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春天,我被保送到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去上学。到铁路机校报到后,给我留下了几件难以忘记的事情。
第一件事:到校报到时,我看了一下学校张贴的机制专业的新生榜,从上到下没有找到我的名字。几天后我在学校大礼堂参加新生开学典礼时,遇到我在长清县一中上高中时的一个同学,他去找我时也说起这件事来,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第二件事:当时报名时要求交粮食关系,但在我到校上学前,没有人告诉我这件事情,结果在第二天上午发教材时,老师不发给我课本,让我有一些不快。不过这个不快,很快便过去了。
事情是这样,在入校后的当天晚上,老师组织班里的学生进行数学摸底考试,可能我考的还不错吧,在第二天的下午,老师宣布让我担任机制三班的学习委员,这事让我感到很意外,或者说是没想到。
说实在的,我们那一届学生,都是济南局各单位保送上学的,而且是最后一届保送生。同时,我们那届学生,又都是在“文革”混乱中长大的,许多人在学校里就没把文化课学好,就相当于一个半文盲。我在上高中时,数学、语文等课学的还都不错,虽然从毕业到下乡,再到参加工作已经有好几年时间没看课本了,但数学还没都忘记。
上课后我也发了书。我们机制专业的课程主要有:《数学》《电工学》《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在这些课中,数学是主课,是基础。如果数学学的不好,后边的电工学、力学、机械设计等课都学不好。当时,在我们这个班里有一个特点是:男同学学的都比较好一些,而女同学的学习成绩则大多差一点。女同学中很多人都只上过初中,属于初中文化,比较浅。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其水平可想而知了。
我在那个时期特别愿意去上学。经过“文革”的动乱,以及上山下乡,深知没有文化的害处。
话说回来,那时我们机制三班的同学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是机务段、配件厂等单位保送来的,占多数。他们在上学前,许多人就干机械,当车工或当钳工,对机械设备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另外一部分是从工务段、工程段来的,上学前很少与大型机械设备打交道(特别是机床设备),对教材上讲的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陌生感。总的来说,由于我在学校上初中高中时对数学、语文还是比较重视的,因而在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上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在以后的各种考试中,每每都是前三名,是班里的尖子学生。
当时在学校里学机制专业,有一个可以算作挑战的课是机械制图。学机械制图要先跟着教材学画图。要知道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侧视图,什么是府视图。之后,要学会按照要求去画设计图,以及对照实物进行制图。这个图纸需要画的准确,还要标上各种尺寸及公差。
制图是个细心的工作,不能马马虎虎,标注不清楚。另外,数字和汉字都要写的整齐,不能写的歪歪扭扭的,不像样子。
专业课的学习是一个细心认真的事情,决不可以掉以轻心。