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机械学校上学时,总的说来不是太紧张,每到星期六、星期日不上课时,离家近的同学就都回了家。那时长清县距济南市不算远,约有六十多里路,加上高炮六十九师每天都有班车来回拉人,所以回家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当时我在学习专业课之余,还借来《列宁传》和《马克思传》等书看了看,很有收获。
在我们班那些女同学中,有一个打乒乓球打的很好的人,叫什么名字我忘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教学楼上制图课前,我听到旁边一间教室里传来打乒乓球的声音,便推门进去看了一下,发现她与另一个男同学在打球,我便上前接过那个男同学的球拍与她对打了起来。我们连打两局,我都以19:21输掉了(乒乓球计分改革前的计分方式)。在临走之前,那个女同学说她曾经是兖州地区“少年女子乒乓球冠军”,这让我多少有点吃惊。其实我打乒乓球的技术,在下乡前已经打的很好了,但从下乡后到参加工作上学前,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打过乒乓球了,输了球也是正常的。
记得在1978年的4月间,学校里让各班组织同学们纪念周恩来总理,大概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我那次写了一首纪念周总理的诗,在班里讲台上念了念,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后来班里还将这首诗送到学校的广播站去广播,让我多少有点意外。这首诗是我一生中写的第一首诗,只是内容已经忘记了。
再一讲一下在机械学校打靶的事情。记得那是1978年的5月,机制三班参加学校武装部组织的打靶训练。开始训练时,用的是苏制骑步枪,没有刺刀。大约训练了一星期后,开始打靶。打靶是在南郊的一个专用靶场上打靶,用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每个学生发五发子弹,靶子的距离为一百米。每十名同学为一组,对面是十个靶子。在打靶前教官说:“大家要看好自己对面的靶子,不要把子弹打到别人的靶子上。”
因为我出身于军人家庭,上初中时就看过步枪射击的教材,知道用步枪打固定靶如何去打。(这一点,后来还写到小说中去)。开始打靶了,我手中的步枪是在旁边的同学打响之后才打响的。等五发子弹打完,报靶员报完靶子后,教官说:“王卫兵,打了一个6环,打了一个9环,打了三个10环,共计45环。”之后他又说:“有两个同学打靶时,十发子弹打到一个靶子上,选取最高的环数,也是45环。”
这样,我们班在打靶结束后,最高的靶数是45环。对这个成绩我还是满意的。我做为一个军人的后代,对得起老父亲,也值得我纪念。
这里讲一下打靶如何打。射击前要让准星从靶子的上部往下落。落到靶心里,即可开枪射击。这样,不是十环,就是九环。一般打靶都是前紧后松,所以前几发子弹打的好一些,后一发两发子弹打的差一点,我的情况便是这样。前三枪打了三个十环,第四枪打了一个九环,最后一枪有一点松懈,打到六环上。
在铁路机械学校上学的事情,值得怀念,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从学校里毕业后,返回泰安工务段工作了几年的时间,因家庭的原因调到潍坊西站上班,原来学的专业再没有用过。但这一段的学习,对我后来的自学还是很有帮助的。为我参加“社会学函授大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从人生来说,在学校里上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当一个人从学校里走上社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还要不断地学习,挤时间去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没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一个人要想在文化上有所进步太难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不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