啊,能推出这样杰出的退役军人!真可以德照日月,道载大地。原在部队医院工作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黄位耀,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就荣获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抗击非典一等功”、广州市委市政府“广州抗击非典模范”。2013年11月1日,广州市增城区的广东省水电二局医院一个男婴出生后就有肺透明膜病。由于病情危重,被转送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可不谙世事的孩子哪里知道,还有更深的痛在等待着他。转院后,他的母亲却抛弃了他,一溜了之,再也联系不上,只好由病房暂养。黄位耀每次查房,望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心里就沉甸甸图片3.png的,医院毕竟不是他长久的家呀,而找社会福利部门,回答是:“他的父母都健在,不符合救助要求。”黄院长看孩子无处着落,征得妻子同意,决定收养这个婴儿。没人照顾,黄位耀只好让妻子辞去了高薪工作,提前退休,当起了全职太太。这一收养,就是6年。期间,孩子的父母亲及爷爷也都过来看望过他,并答应接走、办户口,但离开门,就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今年9月,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没有户口,孩子上学只能花高价到私立学校。“这能管到啥时候啊?”黄院长说,无论前景如何困难,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也要把遮风避雨的伞给撑到底!这个特殊的家庭后来固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广东省文明家庭”称号,但所反映出的人性善与恶,怎么能够诠释得了?这就是军人的血统。

      “因为我是一个兵!”“榜样战友风采展示”作为一次征文活动,总要有人去发现、去挖掘、去采写、去编辑,才能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集体和故事推介于读者和社会,达到宣传效果。而在这个群体里,有不少作者与编者本身就是退役军人,用退役军人的热血讴歌时代风流。曾在军营服役30年的柴英总编自活动开始以来,一个人就采写了13个模范人物,其中获得金星的有12篇之多,并编辑文章22篇,总点击量达数十万之巨,其中描写95后退役军人王嘉玮主动回老部队参加抗洪救灾的事迹,被《解放军报》编发。

       董事长理灵得知家住沈阳市的原佳木斯司令员郑伟权每天都在用毛笔手抄《毛泽东选集》七年如一日的信息后,于2020年8月29日,驱车千余公里,率金牌作家和金牌评论员张立民等人一同登门采访。图片1.png一周后,张政委即以“红色溶血脉 军魂凝笔端——记抄写毛泽东全部著作的“红司令”郑伟权”为题,在银河悦读网隆重发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满足广大文友的心愿,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银河悦读中文网成立3年多时间,即先后结集印刷出版了《中华魂》《军魂》《守望文学初心》《庚子战疫》《母亲的力量》等5本优秀文集,而300万字的编审量,从选稿到审稿、从编辑到排版,从美工到设计,从修改到每个字及每个标点符号的校对,均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银河悦读副总编邵道明(星点),也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

       回眸一篇篇征文,无不被一个个细节一个个人物感动着,激励着。而这篇《因为我是一个兵》在平凡的岗位上既兢兢业业、又认真细致;既善于发现问题,又敢于担当;既有吃苦耐劳精神,又不怕遇到“硬茬子”,一路走来,不管是当一般办事员,还是任领导干部,都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自觉主动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而这样的例子在“曾经”也许是百花齐放的话,而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已实属凤毛麟角,但就是看不到主人公的名字。感叹之余,只好在银河文友群发出“寻人启事”,原来就是作者——张培岳。我们的退役军人啊,就是这样,“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在军营与在军营一个样,为人民谋福祉掏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针去,其形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   

      “因为我是一个兵!”青岛市战友情朗诵艺术团秘书长方亚东创作出这样一首诗篇:

      “总有卸不下的重担,

       那是祖国和人民的嘱托;
  总有圆不了的这份情,

       那是故乡和战友的期盼;
  总有一腔激情不息的信念,

       人民至上的军魂永恒!”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全国5700万退役军人这个矩阵里,有多少可歌可泣、有多少英雄壮举叙不完、写不尽,通过“征文”虽呈现的仅仅是汪洋滴水。当我合上这幅长卷,蓦然觉得,护卫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永远矗立不倒的不仅有穿着军装的人民子弟兵,还有一道坚不可摧的第二道钢铁长城。那就是:永远退伍不褪色的退伍军人英雄群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